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問你一個小問題,請你認真地思考一下。
假設你和男友準備結婚,有一天他誠懇的地對你說:“親愛的,雖然我才工作沒多久,但存了一筆錢,剛好夠付一套小戶型的首付款,你說我應該去買房子呢?還是我們先租房結婚,把這筆錢用來投資我的事業,等過幾年賺錢了,再買更大的房子?”
你的選擇會是什么呢?
在當今高房價的壓力之下,世俗看法都會認為沒房子怎么能結婚呢?極少數人能夠接受裸婚,更別說在租來的房子里一起打拼事業了,你甚至還會嘲笑那些沒有及時買房子的人說:“早不買,現在買不起了吧!”如果你的男朋友真把積蓄全部投資在事業上,你恐怕會跟他鬧分手吧。
誰會放棄實實在在的房子,去選擇前途未卜的事業呢?還真有,那就是股神巴菲特和他當時的未婚妻蘇珊。蘇珊在面對同樣一個問題的時候,選擇了支持巴菲特的事業,他們在租來的房子里結婚了,生下了第一個女兒。直到6年后,巴菲特的公司收益穩定了,他們才買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
大多數人都在追求房子帶來的安全感,卻忽略了自己的思維因此被禁錮了,然而大把發展的好機會也正在房子外面悄悄溜走。這是在提醒你,是時候拆掉你思維里的高墻,也是時候讓你更清楚地認識自己了,這就是我今天要給你解讀的書《拆掉思維的墻》所要告訴我們的精髓。
這本書的小標題另一名字是:“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它不僅僅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更是一本教你如何規劃職業、如何做人生選擇的書。
《拆掉思維的墻》的作者是新精英生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精英生涯的總裁古典,他一位擁有十分豐富的人生經歷的人。古典大學讀的是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后找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既穩定又高薪;但他心懷夢想,沒有被這種安定的人生困住,很快選擇了辭職,意外地進入到新東方集團擔任講師和培訓師,后來成為了GCDF全球職業規劃師培訓師。可當他在新東方的事業發展得如日中天之時,卻又一次選擇了辭職,出來后獨立創業,創辦了一家自己的職業規劃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從此古典就也被同行業內稱為是“中國職業規劃界的新一代領軍人物”。
在《拆掉思維的墻》這本書里,作者古典結合安全感、興趣、心智模式、成功定義、職業規劃、幸福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生動的闡述,用一個接一個鮮活的事例生活案例展示了他的觀點,教我們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人生,更完整地認識自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和人生,從而努力成長為自己理想的樣子!作者古典寫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盡快轉變思維模式,走出人生困境,實現自己的夢想。
如果你也有夢想,或者對目前的生活不滿意,又或者想擁有更美好的人生,那這本《拆掉思維的墻》會讓你豁然開朗,既能讓你從心理學的層面發現自己的不足,又能從人生規劃的高度獲得前進的動力。當你認真聽完這本書的精華內容之后,一定會大有收獲。
下面我就把《拆掉思維的墻》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用四天的時間為你解讀。
第一部分:不做安全感的奴隸,相信自己的潛能;
第二部分:真正的成功從做一個有趣的人開始;
第三部分:改變心智模式,做人生的掌控者;
第四部分:找到熱衷一生的事業,成長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今天,我來給你講述第一部分的內容:不做安全感的奴隸,相信自己的潛能。分為兩個重點來理解。
首先,我來給你講第一個重點:不自信和依賴讓你成為安全感的奴隸。
最近有一個網上的段子很火,是這么說的:“你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但是你可以不顧情面地往死里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車有娃的那些。”許多網友都說這話特別扎心,但也讓人反思。你認為讓中年人甘愿受委屈不敢辭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除了責任感和家庭壓力之外,更多是因為中年人那種追求安穩的心態和固化的思維模式,這種心態和思維就像高墻一樣,把人困在里面,讓中年人好像溫水里的青蛙,心甘情愿地成為房奴、車奴、孩奴,日益喪失了適應外界日新月異變化的能力。
