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
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
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錯,卻借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
第五次,它容忍了軟弱,卻把它當成是生命的堅韌;
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
來自《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 紀伯倫
--------------------------
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觸?你是否曾遇到過什么人或事讓你內心受到拷問,你是如何去面對如何去做的呢?經過之后,你有了什么改變呢?
如果說,讀這首詩的第一反映是,這是我熟悉的紀伯倫味道來了。接著再讀一遍,仿佛觸著電讓我渾身不舒服,過往經歷過的不同場景讓我也鄙視起自己的靈魂來。我又讀了一遍,發現自己更喜歡這個處處反省、才華橫溢的大師。他是我詩歌的導師,而且也是我做人的導師。
承認自己卑微需要真誠,承認自己的靈魂有污點更需要勇氣。
年輕時,不知道什么進取之心,只是想能少做一點,選擇容易的事情去做。就像電影《功夫熊貓》里阿寶開始所說:“我不要成大俠,我要快樂的生活著”。而當年齡大了,被現實嚴重地懲罰后才深諳,年輕時苦一點,大了會舒服一點。年輕時舒服了,大了不會舒服的。
當直面問題的時候,如果沒有即時去分析和梳導就有可能,因為一個錯誤的決定而一步步累積成一個失敗的人。當應該有進取之心時錯失了,當出現錯誤時輕易饒恕了自己,而沒有深究自身問題的根源,當不甘心時沒有分析自己的局面勇敢地走出來,一步步把自己變成了一個渾濁之氣之人,那時會是命運的可悲。
木心先生說:“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道怎么好呀。” 你去要求世事公平,人人理解的理想國,那是不存在的呀,但你可以保留你的精神世界,你做為人的不屈服。木心先生的又一句話:“我白天是個奴隸,晚上是王子。”那就享受晚上的屬于自己的精神時光,去找到自己的夢想,去反省自己,讓自己回歸到純凈的靈魂。
多看看這段話,能讓你避免這七種惰性之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進取心、不甘心、好奇心。當把自己調整為最平靜的狀態,你就會離心最近。
于是,我想回信給大師:
再次遇到您的詩句
已是唏噓中年時
少不更事的我
愛讀紅樓愛讀你
假裝說詩是傷口
是笑口涌出的歌曲
是淚與笑
如今再品您的詩句
才知字字珠璣
只怪當初不明
詩句滲透著人生的真諦
所幸還有當下
愿余生回歸純凈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