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遠親妹妹又打電話過來,這次哭聲更甚,說,因為帶孩子的事情,和婆婆吵翻了,婆婆打包衣物,連夜回了老家,仍下了八個月的孫女,于是,她忍著一個千瘡百孔痛心疾首的心,和丈夫鬧起了離婚,誰知道一向言聽計從的丈夫竟然揭竿而起,義憤填膺的也要離婚,抱著哭鬧的二娃,要送大娃去培訓班,自己還要加班,妹很絕望,她堅持不住了。
? ? ? ? 早晨到辦公室,對桌的女同事又悠悠的說她要搬出來住了,看著她隆起的肚皮,我當然是勸她不要激動,搬出來容易搬回去難,何況現在你正是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她淚水漣漣,也是因為婆婆種種行徑,委屈傷心到不行。
? ? ? ? 兩個家庭,關系惡劣到現在這個地步,都離不開一個人:婆婆。
? ? ? ? 在她們的陳述中,說的最多的就是婆婆的種種不是,在家里指揮東指揮西,帶孩子按老一輩的方式方法,或者是垃圾桶應該誰倒,地應該誰拖,飯菜應該誰煮,吃完飯,誰去洗碗,都事無巨細的干涉。
? ? ? ? 另外,一些婆婆的說話口氣、做事方式,比如說話大嗓門,用詞不當,愛穿大紅大綠花花綠綠的衣服,還涂難看死的口紅。喜歡熱鬧,哪里人多哪里湊。睡前不洗臉洗腳刷牙,這些細細碎碎的點滴,都讓媳婦覺得不可理喻。
? ? ? ? 還有婆婆的一些特殊習慣嗜好,吃蘋果不喜歡削皮,土豆西紅柿黃瓜也是,通通不削皮就進鍋了,做飯永遠是胡湊合。喜歡直接從菜鍋里常味道。炒菜的時候舍不得放油,還死咸,什么樣的菜都能炒在一起,餐桌上經常出現黑暗料理。
? ? ? ? 這些小習慣、偏執甚至是嗜好,媳婦有嗎?彼此眼里應該都一樣。
? ? ? ? 媳婦花錢從來不計算,喜歡的衣服幾百上千的買回家。出門也不習慣做公交車或走路,要么開車要么打車,一個月光交通費都要上千塊。明明可以在家做飯的,非要出去外面吃,一頓飯少則一兩百,多著三四百。周末在家休息時,一玩手機就是幾個小時,抱都不抱孩子,更別說體貼一下婆婆。還有,化妝品幾乎擺滿了衛生間,還有臥室的床頭柜,還在網上買。好像買東西都不要錢似的。
? ? ? 看,都是毛病百科全書。面對氣急敗壞的婆婆,糟心堵肺的媳婦,我要說的是:
? ? ? ? 沒有處不來的婆婆,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 ? ? ? 不是要媳婦委曲求全的去忍讓、討好婆婆,而是學會與她相處,竟而深化自己與丈夫及這個家庭的關系,盡快融入這個家庭。
? ? ? ? 因為,在媳婦加入這個家庭之前,婆婆和老公都是沿用原來的生活方式,而現在,你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原來,老公眼里的母親,完美而無瑕疵,溫暖而貼心。
? ? ? ? 而隨著媳婦的加入,老公的母親瞬間變成了一個兇神惡煞,不講道理的惡婆,一無是處,并且,老公還必須得承認母親的行為都是不對,隨時準備著向媳婦賠禮道歉。
? ? ? ? 這是循環中,沒有哪一個人贏到最后,所以有句古話:清官難斷家務事。
? ? ? ? 舉個例子吧,如果我們新認識一位朋友,或者單位新來一位總經理,我們是不是要去適應他,互相磨合。
? ? ? ? 可能這個例子有點極端,畢竟生活中,不是領導與同事,但也有媳婦說,進他家門,就是他家人,就是要接納我的全部啊,包括生活習慣、行為方式。我又說了,新來的朋友或同事為什么和我處的不錯,因為我們彼此尊重,適時謙讓,甚至不會把最真實的自己呈現出來。在家里,當然不必這么做作,但也不能把自己的不良習慣通通呈現出來。
? ? ? ? 說到這里,很多媳婦不愿意了,會問我,為什么都是我識大體的去適應及理解婆婆,而不是婆婆來適應我們新的家庭?
? ? ? ? 是因為,你比婆婆小至少也20歲,你適應環境能力強,性格可塑性高,人年輕,一切都好辦。
? ? ? ? 說到這里,各位聰明的媳婦,都明白了吧!沿用婆婆的一句話:你們都是喝過墨水的文化人,應該都懂的。要做自己的政委,時時開導和警戒自己,放寬心,不要斤斤計較,也別太敏感,大度豁達一些,或許多年以后,你會想起我,錯與對都不重要,不留遺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