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是聽到《流浪地球》這個電影名字我都想去看了,我對科幻片比較感興趣,因為感覺這類電影能讓人看到關于未來的想象,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觀影之前我先看了看大概的影評介紹,因為這是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全網好評!我滿懷期待地去看了看,看完之后,我……覺得有點尷尬。
為什么這部電影讓我覺得有點尷尬?我反思了一下。
可能我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太高了。我以為它是一部讓人對未來有想象有期望有思考的科幻片,結果它是一部借著科幻殼講現實親情故事的災難片。電影時間設定在2075年,但是導演的思維還停留在2019年,或者說是2015年,因為電影是在2015年準備拍攝的。本質上這還是一部關于親子矛盾的,為了迎合觀眾的淚點而拍攝的商業片。
都2075年了,親子矛盾還沒有解開!這點我忍不住想吐槽。兒子帶著對他爹的仇恨長大了,以為是多大仇多大怨呢,其實沒有,就因為當年災難來了,他爹實在沒辦法,放棄了治療因重病無法照顧他的媽媽,以及為了給他和他姥爺換得進入地下城的名額,選擇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沒有陪伴他長大。在這十幾年的成長中,他姥爺不會告訴他真相嗎?非得讓親子矛盾爆發在電影中,讓大家看中二少年在那兒耍神經病?中間那兩個中二少年耍中二病的片段,那些煽情的情節,我感覺我是在忍受煎熬,如果不是在電影院,我都想按快進。
電影中的很多情節找準中國式悲劇親情的淚點,為了煽情而煽情。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為了集體犧牲自我,還就跳不出這個窠臼了。這讓我瞬間就想到了很早之前看的一部外國科幻片,名字我都不記得了,但是里面的情節到現在還印象深刻。那部電影里面呈現的人在災難面前的選擇,那種絕望感和恐懼感;特殊情況下激發的爸爸保護兒子的理智感和給兒子的愛,都讓人很有代入感,啟發人關于人性的思考。
所以,我覺得,如果是科幻片,導演的思維至少也要科幻一點吧,至少站在探討宇宙未來的角度來構思故事吧!如果是災難片,至少也要站在探討人性的角度來講故事吧!結果這部科幻電影讓人看不到什么對未來的期望和想象,而是為了尋找和中國人的共鳴點,大篇幅在煽情,中二少年沒有腦子在耍神經病,大人為了孩子不顧理智的在耍神經病,滿滿的家庭情懷。只看到導演再講一個別人的親情故事,沒有什么代入感,也啟發不了人們關于未來和人性的思考。那么好的特效場面也被這個拙劣的親情故事立意給毀了。
導演的世界觀還達不到科幻迷想象中科幻片的高度,這還是一部借著科幻殼講現實故事的商業電影。不過,不得不說里面的特效場景拍攝還是很不錯的,希望這是中國科幻片的起點,中國的導演能拍出更好的科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