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育兒方面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也許讓你感到頭疼、焦慮,比如:孩子早戀、叛逆、厭學、沉迷游戲、考前焦慮等等。清心渡金牌心理咨詢導師張老師,每天帶你了解一點育兒小知識。
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只或更多的表,卻無法確定幾點。更多鐘表并不能告訴人們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時間準確的信心。這就是心理學上有名的“手表定律”,它所表明的一個事實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和價值取向,否則就會令人無所適從,更加混亂。
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家長在養育和教育子的過程中就更要注意避免“手表定律”發生。簡單來說,就是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家人的觀點和態度要保持一致,不能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例如總是給孩子設定兩個截然相反的目標,提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要求等。這樣矛盾的教育會使孩子無所適從,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甚至行為上陷入混亂。這種不一致的態度,可以說是教育的大忌。
琳琳的爸爸是一家大型公司的部門經理,媽媽是醫院的主任醫師,家境富裕,條件優越。可是,幾乎每天,爸爸媽媽都要因為她的教育問題發生爭執。因為媽媽總是認為,琳琳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不用做家務。但是爸爸卻認為,好好學習是應該的,但是也該有適當的放松。媽媽還總是向琳琳灌輸做人要有心計的思想,而爸爸則教育孩子要善良、誠實。
于是,琳琳家中就常常發生下面類似的場景:
6點半左右,琳琳吃過晚飯,問爸爸能不能看一會兒《貓和老鼠》再寫作業。爸爸覺得很正常,同意了。可琳琳遙控器剛拿到手,電視還沒開,媽媽一把就搶了過去,說:“還不快寫作業、看書!”
爸爸和媽媽對于琳琳的教育始終持不同的觀點,時間長了,琳琳常感到無所適從。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又因為琳琳的教育問題吵了起來,爸爸說了媽媽幾句,剛好媽媽手里拿著一個牙簽盒,脾氣火暴的她一聽爸爸說自已不對,手上的盒子就朝爸爸砸了過去。牙簽撒得到處都是,琳琳著實被媽媽的舉動嚇了一跳。
從那之后,慢慢地,琳琳越來越沉默,在家的時候半天不說一句話,而且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她的臉上很少有笑容,上課時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也由名列前茅退到了中后的位置。
琳琳面對父母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最終自己也不知道該聽誰的。孩子本身還不完全具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如果父母意見不一,孩子無所適從,很自然地傾向于保護他們的一方,那么持正確觀點的一方所做的努力也就完全無濟于事了,還會導致孩子親一方、疏一方。
在家庭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責任。但是,在履行責任的過程中,時常會發生種種矛盾,其中最明顯、最突出的就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口徑不統一。孩子有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他們會利用父母對自己行為品質的態度不一這一點,去尋找有利于自己的保護。父母意見不一,就非常容易強化這種心理,使家庭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家人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保持“統一戰線”。即便就某個問題出現了分歧,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起爭執,要尊重對方的意見,耐心平靜地商量,互相理解和忍讓,從而達成一致意見,而不能隨意損壞對方的形象,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畢竟,只有首先讓孩子尊重家長,家長才能與孩子成為朋友,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