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本書的初衷,可能是為了學習“告別”。真的,“告別”是需要學習的。但這是另外的故事,或者說會有另外的書評來圍繞這個主題闡述。而本書,推薦序說的很到位——曉婭老師沒有把從發現母親出現認知癥的跡象到最后離世這段時間的照顧任務當作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而把它當作是與母親重建全新的溝通模式、重建母女關系、撫平過去創傷的珍貴機會。她賦予了母親全然的接納(我能做到嗎),剝開認知癥的外表去欣賞母親的獨特性(這份欣賞來之不易,也是從被動接受開始的);在母親與認知癥共存的晚年,曉婭給了母親理解、溫暖、親近、陪伴與守護(太不容易了)。這些匯聚在一起形成了35個短篇,更形成了一種閃光的東西,就是深藏于內心卻難以啟齒的愛。
從曉婭老師應對母親出現的各種情況中,能看到她對心理學理論的研究甚深,技術運用也是出神入化,甚至是富有創意,經常有神來之筆。值得學習。但我想,愛是一切,沒有愛,是不會這樣精細化地運用所學所能的。不僅是指曉婭老師對母親,包括后來入住養老院的護理團隊。
合上書頁,還是有些抗拒去想象發生在自己身上(明明知道鴕鳥心態要不得)。現在,每天給媽媽打個視頻電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