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三下鄉故事
——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
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一) 長大后我就真的變成了你
三下鄉到底是一段怎樣的旅程?我為何來到三下鄉?這是我第一天來到龍潭小學后就不斷在思考的問題。面對那么多可愛的孩子,我似乎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我的小學是在鄉下讀的,那個時候交通還不夠發達,QQ、微信還沒有流行,相比現在,那個時代的童年似乎更趨于純樸和簡單。但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帶著全新的看世界的角度來到我們的世界。他們是支教老師,也和現在的我一樣,是大學生。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我們的班主任是一個叫沈湘軍的帥哥哥,因為當時長得有一點點黑,我們班的同學都叫他黑皮老師。我很幸運,在那么多孩子中,成為他們關系最近最好的一個。我也很感激,那段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了他們對我的關愛和期待。我想,我后來之所以變成現在這般感性,變成一個有真性情的人,也一定是因為,在那個還懵懂的年紀受到了關于溫暖、關于感動、關于人間真情的最初的啟蒙。
盡管我們只朝夕相處了半個月,直到如今也沒有再見面,但我一直很感恩,因為那段時光真的讓我開始去思考去理解這個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那段日子成就了我。我很多的小學同學早已經離開了校園,有的甚至已經結婚生子了。我很慶幸自己在那個時候就開始告別迷茫,并追求和堅持自己熱愛的生活。我也很幸運,成為那一批孩子中唯一還與黑皮老師有聯系的同學,就在昨天,我給曾經用真情感染我的黑皮老師發了一條微信,上面寫道:長大后我就真的變成了你。
十年的時間,足以忘記一個人,也足以拋棄一段記憶。但我成長的這十年,一直沒有忘記那個最初給我力量給我信念的黑皮老師,也沒有忘記那段被生活溫柔對待的時光。十年后,我來到了三下鄉,現在我眼前的這群孩子就像當年的我,而我也想成為當年的黑皮老師。
(二)你們是最美的天使
這次三下鄉的孩子中,中年級班有一個女孩叫廖紫怡,長得微胖,剪了一個男孩子的短發,上課的前幾天,盡管天熱,仍總是戴著一頂白色的帽子。戴帽子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覺得自己的發型不好看。還有一個女孩叫劉莎莎,也有一點微胖,扎著一個小馬尾。她們是這個世界上彼此最好的朋友。她們的體型身材有些相像,但更像的是她們的命運,一個爸爸媽媽走了,一個爸爸走了。
紫怡的媽媽走了之后,爸爸沒有花太多的心思來管她。出于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也許是忙碌工作來改善家境,也許是沒時間,心有余而力不足?,F在的紫怡的學習和生活都是由姑姑來管。有一次姑姑中午忘記來送飯,紫怡一邊焦急地望著窗外,一邊焦急地等待,眼睛里隱忍著就要掉下來的淚珠。有一次體育課,所有的同學都在操場玩耍,她卻一個人躲在教室。她說,媽媽告訴她,要乖,要做一個文靜的女孩子。那一刻覺得特別辛酸,她再也見不到媽媽了,但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母親的思念。紫怡是一個特別敏感的女孩,有一次她偷偷告訴我,“老師,我沒有了媽媽,莎莎沒有了爸爸,莎莎是我最好的朋友,你千萬不要在她面前提起爸爸。”在紫怡的心中,莎莎應該是她一個人的,因為她沒有太多其他的朋友,也沒有人可以像莎莎那樣懂紫怡。放學后,紫怡常會跑過來,輕輕地說,“老師,你可以抱抱我么?”我想我可能真的一輩子都無法體會那種渴望別人擁抱和溫暖的心情,我知道紫怡想要的是直面挫折的勇氣和力量。有一次我問她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她說她想成為一名醫生。我問為什么,她的回答讓我不禁掉下眼淚,她說:“醫生可以幫助很多的人,醫生也可以賺很多的錢,將來她想賺很多的錢給爸爸用。”
