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坂昭的《螢火蟲之墓》里面有句話說:珍惜今天,珍惜現在,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
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臨。2021年07月20日 22:57,央視新聞報,南京祿口機場9人新冠陽性,隨后檢測出改病毒是變異的新冠病毒,即德爾塔病毒毒株。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丁潔在發布會上說,“德爾塔”變異毒株傳播能力強、傳播速度快。近期南京市報告病例增幅較大,主要原因為本輪疫情發生的場所特殊、病毒傳染性強。南京疫情涉及5省9地,目前,南京全城即將開展第3輪全員核酸檢測,有的重點區域開展了多輪排查,排查追蹤到大量密切接觸者和次密接,通過對這些該群應檢盡檢、分時段檢測,病例不斷被發現。直至07月28日 12:52確診人數達到167人。
在南京本輪疫情中,通過對病例的基因測序發現罪魁禍首就是德爾塔病毒。德爾塔病毒也是全球疫情中最主要的一種變異病毒,這個變異病毒最早是在印度發現的,同時也是造成印度第二波疫情的推手。根據世衛組織消息,目前德爾塔病毒已經擴散至104個國家。隨著德爾塔的擴散,全球連續10周下降的病例,正開啟新一輪激增。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瓦倫斯基稱德爾塔毒株,是迄今為止傳播速度最強的變種。<源于新聞網>
德爾塔毒株的特點:
- 病毒載量高,之前鐘南山教授在接受采訪時就提到,德爾塔病毒載量是普通株的10倍。
- 傳播能力強,德爾塔毒株攜帶E484Q和L452R突變,可能導致免疫逃脫、感染性更強。德爾塔毒株總共包含15處突變,其中3處比較關鍵。L452R增加了病毒侵入細胞的能力,E484Q增強了病毒的免疫逃逸,P681R提高了病毒進入細胞的效率。比如在之前廣州的疫情中,德爾塔毒株短短10天傳播了五六代。<源于新聞網>
以下內容就和新冠的新訊無關了,我只是一名身在南京就職的普通人,甚至一個月以前我還是個學生,學生和社會在職人員是真的有很不同。其實,一開始在知道“新疫情”風波來臨的時候,我并不慌張,也許和我前段時間的經歷有關吧,從心態上來說,我很佛系,覺得吧,做好自己的防護問題,剩下的聽天由命的心態。
至于我為什么寫這一篇文章的原因是因為我早上在來上班的路上發生了一場小車禍,雙方擦傷,和平處理。
起因。責任在我,深感抱歉。還原場景,早上8:25左右,我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著我的小電車,前面有一輛自行車,我按了一下電車的喇叭,沒響,我看他也留出挺大空間,慢慢超越沒問題,然后我就慢慢地靠近了,就在我準備完成超越的時候,他的自行車前輪往我的方向轉了過來,然后兩個人都摔了,回想一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摔的,當時整個人很懵... ...
然后我聽到他“啊”的叫了一聲,我不知道我當時是什么狀態,反正就是立馬就去扶他了,幫他把自行車移開,然后把自己的電車扶起來,這時候我回頭一看,后面好多電車在等待,有一個小哥過來幫了一把,然后我們給后面的車輛讓出了一條路。隨后,我問了受傷的小哥,是否要去醫院或者要買藥等等問候,他從一開始的生氣到釋然了,他緩緩地說:"不用去。" 他的膝蓋受傷了,擦到地上,我在等紅綠燈,我懷著歉意看著他遠去的背影... ...雨越下越大,風也呼呼地吹。
后來我想了一下,應該是因為我的喇叭沒有響,也許他走神了,突然的擦肩而過,他是右手撐著傘,左手控制車的方向的狀態,所以不免會一時慌了神,左手失控就往我前車身撞了,然后兩個人竟然倒了... ...按理說,我是被電車壓的,他是被自行車壓的... ...
