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乒乓哲學的三自曲跨越論,這里必須先從三自曲開始解讀,所謂三自曲即為:
自醒詞
只爭朝夕空面壁,人生有夢人無悔。
若把蒼鷹比螻蟻,鳳凰涅磐嘆輪回。
千駕難抵裹足履,江海峻嶺終隱匿。
笑看天下千年後,此為彼也彼為此。
自窺詞
何謂左右諸身立,是為內外兼顧修。
自元崩裂為萬象,鏡中窺影起漣漪。
朝現霧絲暮成雨,未知諸形皆飄渺。
睹世悟道形神滅,甕中物我自循環。
假托無終自尋歡,悲憫極樂非布施。
若要逃離此枷鎖,舍我虛妄獻金丹。
自修詞
余以多元化一元,亦以分身作真身。
曇花池內攬明月,昆侖之巔尋魚人。
有心修煉內外丹,無心鑒別真假道。
長生寄于生老死,一念奈何演多念?
此處盛景非此處,何處破敗又連綿?
何苦玩家戲因子,他日因子作玩家。
極樂之外無極樂,煉獄之內有真元。
有一定的哲學基礎的讀者,不論是哲友還是球友,甚或是一般的具有一定的悟性的球友,是能夠看得懂這三部曲的字面上的含義的。
其中,自醒詞以及自窺詞重在自我醒悟,是乒乓修道士開悟的起點,也是訓練人對內我以及外我兩個乒乓大同的領悟于接受的過程,
自修詞,重在修煉,是實現全能乒圣的唯一道路,也是實現修煉者二元世界的歸一的方法。
總之,《三自曲》是連同一起體的法則,也是層層遞進的修煉過程,在《自醒詞
》以及《自窺詞》的修煉階段,訓練人只需要具有一定的禪心即可,能夠理解世界存在的意義以及內我世界與外我世界連貫一體,不可分割的關系即可。這里的部分稱作為理論篇,在《自修詞》階段,是三自曲的高階階段,這里的部分稱作為實踐篇,修煉人除了悟性之外,就必須將自我的身心完全處于不斷磨礪,不斷抗爭的階段中,簡而言之,在高階的階段中,訓練人在意識上不僅要有開悟的高度,同時也要能夠持之以恒的訓練左右分身,以及在冥想以及自悟,甚至夢境中的多維分身,達到《太乙金華宗旨》所謂的煉鑄金丹,不斷剝離識神,凈化元神的目的。最終實現從這樣一個多元,多維,循環密閉的時空存在的“大甕”中有效逃離的目的。在這里,通過多身的乒乓球訓練就是一個非常奇妙的修煉過程,身體在多年的高頻的輪換擊球過程中,最終開發出愛因斯坦所謂的潛藏在人腦中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巨大潛能,最終與這個三維宇宙世界中決定大部分的質量以及引力的暗物質以及暗能量完全合一。
事實上,全能乒圣的最高擊球能力以及靈感度,將可以達到以拖把桿,即狹小的弧面材料通過高頻換手連貫性的擊打乒乓球,這與多年前的李小龍大師的以雙截棍雙手高頻換手擊打乒乓球有異曲同工之效。而此處的乒乓球手的擊球功力,手感,平衡度,擊球悟性,人腦極限反應數值已經遠遠超過了現役的最優秀的奧運會參賽選手,并且完全可以與三五十年以后,將大規模量產的超能,高頻,定制版本的人工智能AI機器人球手完全匹敵。
由此,我們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一切的存在以及演化都是為了實現一種歸一的局面。一種返璞歸一的局面,這是一切事實存在都是自我推演以及自我進化的過程,也是在數列程序上的自我演化,自我換算的必然過程。這也是玩家的終極意志。
要實現乒乓修道士嚴格遵循乒乓修煉的三自曲,實現不斷的跨越,在現實的心理層面上,就要嚴格地劃清在哲學層面上的兩個概念,即乒乓修道士以及乒乓功利人,二者是永遠相悖的兩個概念。
由于現實的乒乓球訓練者,特別是體系類(體制內)的訓練人,即從幼年時代普遍接受了專業教練的選拔,挑選以及培訓,乒乓體育學校培訓,市隊乃至省隊梯隊培訓,大學特招生體系的人員,國家隊選拔體系乃至奧運會資格選拔體系,在訓練人的觀念上,往往過多的受到國家榮譽,地方榮譽,奪標奪冠壓力,集訓選拔壓力,商業集團利益(含贊助運營企業利益)以及榮譽的影響,乃至于粉絲效應,飯圈文化等,功利主義色彩是非常濃烈的,訓練人主觀意志是帶有偏向性的以及盲目性的,他們的訓練意志與乒乓球運動的初衷是不能完全符合的,加之輿論的導向以及常年傳統觀念的左右,乒乓功利人只能不斷地沿著功利主義的滑坡滑向與他們幼年熱愛這項運動的初衷所期待的方向的反面。其本質與這些年即便是單手訓練上,也形成了純粹的所謂的主流的橫板雙反的訓練模式是完全一樣的。
前兩年有前著名國家級教練三問:直板在哪?顆粒在哪?削球在哪?如果這三類打法都已然成為特例以及非常規訓練模式?那么鄙人所獨創的擬制手機小木板,即三合一乒乓內我大同的訓練模式便自然成為了奇葩乃至笑話?
鄙人不禁回想起在宇宙中也存在著這樣的一種現象,在質量較大的星體周圍,由于該星體質量巨大,必然會在它的周圍形成扭曲性的空間槽以及引力槽,這樣以來,周圍質量較小的星體便不斷地從該大星體周圍滾落到空間槽之中并不自覺的圍繞其運行,最終成為了該大質量星體的衛星。由此可見,在空間物理層面上,改變小星體運行軌跡的,是大星體的質量以及引力作用。在訓練人主觀層面上,改變以及左右其意志的,必然是主流的媒體,主流的體制性訓練模式以及習以為常的訓練思維或者方法之類的東西,哪至于大眾所習以為常的東西。這些就是鄙人在作為的《意志之殤》中要著重論述的意志裹挾論,也稱為假想中的意志。這在心理學層面,也稱作為人格主體的客觀化。
關于乒乓修道士的論述,在《乒乓哲學》之前的章節中已經有所論述,不論是全能乒圣,還是乒乓內外大同,已經將其界定的非常清楚了,鄙人在此就不在多述了。唯有此才能不斷地對抗自我不斷熵增的局面以及從無常變化的外在假象中逃離出來,最終實現本我,真我以及超我的三層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