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跨越從天黑起床的冬天到天亮睡覺的夏天。揉著惺忪的眼睛,身披羽絨大衣,摸黑走到公用的洗手間。那里樓底很高,墻上掛著一口窗,星空中依然懸著月亮,冷風吹來,不禁從頭到腳涼了一截。
5︰20 — 起床
我和同學住在同一個房間,中間隔一扇門。
她早上五點起來,打開那扇門,通過我房門出去洗手間梳洗,這個時候我也差不多醒了,只是大床太舒服。
磨蹭到5︰20就要起床,換上黑褲和黑鞋,綁個丸子頭就出門。
四月的清早,地上積滿晚上剛下白白像奶油的雪。
酒店給我安排的宿舍是一幢大約三層高的老房子,默默坐落在寧靜的小區,附近還有個游樂場,走沒多遠就是大超市,算是非常方便。
走個大概十分鐘就到酒店員工入口,這時候G樓餐廳的女經理已經在抽早煙。
早安,琉森。
6︰00 — 準備給客人的自助早餐
在更衣室換上黑色的上衣后,來到地下一樓的冷藏室。
每晚下班后,我和同事們會來冷藏室備好翌日用的冰塊,把水果沙拉和酸奶盛好,連同水果和方包放在手推車上,好讓早上能更快的準備。
我們一般工作的地點在五樓,可是有時候要接待的旅行團人數較多,另外在G樓的兩個餐廳也會開放。高峰時候,早上短短兩小時要接待五百多位客人。
把面包切好,放置冷熱盤,煮咖啡等等之后,同事們分時段去員工食堂吃早餐。有玉米片、酸奶和面包,算是一個小小的自助餐,大家埋頭邊吃邊用手機。
7︰00 — 客人陸陸續續到來
開始忙碌的供給食物和飲料,來說說幾個有趣的發現︰
- 印度客人很愛喝熱到燙舌頭的牛奶。一般來說,酒店只供應冰的牛奶。因此,廚房里沒有快速溫牛奶的機器,我們都會用鍋來煮,需時較長。好幾次,客人等不及,直接奔到廚房,口中唸唸有詞「Hot milk! Very very hot milk!」那一剎,真不知道好氣還是好笑。雖然如此,他們還是溫和的。
- 另一邊廂,泰國客人最需要的是熱水,用來泡面。可以說幾乎每三個客人就有一個吃泡面當早餐。
- 日本客人很喜歡喝豆奶。每次補給,站著等候的叔叔阿姨都會微微地鞠躬。
客人蜂擁的來,也匆匆的走,留下一桌杯盤狼借。
擦桌子,放置新的餐紙和餐具,吸塵,擦窗戶。
搬用過的餐具、盤子和杯子到G樓的洗碗區,黑人小哥滿面笑容的接過去,甚是溫暖。
11︰00 — 午飯時間
我們沒有固定吃飯時間,早則十點半,最晚也就十二點。
那時候會見到其他實習生,洗碗小哥,廚師和經理,大家圍坐說下話。
有時候,宴會需要幫忙,大概忙到下午三點,經理就會讓我們先走,可是他卻會留到四五點。
普遍來說,午飯后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12︰00 - 17︰00 — 睡午覺
比我早開始的實習生叮囑我,下午切記要睡覺。
剛工作第一天,我試試不睡會怎樣。結果,晚上根本沒有力氣搬盤子、弄酒水、清潔和保持微笑。
自此,回家首件事,大白天睡覺,可出奇的睡得安穩。起來時總會想想這是第二天了嗎。(笑)
18︰00 — 準備晚餐
“Abend” 是德語晚安的意思,常用來和大廚們打招呼。
招待東方人和西方人要準備的頭盤不同。 簡單說,東方人喝熱湯,西方人吃沙拉。
關于主菜,廚師一般下午準備,放冷藏室備用。晚上,只需要用大型烤箱翻熱。
總結兩道亞洲人常問的問題︰
湯為什么這么咸?
甜點為什么這么甜?
「這個是歐洲風格哦!」時日漸久,我們也都總結出這個答案。
甜點偏甜是歐洲的風格,是我們不太習慣的甜度。至於湯的口味,則是來自於經理的先入為主,由于在瑞士的中餐味道頗濃,自然而然他們印象中的湯水也應該如此。
除了頭盤以外,中西飲食文化還有另一個差別——酒水。
當有美國客人來臨,經理會安排一個同事專門負責酒水,包括下單、招待和結帳,有時候餐廳沒飲料庫存了,就要奔往各餐廳借,來來回回花費不少時間,是一個還蠻緊張的角色。
另外,我們還會幫客人開他們帶來的酒,試過開一瓶收到了二十瑞朗的小費,興奮了一晚上。
21︰30 — 為翌日作準備
客人走后又是一番收拾,補給干凈的餐具,和準備第二天的早餐。
在冬天,一般十點左右就下班了。
一到夏天,來到我們酒店泰餐廳用餐喝幾杯的人特別多,在打卡前我們都會被抓去洗刷杯子。
這時,泰餐的主廚都會悄悄過來問我們幾個小實習生想食些什么,然后給我們炒個面,弄串燒或者炸春卷,慰勞空虛的肚皮。
待到十一點,最多十二點,經理就會跑過來讓我們早點回家。
23︰30 — 睡覺
邁進小區,街道上只有零星昏黃的路燈。
獨個兒回家是常有的事,盡管周遭昏昏暗暗,內心還是有一股淡定,大概只有瑞士能給我這種感覺了。
晚安了,琉森。
下一篇將會有關在瑞士不可不用的APP,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關注!
想知道更多有關在瑞士工作的故事,可以留言告訴我。
更多有關瑞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