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升認知,相信自己
世界上80%的問題,都是思維認知不夠引起的。同樣的老師和教材,卻教出學霸和學渣兩類不一樣的學生,難道僅僅是因為天賦不一樣嗎?我想未必。
曾聽過一個很有哲理的故事:
在一個城市中生活著這樣的兩兄弟:哥哥是個慣盜,曾多次鋃鐺入獄;而弟弟則是當地最為出名的大法官。
有一個記者為此專門采訪了這兩個兄弟。當問到是什么使得他們走到今天的地步時,哥哥回答:我生活在一個貧窮而不幸的家庭,我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嗜酒如命,一喝醉就打我們兄弟。面對這樣的生活,除了犯罪還能期望我做些什么呢?所以我才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都是不幸的生活害了我!
而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弟弟的回答是:我生活在一個貧窮而不幸的家庭,我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嗜酒如命,一喝醉就打我們兄弟。面對這樣的生活,我只有拼命努力學習和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去改變我的生活。所以我才逐步達到了今天的成就。可以說,正是這個不幸的生活才造就了我!
同樣的生活際遇,居然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那么到底是什么讓這兩兄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呢?一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苦難和挫折,是該把它們看做“不可逾越的障礙”還是“人生歷程中的磨礪”?
這個故事的主旨,就是告訴我們:生活中的磨難和挫折,只是“人生插曲”,真正決定我們人生之路的“關鍵”就在于我們自身的思維認知,影響了自身態度和抉擇。明顯哥哥的思維認知與弟弟有很大的區別,哥哥的思維是負面的、消極的、不自信的,弟弟的思維是正面的積極的,因此,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擁有正面積極思維的人,會相信自己,只要肯努力,定能變得更好。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就不會有行動,也不會去思考變好的方法。他們只局限在原有的認知中,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否定自己,隨波逐流。
所以,提升思維認知,讓自己信心加倍,是做到的第一步。
2、確定清晰可執行的目標
要想愿望成真,光想著賺錢啊、升職啊是不夠的,這些不是目標,只是愿望,清晰可執行可量化的才是目標。現在非常多的文案標題都在引導著我們,只要你怎樣怎樣就可以輕松“月入十萬”,試圖要勾起你員急切的情緒。實際上那些只是吸引大眾眼球的營銷手段罷了,每一個成功者都清楚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從一開始的目標都不會是月入十萬。一開始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當下的能力、現狀來確定目標的。
為什么呢?因為模糊的、巨大的目標會讓人無法進行行動或逃避行動。太過模糊不知從哪下手,大過巨大讓人害怕困難,產生逃避心理。只有一個清晰明確、可執行的目標才能讓目標有效的進行。比如你要去旅行,這樣的目標很模糊,你不知道要去哪?想要什么體驗的旅游?行動無法進行。如果你說去北京的八達嶺長城旅游,那么接下的行動就簡單了。又或者說你想升職,想升到什么職位啊?如果你是一名打工者,卻想要成為馬云,這樣的目標是很不切實際的,是無法進行下一步行動的。
確定清晰可執行的目標是做到第二步。
3、制作一份馬上行動的方案
我們之所以想到做不到,最主要的拖延,拖延已經根植于我們的基因里,早在幾百年前的明朝就有了這樣的詩。
明代詩人錢福《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 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永不回頭。反復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說明過了那么久,人類的拖延真的很難克服,但又不得不去想辦法克服它。
深入探究拖延的根源,是大腦對困難的、枯燥的、不好玩的事情產生抗拒心理。之所以拖延,無非是問題太難找借口逃避吧了。解決拖延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制作一份能馬上行動的微行動清單。拖延是因大腦抗拒困難引起,我們就從降低目標的難度入手,把目標折分成即使發燒到39度也能做的行動步驟。有了這份馬上就能行動且輕松簡單的行動方案,也沒人去拖延啦,除非他根本不想行動。
微行動清單的制作:
比如目標是寫一篇2000字文章的微行動清單。
1、確定文章主題(10分
2、列出文章大綱(10分)
3、收集資料(20分)
4、寫文章第一段
5、寫文章第二段
6、寫文章結尾
7、重新看一遍
8、修改
9、文章完成。
有這樣一份隨時都可以行動的清單,即使在碎片的時間也可以做,一項項加起來就是一個目標的完成的過程啦!當行動的難度降低啦,拖延也就消失了。
所以,做到的第三步是制作一份馬上行動的微行動清單。
4、要成果不只是結果
行動之所以無效是因為我們只進行到結果的部分,結果不等于成果,成果才有價值,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比如同樣在日更公眾號文章的兩個人,一個閱讀量才幾十人,另一個好幾萬人。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那么閱讀量幾十的作者做到的只是日更這個結果,而閱讀量幾萬的作者得到了讓更多人閱讀的成果,這個成果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成果。
不知道大家在行動中,有沒有這樣的想法:“我都寫好文章了,已經很努力了,但我想要的結果就是沒達到,是不是我不適合做這個事啊?一定是我沒寫作天賦,還是放棄算了吧。”說真的,那些半途而廢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想法。
所以,在行動的過程中,不只是要結果,更重要的是做出成果。在只有結果的時候,應該去思考如何做成果才會出現并為做出成果繼續努力。做出成果的辦法就要你進行刻意學習,找到方法,多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