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宛央 ?圖/網絡 簡述原創文章,轉載請告知
夏季是一個容易讓人想到考試的季節,高考、中考、畢業考……往往這個時候,人們會對“學習”有重新的重視。但其實,除了考試,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是一個不太會學習的人,當年高考考了兩次,最后也是差強人意。學習上的失敗,讓我自卑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大學的后兩年,我才逐漸摸索到學習的一些竅門,并且學會了一種比較優秀的習慣——堅持。
所以,很想和大家聊一聊學習這個話題,里面有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也有一本書《學會學習-從認知自我到高效學習》給我的啟示。
所以下面這些真的是超實用的令人怦然心動的成長整理魔法哦。
我大學的專業是日語,給大家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的日語詞匯“勉強”,這個詞翻譯成中文就是“學習”。大一剛學習這個詞的時候,班里同學狂點頭,認為學習真是一件很勉強的事情。
我也贊同,特別是當所學知識對你來說毫無興趣的時候,你整個人生看起來都勉強極了。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會學習》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教你如何認知自己,這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很少有人會思考的,大家通常奉行“拿來主義”,學校里跟著老師的方法學,生活里隨著前人的經驗走。
但是,成功并不能復制,人生也沒有克隆。
比起先去找成功的方法,了解自己,并根植于內心深處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你為什么不愛學習?
~?你看起來很努力,為什么卻總是學不好?
~?你所用的學習方法真的適合你嗎?
在看書的過程中,我持續不斷地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后來我發現,我不是不愛學習,只是不喜歡強迫,我不是學不好,而是我所用的學習方法對別人來說很有用,對于我卻不怎么奏效。
這種體驗,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比如強迫你背誦英文單詞,你覺得很難,但是這個單詞如果出現在你感興趣的《緋聞女孩》里,你瞬間就能記住,比如,小燕子記不住《古從軍行》,但當成劍譜來記,效果就好很多啊。
我們使用的方法是否適合我們的個性,契合我們的興趣,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點,但卻是一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問題。
很多人對學習有誤解,認為學習就是不斷地強迫自己。但是越是強迫自己,越容易厭倦,那么為什么我們不能找一個自己不怎么排斥的學習方法,來中和自己的抵觸情緒呢?
有一句雞湯這樣說:令你感到為難的越早拒絕越好。放在學習上同樣適用,真正適合你的,絕不會讓你感到痛苦。
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能不能走到最后,契合度太TM重要了啊。
那么什么才是適合你的學習方法呢?又如何get學習的興趣點呢?我覺得和找對象一模一樣:
~不要做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你必須嘗試才能找到于你最般配的那一個。
~多一點“功利”心。你的學習是需要還是喜歡?最糟糕是既不需要也不怎么喜歡,最牛掰是把需要變成喜歡。
~學會放棄。明確學什么,不學什么,然后放棄無用的。
~所有失敗的經驗都是成功他媽。遇見的渣男,是成長的階梯,難熬的學習經歷,藏著成功的秘密。試著回想一下,在最難熬的時候,你是在哪個瞬間用什么方法突破難關的。那個方法就一定是適合你的。
所以,成長最快捷的方式,是找自己的轉折點,而不是找自己的制高點,那些藏在轉折點的秘密,是一個人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財富。
因為我是這種人,所以我適合這樣去學習。
當你對自己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知道自己大概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之后,然后再利用系統的方法來學習。
《學會學習》非常好的一點是,作者憑借自己對名人的了解以及自己的學習經驗,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數據庫”,只要你知道自己的“DAN”,你完全可以找到相似基因。
為了方便自己溫故而知新,我把讀書的感受畫了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
雖然是一個很簡單的思維導圖,卻也能梳理知識。
書中一共介紹了16個名人的學習方法以及9個作者創立的速效學習法。人格才9型,所以你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你很努力,卻總失敗,可以嘗試德魯克的“目標管理”;
~?學歷不好,感到自卑,本田品牌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會讓你找到自信;
~?斯蒂芬?金的“外界屏蔽法”獻給愛找借口的你;
~?太較真,容易悲傷的人,就要像夏目漱石一樣摒棄個人主義;
~?如果你什么都想嘗試,就一定要學習歌德的“限定法”,通過歌德的經歷,找到專一的方法。
……
此外,時尚女魔頭的“自我審視”以及作家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的時候我在談什么“都可謂字字珠璣,非常實用。
當然,于我而言,最讓我怦然心動的學習整理魔法就是村上春樹的方法。為了堅持寫好長篇小說,村上春樹通過堅持跑步,鍛煉自己的體能,提升自己的意志力。
村上春樹說:“寫作就如同是用鑿子在巖石上挖洞,不挖到很深的地方,就找不到靈感的水源。所以寫小說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
我也是一個文字工作者,運營有自己的公眾號,并長期寫一些專欄。很多人認為寫作是腦力活動,但是寫作更需要體力。
專職寫作,長期伏案,村上春樹開始體重增加,體質下降,他于是開始跑步。20多年堅持下來之后,除了身體能量滿格,他也變得更加自律。通過長跑他找到寫作的節奏,那就是必須時緩時快,想要長期寫小說,要學會適當放下筆頭,這樣才能把好狀態一直維系下去。
海明威也說過類似的話:學會堅持,就要保持同一個節奏不停頓。
我以前有個毛病,當有專欄或者書稿必須要完成的時候,就會大量的、超負荷的寫文,當稿子完成之后,我發現自己相當長一段時間提筆就覺得惡心,屬于典型的用勁兒過猛。弊端是,很容易毀掉興趣,不利于長期堅持。
后來,我開始調整自己的狀態。要求自己每天寫文,但是每天都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不讓自己因為寫字而太疲憊。一段時間之后,我發現慣性已經形成,如果哪天沒有寫一點文章,我就會覺得不適應。
所以,在慣性到來之前,循序漸進地進行才是必要的。不要一口吃個胖子,那樣會毀掉你所有的愛好。
讀書也一樣。最好是每天讀一點,然后讀一生。最慘是一口氣讀完一本,從此翻起書就覺得累。
我們需要學習的從來就不僅僅是知識,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且能夠控制自己。
學習是強大內心的工具,把在學習過程中收獲到的強大意志,延續到人生的每一個領域,才是我們最渴望的。
人生說來說去不過是兩件事:輸入與輸出。而讀書,或者說學習,就是在輸入與輸出間建立一個新風系統。
相信我,讀書是成長最省錢也最不痛苦的一種方式,比起在一次次的跌倒、崩潰中梳理傷口、縫合經驗,至少它不那么鮮血淋漓。
所以,我依然渴望讀書。它教會了我選擇一條最喜歡的路,并且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