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人腦中大約有1/3的腦部神經元專門處理視覺信息,還有1/3的神經元同時處理視覺和其他感官信息,最后1/3的神經元處理剩下的各類信息。也就是說,人腦大約有2/3的神經元用來處理視覺信息,可見人腦對視覺信息的處理能力。
人腦強大的視覺處理能力,使得人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有意思的東西吸引,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看看那些糟糕的PPT演示,滿屏的文字,而演講者又總是照本宣科。觀眾很容易轉移注意力,沒有人對你的邏輯推理感興趣。沒有視覺的吸引,再奇妙的思想也讓人索然無味。
01
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能否一秒鐘抓住觀眾的眼球,才是接下來三十秒的關鍵。
我們正處于一個可視化的社會,據統計當今網絡上傳輸的全部數據中,90%為可視化數據,而且,我們的工作和學習越來越離不開可視化數據。
- 作為一個領導,清晰地描繪愿景,需要可視化,以便我們和他人分享愿景,使他人了解我們期待的發展方向;
- 作為一名銷售,為了幫助我們理解一個問題,我們需要可視化,進而使得我們得以向他人證明一個正確的解決方案;
- 作為一名創意工作者,為了以一個新的視角看待舊事物,我們需要借助可視化,進而找出改善舊事物的公認方法;
- 作為一名培訓人員,為了理清事情的步驟,我們需要借助可視化,以便向他人傳授工作方法,使他們能夠像我們一樣解決問題。
以上四點是一個商業循環,是驅動業務發展的四項任務:做出別人需要的東西,把東西賣給別人,通過創新不斷改進自己的東西,再培訓一些人,讓他們替你工作。這是一個簡單的商業循環,其中也可見可視化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02
可視化對于我們并不陌生。
- 全神貫注地思考一個問題,并對這個問題進行分解時,已經是一個可視化的過程;
- 思考一道智力題并對它進行層層拆解時,你就已經在可視化;
- 研究某種情景下缺失的東西時,你就開始可視化了;
- 說話時用手勢協助表達時,也是在可視化。
而在任何一個場景下,畫圖無疑是一個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我們經常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幫助自己思考:把你的想法寫在便利貼上,再隨機貼到墻上。接下來尋找這些想法共同點,再將它們按共同點重組分類,之后,把分好類的想法按時間先后次序進行排列,再在各類想法中間畫一條貫穿的直線,連接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完整的可視化過程,我們的大腦在可視化過程中不斷發散思考,思考深度和廣度得到有效地提高。
03
可視化并不難,一支筆和一張紙就能開始。
- 從基本形狀著手:商業圖畫中,90%僅由七大形狀構成:
- 點
- 線
- 箭頭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圓圈
- 不規則形狀
- 對這些形狀進行排列組合
- 把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組合起來,就能創造出簡單的物體和人形;
- 把長方形堆積起來,或把圓形切成幾塊,就成了一張表格或餅圖;
- 將兩根箭頭十字交叉,再在合適的象限里放上形狀,就能畫出一張象限圖。
- 將若干粗大的箭頭并排放置,就成了一條時間軸。
- 將不同形狀以一定次序排列好,再用箭頭將它們連接起來,就能畫出一張精美的流程圖......
所有的創意還遠遠不止這些,重要的是,你要開始動筆畫出你的圖形。不想動筆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什么可畫的,很正常,所有復雜的圖形,都是從簡單慢慢到復雜的,這是人的思考習慣。不妨,從一個點開始,到一個圓,再畫幾個圖形,用幾條線連接起來,最后再增、刪、改,反復循環。
可視化過程是一個思考過程,它從第一筆就開始引導你去思考,當你沒有思考方向的時候,盡管運用你的發散思維,最后再把各種想法做一個連接。一開始是很難做得好的,但是誰也不是一遍就能做好的,反復的打磨才是修煉一個技能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