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人要有夢想。也有些人說,人是為夢想而活。我們追求和崇拜那些擁有夢想,堅持夢想,實現夢想的人,也暗自鼓勵自己繼續為夢想而前進。可是,我們有沒有注意到另外的一類人?他們為夢想而活,一生都在不斷追求夢想,卻在他們的夢想領域沒有實現哪怕是一點小小的作為,他們是一群夢想的失敗者。
Edward·D·Wood就是這樣一類人中的代表人物。他是好萊塢默片時代的一位導演,卻以拍爛片著稱,他被稱為“史上最爛的導演”。艾德伍德所拍的神秘恐怖電影,對于觀眾來說,他的作品幾乎是一場場的噩夢。他電影的片名也很詭異,諸如《忽男忽女》、《原子彈新娘》等,其中《外星第九號計劃》被譽為影史的爛片之王(worst film ever made),畫面粗糙,飛碟是用塑料盒做成的,觀眾還可以明晃晃地看到釣著移動星球的絲線。他還有易裝癖,拍電影的現場經常會穿著女人的衣服走來走去。
在別人的眼中,他沒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失敗者,卻因其不懈地努力和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受到了后人的尊敬,這其中包括鬼才導演Tim Burton。蒂姆波頓特意拍了一部黑白的電影,以艾德伍德的名字為影片名稱,向這位“失敗者”致敬。
雖然艾德伍德不是成功的導演,但他對電影似乎有著用之不盡的熱情。他可以自編自導自演,可以拿著一疊厚厚的劇本到處勸說別人投資,總是碰壁卻不停止努力。他的一生至少寫過47個劇本,執導過18個影視作品,監制了12部影片,這些數字更多地是顯示了他無窮的創作激情。演員拍戲時,他神圣地望著眼中的他們,甚至他們的臺詞他都可以熟練地跟著默念。對于電影,他永遠面帶著笑容,他的眼睛總是閃著光芒,在對著話筒每喊完一次“卡”之后興奮地說一句“Perfect(太完美了)”!
在他遇到挫折時,別人都在抱怨時,因為遷就投資人而不能按照自己想法拍攝時,他都能從沮喪里很快地走出來。在一個酒吧里,不得志的他遇到了奧森威爾斯,一個最成功的和一個最爛的導演坐到了一起,奧森威爾斯跟他說:“Ed,夢想值得你為它奮斗,為什么要浪費你的生命來拍別人的電影?”他沒有自卑,而是重新燃起新的斗志,立刻奔赴拍攝現場,熟悉的笑容和響亮的聲音又回來了,他在這片國度自由指揮著。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藏著一個被這個世界不包容或者無法實現的夢想。艾德感動我的地方,在于他雖從來沒有被世界認可過,但始終沒有放棄他的夢想,一生都在堅持心中所追求的那種聲音。電影就是他的夢想,在自己的夢想王國里,他永遠樂觀而努力。可惜上帝給了他追求夢想的激情,卻忘了賦予他能力。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他雖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卻始終沒有放棄夢想,始終活在夢想里,而且還活出了夢想。
我們不去考慮他是否是幸福的,但我確定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并且愿意為他付出所有。我知道有些人,進入一個新環境后容易忘記來時的路,忘記原來的夢想。在安穩的工作中,忘記曾經有過的夢,或者故意不去想起。夢想對于他們,也許成為了一種奢侈品,一個遙不可及的美麗笑容。在經過社會四壁的磨合之后,慢慢放棄許多珍貴的東西,不再是以前有著單純想法的自己,而許多人誤以為這是一種成熟。
所以,對于沒有信念與夢想的人,他們會不會妒忌與尊敬他呢?我喜歡這位夢想失敗者,因為他一直在為夢想而行動著。
【小森林·書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