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和同事去雜貨鋪淘便宜,聽見一姑娘在店里大喊好便宜呀,我要多買一點。一問價格還真走心,均價不過200塊,而且衣服一律小清新,不是棉麻就是棉布,招來了不少回頭客。
回去的路上和同事聊,我說不知道為什么,每次給自己買東西,價格超過500塊就要糾結很久,總覺得太貴。同事立馬接過話說五年前讀大學時都沒這么摳,那時候買衣服總盯著百家好和衣戀,哪知道工作后,超過200塊就嫌貴。
我倆相視一笑,這就是生活。
第一次發現錢那么重要是母上大人50歲生日,老人家心心念念惦記著多年前在恒??吹降挠耔C卻舍不得入手。我躊躇滿志的揣了兩萬大洋跑觀前,一看傻了眼??瓷系蔫C子過五萬,看不上的也要一萬+。
啃老了那么多年,感覺自己特別慫。
鐲子沒買成,我開啟了存錢的歷程。工資用不夠,攢錢成了頭等大事。怎么存呢?省唄。
1、**打壓感性消費觀,理智的對待自己的消費。
**
姑娘的通病就是看到喜歡的就控制不住——買。鞋子小碼了要買,衣服偏大了要買,包包錯色了也要買。買時高興的手舞足蹈,買回去以后捶胸頓足。這事兒我干過無數回。
強迫自己攢錢后越來越意識到這事勞心又燒錢,大把的銀子打了水漂不說,一堆東西擱置著,扔又舍不得,用又嫌棄,左右為難。
開始學著控制消費欲望,遇到好看的衣物先忍一忍,暗示自己更好的在后面。于是走著走著,就沒那么喜歡了。雖然這個辦法最后會叫人沮喪,可錢真能省下不少。
2、減少網購次數,用現金不用卡。
人一旦網購,根本停不下來。
樓下萌萌是個網購狂,一天一個包裹,那叫正常。快遞無論申通、中通還是圓通,都認識她。我特別羨慕這樣的生活??赡翘焖牌磐虏?,賣房子準備買學區房的錢,幾個月用去了不下十萬。
天哪?我一年多的工資呢。嫉妒之余開始有了成就感。平時小存小存,現在也有了六位數的存款。更何況,我是個花500塊都會肉疼的姑娘。
從一開始的克制刷購物網站到習慣的不刷,我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期間,真的省下了不少錢。
我想大家都有體會,感覺自己這個月并沒有花多少,可到了還款日,一大串的數字叫人瞠目。20 、30、40…零零碎碎的小錢排排站,看著就心焦。都是刷卡惹的禍。
因為錢并沒有從手中點出去,所以根本沒有花錢的概念,錢于網購的意義只是數字,數字來、數字去,花錢的概念愈發淡薄。
老一輩有出門不兌錢的做法,說是錢一旦兌開就會散出去,現在想想,還真有道理。整百的錢不兌開,用時會有概念。兌開了,零零散散,用著也不覺心疼。
減少線上交易的次數,離理性消費又進了一步。
3、量入為出,用適度消費抵制從眾消費。
在《不是誰都配得上買買買的生活》一文中我提及過一同事,是個“求代購”達人。她的消費停留在“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可每個人的經濟基礎不一樣,有人掙兩萬花五千,那叫量力而為。有人掙八千花兩萬,那叫不自量力。
都說錢要用到刀刃上,沒遇到刀刃的時候,都不覺缺錢??烧嬉龅搅四??難道還要厚著臉皮討要父母的退休工資嗎?
一時的心血來潮瘋狂購物只會將自己推入拮據的邊境。從眾心理、攀比心理隨時影響著我們的消費行為,冷靜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消費水平線,給自己一個積極地消費觀。
4、每個人的消費起點不一樣,認清自己。
有人說女人要給自己用好的,可你真的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價格嗎?
有人說女人就是要多花錢,可你知道奶粉、尿不濕、魚肝油價格有多高嗎?
有人說那就不要結婚生孩子得了,那你知道給父母買一份合適的保險要多少錢嗎?
還有人說,那是你生來就窮。
是呀,我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過著普通的生活,所以我的消費觀一直停留在500塊太多,200塊正好。雖然不富裕,可我依然覺得很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