莎莎的境況和紫怡很像,她是一個表面很活躍但是內心世界很豐富的女孩。有一次中午我走進她們班教室,看見她在哭。因為她的飯是早上帶過來的,飯菜是涼的,而且菜看上去就覺得不怎么好吃。后來她的班主任把她的飯菜熱了,她的同學文雙依和她一起分享了午餐。莎莎平時還是會笑的,那種看上去及其天真和夸張的笑。但笑的背后,我知道莎莎心里有很多不愿表達出來的辛酸和痛楚。排練合唱的時候,她總是非常努力地達到老師的要求,她渴望被關注、被肯定。她和紫怡一樣,需要前行的力量。
這兩個女孩讓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什么是相依為命,什么是感同身受。他們特別堅強,又特別敏感。我特別喜歡看她們笑,因為我覺得她們的微笑太珍貴,太難得、又太美太美。在我眼里,她們是上帝還沒有來得及寵愛的孩子,是最美最美的天使。
(三)你是我們最好的未來
高年級班的仇一鳴是我這次三下鄉最大的收獲,他是一個被上帝冷落又被上帝憐愛的孩子。12歲的他從來沒有享受過父愛,他的父親親手擊碎了他對父愛所有的期待。兩歲那年,父母因為感情破裂而離婚,他的父親卻因擔心他的母親向他索要撫養費而跟母親打了兩年的官司,最終他的母親答應不向他的父親要任何撫養費用才讓這場鬧劇收尾。
我是在輔導作文的過程中,偶然知道一鳴的故事的。我始終覺得,三下鄉期間真正帶給孩子們的知識其實是極其有限的,我更愿意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關心他們的心靈成長。一鳴就是我這次三下鄉著重關注的一個孩子。由于自身經歷的關系,他有著超出同齡人的成熟。他告訴我說,“他爸爸是他這輩子見過的最不負責的人,他從出生起就沒有得到過爸爸絲毫的愛,這么多年來,爸爸沒有來看過我一次。以前我也恨過我爸爸,爸爸對我和媽媽的背叛及傷害讓我覺得這個成人的世界是那么不單純,那么復雜,但現在我更多的是釋懷和感恩,至少感謝他讓我來到這個世界。單翼天使的日子讓我迅速變得懂事,變得堅強和勇敢。我特別感謝我的媽媽,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我,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敝v到這些的時候,堅強的一鳴還是哽咽了。她的媽媽是一個很偉大的媽媽,為了一鳴的成長成才,一直努力工作,不畏艱辛地付出。十幾年來,媽媽的榜樣給了一鳴很好的教養。
現在的一鳴極其懂事,他熱愛閱讀,知天文懂地理。他也熱愛畫畫,將來想成為一名設計師。他是那種成績優異,性情溫和、還懂事孝順的男孩,讓人沒有辦法不喜歡的那種男孩。他非常地體貼媽媽,他所有的知識都是通過書本和老師那里得來的,所有的特長都是在學校認真學習成就的,從不上補習班來增添媽媽的經濟負擔。生活中自立自強,從小的寄宿生活讓他變得獨立、有主見。放假了還會去工廠幫媽媽做事,一切的一切都讓人覺得這個12歲的男孩身上承載了太多太多的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但還在有一個善良偉大的媽媽,讓一鳴在沒有父愛的童年中依然健康地成長。
三下鄉結束的那天,很多的孩子都哭了,但一鳴沒有。她的媽媽問她舍不舍得老師,他說:“舍得,因為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生有舍才有得?!避嚰磳㈤_動的那一刻,我跟一鳴擁抱了一下,他說:“老師,我會永遠記得你的?!逼鋵嵨乙矔肋h記得這個孩子的,我們之間留了聯系方式,我也會繼續追蹤一鳴的成長,我們一定會有機會再見面,而三下鄉只是我們故事的開始。
在我心里,一鳴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樣。我特別希望12歲的一鳴遇到21歲的我,生活會有一點點的不一樣。談不上給他多少幫助,但我愿意善盡其心、善盡其力地讓他自信、快樂地成長,讓他永遠體會到這個世界的溫情。我也堅信,一鳴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也是我們最好的未來。
(四)三下鄉,我的講臺夢
作為一個非師范生,來三下鄉之前,我沒有接觸過任何的師范技能,我也不太懂那些上課的技巧,甚至有時候會懷疑自己講的東西是否是我的學生真正想聽或者真正需要的。
