文/呂桑榆
今天我們要講講嬴政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君王,后世的人對他褒貶不一,在政事這一方面,嬴政顯現(xiàn)出他獨有的才能,但嬴政也有他的狠厲的一面,讓人心生畏懼,但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何況是君王呢?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王位,三十九歲稱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tǒng)的鐵腕政治人物。建立首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創(chuàng)建皇帝制度,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筑萬里長城,修筑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tǒng)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chuàng)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chǎn)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嬴政是秦莊襄王之子,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說到惡來這個人,要簡單的介紹一下他:惡來是飛廉之子,傳說惡來是可以跟犀兕熊虎搏斗的勇士,飛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帝辛。但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儒家和周朝為了詆毀商朝或者為了造神,故意丑化飛廉惡來父子的形象。飛廉惡來都是商朝的忠臣為商朝戰(zhàn)斗到死,飛廉惡來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祖先。
所以秉承先祖的基因,嬴政也十分高大。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秦始皇被立為秦王。這時呂不韋為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獨擅大權。即位時由于年少,國政皆由相邦呂不韋把持,并尊呂不韋為仲父。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歲將親政,但此時秦國朝廷中卻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爭。
初呂不韋既把持朝廷,又與太后(趙姬)偷情。后見秦王政日漸年長,怕被他發(fā)現(xiàn),想離開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門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須、眉毛就獻給太后,供其淫樂。秦王政漸長,于是他們就騙他說太后寢宮風水不好,應搬離這里。秦王政信以為真,于是他們搬到雍縣的離宮,結(jié)果太后生下了兩個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也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幫助下被封為長信侯,領有山陽、太原等地,自收黨羽。嫪毐在雍城長年經(jīng)營,建立了龐大的勢力,是秦國中僅次于呂不韋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嫪毐難免小人得志,在一次喝醉酒后對一個大臣斥責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這個大臣聽后很生氣,并且暗中找了個機會把和太后的關系告訴秦王,秦王得知后非常生氣,嫪毐慌了,準備叛亂。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在雍城蘄年宮舉行冠禮。嫪毐動用秦王御璽及太后璽發(fā)動叛亂,攻向蘄年宮。秦王政早已在蘄年宮布置好三千精兵,打敗叛軍。嫪毐轉(zhuǎn)打咸陽宮,那里也早有軍隊,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沒過多久便被逮捕。秦王政將嫪毐車裂,曝尸示眾;又把母親趙姬關進雍城的萯陽宮;摔死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兩個私生子。次年秦王政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呂不韋知他與秦王的關系無法挽回,飲毒酒自殺。其后,雖然秦王政聽從秦國貴族所言,下了《逐客書》,逐出六國食客,但被李斯的《諫逐客書》所勸阻,其后他還是重用了尉繚、李斯等人。
后世對秦始皇有丑化也有美化,而他的為人,暴躁無常,討厭欺騙,有求于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對于太后此舉,因為他是他的母親,所以沒有殺她,而殺了嫪毐等人,但是這件事對他的心里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此事,他才得以鏟除呂不韋、嫪毐等人的勢力,從而達到真正的掌權。
始皇掌權之后,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同一戰(zhàn)略。
而李斯、趙高二人對秦朝后世的影響可謂十分深遠。而趙高將秦朝暴虐色政推向了一個高潮,加速秦朝的滅亡。
在始皇掌權后,打算統(tǒng)一六國,當然,說統(tǒng)一不能只靠說說,要制定一定的計劃,秦國對于滅掉其他任意一個小國都是可以的,但是若是其他六國合伙也會滅掉秦國,始皇深諳其中之道。
一、滅韓國
秦始皇首先選擇的攻擊目標為韓國。因為韓國的實力在六國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卻是秦國統(tǒng)一道路的最大障礙。但是,韓國還沒有到不堪一擊的地步。秦軍屢次進攻韓國,均被韓國擊退。在用主力進攻韓國的同時,秦對韓采取扶植親秦勢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前231年,韓國南陽郡“假守”(即代理郡守)騰,向秦獻出他所管轄的屬地。騰被秦王政任命為內(nèi)史,后又派他率軍進攻韓國。騰對韓國了如指掌,所以進展順利,于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俘獲韓王安,韓國滅亡。
二、滅趙國
公元前229年,秦利用趙國發(fā)生大地震和大災荒的機會,又派王翦領兵攻趙。趙國派李牧、司馬尚率兵抵御,雙方相持了一年。在緊要關頭,秦國使出殺手锏—離間計。