總之呢,責任在我。喇叭不響的時候,我不應該超車。
從始至終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也受傷了,也許是當時的害怕占據了大腦,也許是天氣比較冷沒了感覺,不是不痛是后知后覺的痛... ...到了公司之后,我才緩緩覺得左邊膝蓋疼,看了一眼,一塊淤青,還擦破了皮,過了一會兒,我起身去接熱水喝,發現自己的腿又疼又麻,有點無力... ...到了中午休息的時間,我感覺右側大腿好像有點疼,然后才發現已經有一道口子,淤青加劃破一道口子,旁邊的小姐姐說:“看著都疼... ...”我自己的感覺是麻木這樣的疼,為什么呢?也許是因為覺得還活著就好了,也許是因為其它原因吧。
今天早上疫情確診人數上升,而且附近小區也有被檢測確診為新冠,我登錄微信后,收到了不少親朋好友的關心和問候,以及注意防控等事項的話題,我順口就提到了,早上車禍的事兒,有人給我回復了三個省略號,有人對這個話題選擇性忽略,只在乎關于疫情的事,有人帶著責備的語氣跟我交流這件事,當然也有人會關心我有沒有受傷,嚴不嚴重等問題。
說真的,對于有的人的回應,一開始感到挺難過的,矯情點來說,我只是希望在乎的人也在乎我,不過,想想吧,也沒什么,事情已經發生了,關不關心,在不在乎好像也沒關系了,我不需要這份矯情,自我快速自愈的心態,保長壽哦。能下意識的關心是真的在乎,沒能下意識的關心,基本就是沒那么在乎。大概是我真的羨慕那樣的在乎的情感吧,前幾年在北京參加瑜伽課的時候,聽過一個故事,那個女士的女婿發生了車禍,他一時不知道應該先跟誰說,自己也比較慌張的狀態,就給她打了電話,那個女婿也沒來得及解釋清楚,反正第一句話就是說我發生車禍了,然后那個女生的第一反應回應他,問他有沒有受傷?嚴不嚴重?要不要去醫院?她根本不關心撞的是不是寶馬、法拉利,她只是下意識地關心女婿的個人安危。這個女士的故事分享的主題是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面前,很多東西都是次要的,明天還活著就是生活的小確幸,但是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誰也不知道。
經過一上午的經歷之后,我有很多的感慨,也許是我小題大做,胡思亂想,也許是我小察洞大,居安思危,既然我寫出來了,就不在乎別人怎么評判我了,確實是我有錯的。從這場小車禍本身的問題來說,確實,我遇到的“小意外”在疫情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從生命的角度來說,還是那句話,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誰也不知道。
疫情那么嚴重,鄭州水災的意外來臨了。鄭州地鐵5號線“7.20事件”的遇難者,那位寫下告白信的女孩,講訴了遇難的前因后果以及過程的曲折心酸,感觸很深,仿佛深有體會那種無助和感動。網絡上對這次的水災眾說紛紜的時候,我的大腦一片空白,我大概是沒準備好怎么面對這樣的事件的來臨。直到那天和媽媽視頻,媽媽說:"鄭州水災,看到了嗎?"我一開始有點驚訝,我說:“看到了”。媽媽問我:“害怕嗎?”我突然吧,就覺得心里咕咚了一下,復雜的情緒不由自主地涌了上來,也許是因為似曾相似的經歷吧,那種要被洪水淹沒的感覺,那種半身泡在暴風雨洪水中的感覺......大腦選擇性地忘記吧。可,那就是真實發生過的,記得也好遺忘也好。不記得是哪一年,也許那場暴雨也并沒有那么大,只是剛好就是快要把那個小小的我們一點一點地淹沒掉,那種感覺與活埋大概是沒有區別的吧。
我們每個人都敬愛生命,也要坦然面對生命里的所有意外的可能。新冠疫情席卷而來,多么熱門的話題,關注疫情和做好防護防控的同時,不要讓別的意外先闖入生命,打亂生活本該擁有的所有美好。
我對待生命的看法:
生(而為人):要虔誠,有信仰,要坦蕩,坦誠待人。
命(里福兮禍相依):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挫敗坎坷路上時,告訴自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坦然的心態就好”;絕望無助/沮喪不安/垂死邊緣上時,告訴自己:“命由我不由天,想要活下去,活得更好,那就去努力爭取到底,不要輕易放棄。”
寫到這里,我看淡了很多很多東西,有需要珍惜的,也有無需再惋惜的,算是領悟的過程吧。總之呢,在大家都關心的疫情危險的情況下,也要注意一下生活中的其它意外,畢竟,真的,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我們都不知道。盼一切都慢慢好起來,‘熬過冬天,春天就來了’,愿世界和平,天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