在給初中預科班上第一堂課時,我讓她們用三句話介紹自己,1、有特色地讓別人記住自己的名字。2、介紹自己最大的特點。3、說出自己的夢想。說實話,初中預科班同學的整體水平是比我想象的要低的,那種城鄉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兩個孩子告訴我,他們想成為主持人和科學家。大部分孩子他們都還沒有理想,也不知道將來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當自我介紹輪到一個12歲的女孩的時候,她突然伏在桌上哭了起來,她說,她的理想已經破滅了。原本我以為是經歷了什么樣的人生變故和命運的挫折,破滅了一個花季少女的夢想。后來得知,只是因為一次小型朗誦比賽的落選。盡管每個孩子的路都不一樣,但我堅信他們終將會找到自己人生的根基和理想的歸屬。我不是說沒有理想這件事發生在他們身上有多可怕,但我還是覺得有些驚訝和可惜,他們還那么年輕,人生才剛剛開始,就沒有了敢于夢想的熱情和信心。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當老師問我們的理想時,我們會驕傲地說出老師、醫生、警察、科學家、明星等等一些答案。盡管有些有些理想我們沒有堅持也不能如愿實現,但那至少證明我們還有渴望夢想的權力和勇氣。也許是他們不愿意表達真實的自我,也許是時代變了,整個社會的氛圍變了,孩子的夢想輕易地開始,也輕易地被丟失。
15天,我很難幫助他們找到他們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很難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理想。但我可以做的是,告訴他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只要足夠努力,足夠執著,就一定會有實現夢想的可能。作為一個支教的老師,對于他們其中的大部分人來說,我在他們生命中的15天,真的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過客,但是我特別不愿意看到他們失去夢想,失去對外面世界的好奇。
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有一個特別深刻的感受,就是在聽課的學生中,一定會有那些讓我們一上課就會忍不住喜歡他們、愛上他們的那種好學生。他們積極思考,配合你的一切教學計劃,而且還特有禮貌特懂事乖巧。他們應該是每一個老師心中最理想的那種學生,也是我們觀念中公認的可以被標簽的好學生。但也有一些學生,他們活躍過頭,經常上課搗亂,有時還會闖禍、欺負同學,是那種老師最頭疼的熊孩子。我平時是一個極其愛講道理的人,但來到龍潭小學,我很少跟那些調皮的孩子講大道理。我常常在想,我們的教育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每一個孩子都是那種特別聽話,都沒有一點個性的棱角,那么教育是否也就失去了它應該有的活力和意義。有人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將來的我不一定會成為一名人民教師,但如果未來真的有機會站上講臺,我希望自己成為那種老師,不是把學生變成老師想讓他們成為的樣子,而是引導和幫助他們成為他們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有了這次支教經歷,我才更深刻地體悟到,教育不是把學生變成同一種形狀,同一種顏色,而是把他們塑造成有思想有個性的個體。
在師范類院校學習和成長了兩年,直到今日我才真正認識到,我是可以站上講臺的,也適合做一位教育工作者。但我也清楚地知道,我的性格是不適合教低年級的小朋友。在未來的某一天,我會選擇去考教師資格證;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我就會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這么多年,三下鄉讓我重新拾回自己的講臺夢。
我不知道那些孩子是否會喜歡我;我也不知道在我離開后,他們是否仍會記得我。但我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最好的未來,每一個孩子的聲音都值得被尊重,都應該被聆聽。
這四組真實的故事,解答了我為什么來到三下鄉這個問題。我從來不覺得三下鄉做的事情有多偉大,但我堅信我們所做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感謝三下鄉,讓我們遇到那么多可愛的孩子,
感謝三下鄉,讓我結識了這么多優秀的隊友;
感謝三下鄉,讓我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這個夏天,感謝謝有你,我的三下鄉。
這個夏天,感謝你們,最最親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