王翦,戰(zhàn)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xiāng)(今陜西富平東北)人,秦國杰出的軍事家,主要戰(zhàn)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與其子王賁一并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并列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
王翦用重金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要他散布李牧、司馬尚企圖謀反的流言。趙王輕信謠言,派趙蔥和顏聚替代李牧。李牧在大敵當前的形勢下?lián)蛔尦霰鴻啵w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處死了他,同時還殺掉了司馬尚。殺死李牧,無疑為秦軍亡趙掃清了道路。此后,秦軍如入無人之境,攻城略地,痛擊趙軍。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軍攻破邯鄲,這座名城落入秦國之手。不久,出逃的趙王遷被迫獻出趙國的地圖降秦。趙國實際上滅亡了。但是公子嘉卻帶著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縣),自立為王。后秦軍在公元前222年滅燕國之后將其俘虜。至此,秦統(tǒng)一了北方。
三、滅魏國蔚縣
公元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國的強大威力,主動向秦獻出麗邑,以求緩兵。此時,秦王政正調(diào)集兵力準備向趙國發(fā)起總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獻地。這使得魏國又維持了數(shù)年殘局。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就在秦軍主力南下攻楚之時,秦王政派出年輕將領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河南開封)。魏軍緊閉城門,堅守不出。由于大梁城防經(jīng)過多年修建,異常堅固,秦軍強攻不下。王賁想出了水攻的辦法。秦軍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將黃河、鴻溝的水引來,灌注到大梁。三個月后,大梁的城墻壁壘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魏國滅亡了。
四、滅楚國
南方大國楚國,疆域遼闊,山林茂密,物產(chǎn)豐富,號稱擁有甲士百萬。但是,楚國的內(nèi)政一直不振,總是貴族爭權奪利,這種狀況到戰(zhàn)國末期尤為嚴重。公元前228年,楚幽王死,統(tǒng)治集團發(fā)生內(nèi)訌。幽王的同母弟猶,即位為哀王,但僅兩個多月,就被異母兄負芻的門徒殺掉了。負芻成為楚王。楚王室更加分崩離析。就在楚國發(fā)生內(nèi)亂的時候,公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時機地從北方伐燕前線抽調(diào)秦軍,南下攻楚,連續(xù)奪得楚國10余個城池。公元前224年,秦國與楚國的決戰(zhàn)就要開始了。秦王政先派年輕將領李信率20萬秦軍攻楚,被楚軍擊敗。后又派大將王翦率60萬秦軍攻楚。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馬上發(fā)動攻勢。他總結(jié)了李信輕敵冒進的教訓,采取屯兵練武,堅壁不出,麻痹敵人,以逸待勞的戰(zhàn)略。這樣,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秦軍對楚地的情況基本適應,士氣高昂,體力充沛。同時,被調(diào)來抗擊秦軍的楚國部隊,斗志漸漸松懈,加上糧草不足,準備東歸。楚軍一撤,王翦就抓住時機下令全軍出擊。秦軍一舉打垮了楚軍的主力,并負長驅(qū)直入,挺入內(nèi)地,殺死楚軍統(tǒng)帥項燕。接著,秦軍攻占楚都壽春(安徽壽縣),俘虜了楚王,楚國滅亡,時為公元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剛在南方滅楚的大軍,又乘勝降服了越君,設置會稽郡。于是,長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圖。
五、滅燕國
在滅趙的過程中,秦國大軍已兵臨燕國邊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終日,眼見秦國掃平三晉,就要向自己殺來,卻無計可施。燕太子丹最終想出了孤注一擲的暗殺行動,即歷史上有名的荊軻刺秦王,時值公元前227年。刺殺行動最終失敗,但是秦王政差一點死于荊軻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國,立即增兵大舉進攻。前226年,秦軍攻下燕都薊(北京市),燕王喜與太子丹逃亡遼東郡。秦將李信率領秦軍數(shù)千人,窮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潛伏于水中幸免于難。后來,燕王喜經(jīng)過權衡利害關系,派人將太子丹殺掉,將其首級獻給秦國,想以此求得休戰(zhàn),保住燕國不亡。燕王喜逃到遼東以后,秦軍主力就調(diào)往南線進攻楚國。公元前222年,王賁(王翦之子)奉命攻伐燕國在遼東的殘余勢力,俘獲燕王喜,燕國徹底滅亡。
六、滅齊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政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攻打東方六國中的最后一個:齊國。從春秋到戰(zhàn)國中期,齊是山東諸國中比較強大的一個。但是,公元前284年燕、趙、韓、魏、楚五國攻齊,尤其是燕將樂毅橫掃齊國,令齊國差點亡國。之后,齊國一直沒有復強。而且,此時的齊王建是個無能之輩。
母親健在時,他依賴母親;母親臨終前,他還死皮賴臉地要母親寫下可以輔佐他的大臣的名字。公元前249年(齊王建十六年),剛毅不屈的君王后逝世,后勝任宰相。秦國迅速展開收買內(nèi)應的活動,向后勝饋贈大量的黃金、玉器。后勝得了秦國的好處,就派出大批賓客相繼赴秦。秦國又對他們大肆賄賂,送給金錢、珍寶,讓他們回齊國充當內(nèi)應。這批人從秦國回來后,就積極地制造親秦的輿論。他們說齊王建應西去朝秦,以表歸順,又說齊秦是姻親,根本不用備戰(zhàn)抗秦,也不要幫助三晉、燕、楚攻秦。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賁南下伐齊,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么抵抗。王賁率軍長驅(qū)直入,來到臨淄,齊王建與后勝馬上向秦投降。齊國滅亡。
至此,秦國走完了削平群雄、統(tǒng)一六國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