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字數有點多,2760字,讀完約需要六分鐘
---
最近在一稼的女性財富倍增訓練營學習了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雖然才精讀到第一個習慣,已是受益匪淺,急不可耐地想在簡書做一個小小的分享,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想看,嗯,沒關系,我想,想看的人總會看到的。
* 這本書呀,說起來我大學里就買了,那時候想扮演一個上進青年,買了很多“必讀書單”上的所謂不讀不是讀書人的書,買來也有翻過幾章,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沒看完,二不記得,更談不上因此會有什么改變了。這就是以前我讀書的一個常態,為讀而讀,讀過就過了,完美踐行了那句網紅的說法“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 這一次,在一稼的訓練營里,通過前幾天“泛讀-做作業-點評其他人作業-精讀-做作業-點評其他人作業”這樣兩輪下來,我對這本書里講到的第一個習慣,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立體的概念,而且,開始試著用這個習慣來改變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的行為習慣,有沒有很神奇?說真的一開始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但是兩輪作業試下來,我覺得這個訓練營的游戲規則,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一稼“逼”著我們每節課寫至少300字的復盤,給其他同學的作業寫至少100字的點評,我被嚇到了,哪有這種課啊,成年人學習,還不是自己說了算么。一稼說不行,你不能全心投入、認真學習的話,那就再見不送,全額退款,但是留下就必須遵守這個規則,小組群里完成作業還要來個接龍,你的學號一直空白在那里的話,是真的很丟人啊。好吧我咬咬牙決定留下,或許真的能改變我一直以來“學難以致用”的問題,哪怕能學到一點點對我有幫助的,那也值了(為什么報過很多很多的課,就是基于這樣的想法)。后來真開始做作業了,我發現300字完全不夠寫,看了書有太多太多的感受,第一課作業寫了625個字,第二課作業寫了2512個字,是不是很夸張,還都是用手機打出來的,更離譜的是作業點評,只要求點評一位同學,至少100字,結果完全剎不住車,起碼點評了十位同學,幾乎大多數點評都在一100字以上,因為很多書里理解不透的、看了忘記的、想說漏掉的,幾乎都會在其他同學的作業里得到再“補課”,什么樣的知識經得住這樣的磨啊,而且這個群里的作業質量真是難以想象的高,且一次比一次更高,這種學習氛圍是我至今遇見最好的,沒有之一。
* 言歸正傳,回到這本書上。這本書的名字起的,真的很像市面上一掃一大片的成功學快銷書,很多同學的作業里都很一致地表達了“書名誤了內容”的看法。實質上這本書里講的是一個人想過好這一生所必須的一些底層思維邏輯。不管你是孩子、成人,是從事什么工作,是否想成功,都建議讀一讀這本書,放下一些“這種書都是雞湯”“看了也改變不了我的生活”等等成見,以一種開放、接納的心態去讀,結合自己的現狀和思考去讀,帶著踐行的決心去讀,相信我,一定會有收獲。
* 就說書中講到的第一個習慣“積極主動”吧。你或許想說,切,這有什么稀奇的,誰不知道。好吧,我剛看到也是這么想的,但是底層邏輯往往就是這么簡單、大白話但我們又常常忽視的。書里說,選擇權永遠在自己手中,你永遠擁有選擇的權力。我們很多人喜歡說“我不得不…”“我只能…”,真的是這樣嗎?不,沒有人會“不得不”,所有的看似不得已的選擇,其實都是出自我們自己的主動選擇。舉個例子吧,田小狀老師第三課的作業,我完成得很倉促,質量不高,我說是因為最近太忙了,只好先完成再完美。那真的是“只好”嗎?我強迫自己“用選擇權在我”的邏輯去剖析,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最近我是很忙,為什么呢,一方面是工作真的很忙,幾乎一直在外面跑,但是也有午休時間是空的,這時候我可以選擇拿出ipad畫作業,但我選擇了刷手機,雖然是在點評同學作業,不算是浪費時間,但這也是基于自己的選擇;而回到家,我選擇了輔導孩子作業,花了很多時間,但這也是我自己的選擇,因為我覺得孩子的學習比我畫畫更重要;還有一些零碎時間,我選擇了看這本書,因為要完成一稼的作業必須先把書看完,晚上忙完了所有事情躺到床上,我選擇拿出手機開始做一稼的作業,這都是出于我自己的選擇,我認為先學習到學習的能力,后面再學任何知識包括畫畫,都會事半功倍,雖然很啰嗦,但經過這樣的分析,我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得已的事情,實際上都是出于自己的選擇,而既然做出了選擇,作為成年人,我們就該百分百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那是不是我把這些放在優先位置,就只能低質量完成小狀老師的作業呢,“積極主動”這一章節告訴我,要積極思考問題所在和解決方法,而非困難本身有多困難。所以我仔細分析了這次畫得粗糙的原因,首先我有著要畫就要畫出一幅高質量、完成度高作品的思想包袱,這就是網傳現代人通病之不治之癥“拖延癥”的犯病原因之一———完美主義,而實際上,小狀老師的課都是一步一步從最基礎的內容教起的,我完全可以在生活的每個瞬間思考,在碎片時間里認真畫一個簡單的小元素,哪怕最后不能拼成一幅完整畫面,也能湊個九宮格不是,完美主義最后提交的作品往往是與所設想的美好背道而馳的,不論學什么,動手去做永遠是最重要的,據說很多名著,第一稿寫出來也是一樣的,但有了一樣的初稿,他們再經過無數次打磨提升,就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那些名著;其次是,呃,我發現上一條里講太多了,基本把原本其次和第三里想講的都講完了???♀?。哦我想到了,其次是我有著一種攀比心態,看到班里好多同學作業都特別高質量,就想我好歹也學畫好幾年了,總不能比她們差太多吧,于是一下子把這個基調拔得太高,導致完成作業的難度人為提高了,高要求不是壞事,但這種攀比心態有點歪,你看人家湯小元老師,已經是很知名的藝術界大咖了,都沒什么偶像包袱,每一課作業就是按照小狀老師教的那些最基礎的技法畫的,簡單又如何,每一幅我都想收藏作臨摹的底本,太好看了,為什么我這樣的半吊子畫手卻沒有這種腳踏實地一步步學習的沉穩心態呢,這點可以改,這點必須改。多年寫材料的強迫癥,我還是憋出了第三點,第三點就是我總是到了deadline才急吼吼開始畫,@劉媛媛 的音頻課程專門講過這一點,拖延癥的危害,并不是損失眼前價值這么簡單,因為這次拖到deadline,我的作業肯定是低質量的,長遠來看,這還影響了我的成長速度和高度,損失更大的是未來價值,就像同樣從2016年開始學畫畫,人家嘉煒已經有幾十萬粉絲了,他每個講畫畫的視頻我都當成教材來學習,而我到現在畫個小人兒還畫不準結構呢,說起來跟這些年來畫畫時改不掉的拖延癥肯定脫不了干系,那以后要怎么才能完成一幅不將就的作業呢,不言而喻。
* 講了這么多,或許沒有以摘抄式分享書里到底講了什么,但我用自己覺得好的方式誠心推薦,一定要看一看這本書,先泛讀再精讀,最好寫體會啊,能給別人分享就更好了,這樣才是看一本書的正確姿勢,希望有人能有耐心看完這長且啰嗦的文字,更希望看完沒看完這些文字的人,都開始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如果你是看到了這里的人,真的真的,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