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今天能夠有緣閱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的《生如夏花》對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在我看來,這才是生命存在的真實意義所在。
人的生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輪回,也計算不出生生死死循環了多長時間,真是不知疲倦沒有盡頭。因為泰戈爾是印度人,對佛教文化持有一種堅定的信仰。他的血液里流淌著佛家文化對生命的最圓滿的詮釋。他以動人的語言文字,以智慧和慈悲的博大胸懷把自己心的光芒揮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擁有智慧的人活在世上,有一種來自內心的呼喚,那時尋覓生命真諦平等無二的吶喊。用有形的鐮刀去收割無形的靈魂,的確是一種難于實現的希冀。人生的路充滿坎坷、布滿荊棘,經歷了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而幸福的停留是那樣的短暫與渺小。是那樣的患得患失,使人難于琢磨。人間的幸福就像茫茫戈壁里一小片僅有的綠洲那樣的珍貴。作者骨子里有一種堅定的信念,生命就像盛夏的花朵燦爛綻放,不凋謝不枯敗,應該像火一樣妖冶。因為心跳與呼吸的束縛,無法得到徹底的自由;但是那向往和尋覓自由的心永遠是不厭其煩,從來感覺不到身心的疲倦。
有一種曼妙的音樂和明媚的月光是來自他內心的純凈,人們以無明的貪欲去追逐那虛無縹緲的幻影。對美好生活充滿著激情和純粹,漸漸化作無法挽回的記憶。他自信在死亡來臨時,像秋風中盤旋飄零的落葉無牽無掛、無怖無畏、自然歸根。雖然已經金黃枯萎;但依然不失自然清骨的唯美,這一切都不可思議。
愛情就像漂浮在一潭水面上那個濃綠的藍藻錯綜復雜。像過眼云煙,在時光的變遷中漸漸褪色,在自己的記憶深處留下一種歲月的痕跡。像一陣凄涼的微風,穿過流血的靜脈,守候堅守歲月的信念。
在一生的緣聚緣散中來去匆匆,同時也尋覓遇見最真實的自己;但由于事物無窮的變遷,使我們根本無法把握的事。一輩子忙忙碌碌,東奔西波,失去的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憶念。韶光易逝,霎那芳華,頭戴精美的發簪像鮮花一路盛開,活出人生的精彩。
口中虔誠詠誦著一心抵達被岸的心咒,一聲……一聲……宛轉悠揚回蕩在天地間。活著時像夏花一樣,雖然短暫;但是轟轟烈烈,釋放著生命中所有美麗的激情。當生命走到盡頭時,像凋零的秋葉,萬緣放下,了無牽掛,無有恐怖,也是一種世間稀有的靜美。更不在乎曾經擁有過什么,一切猶如鏡中花、水中月。原本沒有生過,也沒有死過。當我們熱愛這個世界時,才真正永遠活在這個世界上。同一切如母有情不離不棄、形影相隨,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