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現在,我又用自己的、罕見、難得的親身經歷向你說明,最要命的是,很多重要觀念會偽裝成“讓你感覺跟自己沒有關系”而使你生生錯過且不自知。于是,你不僅要讀,還要反復讀;不僅反復讀,還要先假定每個觀念都跟你有巨大的關系,調動所有感官為自己創造“帶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這個觀念若是被自己吸收之后,自己應該變成什么樣子?
多數情況下,我們沒能做成事情,不是因為不理解它的道理,而是因為太想要完全理解,最終一直沒有邁出開始的那一步。
實際上,沒有誰能夠一開始就弄清楚所有的事,也沒人是在想明白所有道理之后才開始的。
成績不錯的那些學生都有一個特點:
聽得進去老師的話。
老師的話,多數都和自己有關,所以不妨先去按照他說的做。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覺得這些話和自己無關,那它們是無論如何也起不到作用的。
思考:
一、做這件事情設想的目標
:其實起初沒有什么具體目標,自己每天至少坐享十五分鐘,反思十分鐘,而至于興趣這塊還沒有想好。
二、現在做的怎么樣
【坐享】
每日完成情況:基本上每天都坐享了十五分鐘。
例外情況:有幾次只坐享了十幾分鐘,有一次是坐在椅子上(辦公室會議室),有一次在火車上睜著眼。
做的時機:有時早飯過后,有時早飯前,有時一起床,有時在一天盡早(突然覺得自己做的好多事都一直沒有復盤,這么一寫一梳理感覺好棒)
坐享的感覺:感覺很棒!其實自己一直有有關注自己呼吸的習慣,因為自己做瑜伽很久了。瑜伽的每一個動作的基本要求其實就是要關注自己的呼吸。當那天發現提升元認知能力的第一個方法竟然是坐享時,我果斷的開始了每日坐享十五分鐘的歷程,而且沒有一種要堅持的感覺,但是有時因為自己自我感覺略好,會忘了在清晨讓自己的大腦進行體操一下。
【反思】
如何做的:有時按照原文所說想自己的想法,有時回看自己的備忘錄,有時回看自己的學習得到的筆記。
疑問:不知道這么反思得不得行,不知道其他人都是怎么反思的,什么時候反思的
調整:好像應該把記錄反思的文字匯總,便于回顧提升,雖然說文字不怎么樣,但是我相信如果能夠持續做,肯定也能收貨頗豐,自己也會懷疑為啥這么簡單的道理踐行了不僅能給別人帶來價值,還能順便實現財富自由,但是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收貨。
行動:
今晚記得花十分鐘時間記錄自己的時間回顧喔
(雖然1500字的反饋今天木有寫完)
明天完成成長反饋和反思的方法以及要刻意練習的興趣。
明天按照昨天的簡單梳理進行晨間儀式
睜眼后按照如下動作進行:
反思十分鐘一個情緒失控的事件
(并輸出文字)
坐享十五分鐘
做五分鐘的舒展(三個拜月式為最佳選擇)
(?>?<?)想找一個音樂配晨間舒展
整理自己的品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