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內心的安全感在作祟。除了那些用房子來搞投資的人之外,普通人買房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需要,需要房子住。因此人們人們急切地買房子,同時也是在為的是購買一份“安全感”,好讓自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有個安身之地,更深層次的心理因素是因為不相信自己的競爭力;人們不敢辭掉工作,害怕失去生活保障,是對變化的恐懼,但從根源本上是對自我能力的不信任不認可自己具有提升自我的能力;人們抱怨愛人不能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害怕失去愛情,覺得一個人活不下去,根源都是因為自己的人格還不夠獨立。
如果你總是把獲得安全感放在第一位,就等于把自己潛在的能力都關在了門外。因為當你不自信的時候,就很容易被害怕失去的恐懼牽著鼻子走。但是,不管是房子、工作還是婚姻,即使能帶給你一時的安穩,卻不可能帶給你真正意義上的安全感,解決不了你內心更高層次的欲求。早早買了房子,被房貸困住,失去的是全世界追逐夢想的自由,早早安于穩定的工作,失去的是充滿可能性的多彩人生,早早結婚生子,失去的是自我提升的黃金單身期。
就好比,為了討好戀人獻出自己的第一次,為了不讓戀人離開選擇結婚,婚后為了讓丈夫回心轉意要了孩子……結果絕望地發現就算生再多兒子,也照樣栓不住對方的心。在工作上也同樣如此,覺得工作太無聊,想去考研但是怕失敗,想去大城市但是怕失業,想談戀愛但是怕被限制,總是活在各種“是的——但是”的心理模式里面,總是害怕失去,害怕失敗,陷入無法掌控的焦慮之中,成為安全感的奴隸。
如果你自己的內心缺乏安全感,那么外界和外人都是給不了你安全感的,只有當你打心底里相信自己的潛能,堅定地扔掉各種依賴,安全感才會真正地在你身體里生長出來。
舉個例子,大部分女性的方向感都比較差,漂亮的女生更是如此。可這真的是天生的缺陷嗎?當然不是。《拆掉思維的墻》的作者古典告訴我們:能力=天賦*時間,就算天賦差一點,也完全可以通過多費時間來提高能力。美女之所以不認路,關鍵就是沒有在認路上這件事情上多花時間練習。一個是被傳統觀念洗腦,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女性方向感差,所以女性開車的時候習慣依賴導航,另一個原因是美女通常更受歡迎,比如經常有男友接送,有更多的人可以依賴,需要自己認路的機會更少。久而久之,認路的能力自然就更差了。認路的能力如此,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下也同樣如此,能力低下會導致不自信,然后產生相應的恐懼,從而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因此,我們想要獲得安全感,大前提就是必須相信自己的潛能,然后通過時間加倍努力,潛能就會被激發出來,并且越來越強,幫助你完成更多的事情。相反,如果一開始只追求安全感,而不相信自己的潛能,只是依賴其他人或其他東西的話,那你的潛能就會慢慢枯竭直至最終消失,從而導致加重你的不自信,讓你逐漸變成安全感的奴隸。
剛才講的是好了,第一個重點講完了,現在來給你講第二個重點:提升安全感的6種好方法。
前面說到了,真正的安全感是無法從外界的人或物上得到的,但你的自身又缺乏安全感的話,應該怎么辦呢?《拆掉思維的墻》這本書作者介紹了6種有效提升安全感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在安全范圍內冒險。就像特蕾莎修女所說:“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嘗試。”選擇一個安全的環境放心地冒個險。對于房奴來說,可以拿出相當于你房子一平方米的錢,找個地方度個假;對于工作太安穩的人來說,可以參加一次次沒有第二次的與陌生人的社交活動,把自己假想成理想的角色,發表一次演講做一些平常不敢挑戰的事情,比如,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以此來激發自己的潛能。;對于害怕嘗試新事物的人來說,可以找幾件不要的衣服,裁剪成自己喜歡的款式。
第二種方法是遠離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據說扼殺當代有為青年的三樣武器分別是:過于關心子女的父母、永不犯錯的任務和養老般的工作。過于關心子女的父母會養出巨嬰一樣的孩子,要么成為啃老族,要么成為媽媽寶貝男;永不犯錯的任務會讓你只聽得到表揚,看不到問題,永遠不會進步;養老般的工作會讓你逐漸喪失奮斗的動力,也失去在社會競爭的能力。我們要遠離這些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就像青蛙要遠離溫水一樣,最舒服的環境往往是最可怕的環境。
第三種方法是遠離讓你陷入負面恐懼的事物。什么是讓你恐懼的事物?比如那些特別沒有安全感的人,因為消極情緒是會傳染的,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親人或者朋友,就盡量減少和他們的交往,去和充滿正能量的人交朋友;比如充斥著負能量的電影、電視劇、書籍等,在你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安全感之前,盡量少接觸這些東西,而選擇一些積極向上的、能讓你快樂的事物。
第四種方法是把恐懼鎖進恐懼保險箱。每次當你產生恐懼情緒的時候,就把這種心情記錄在一張紙上,或者是把你能夠想到的害怕擔心的事情列舉出來,記錄在本子上,然后把記錄藏到安全隱蔽的地方,作為你的恐懼保險箱。然后告訴你自己,恐懼都鎖起來了,盡管放心大膽去做要做的事情。等事情完成之后,你再打開恐懼保險箱,看看里面有多少擔心變成了現實。堅持這樣做,你會發現,其實你擔心的事情,幾乎都不會發生。
第五種方法是嘗試記錄“成功日志”。這是與恐懼保險箱相對的一種放法。做法很簡單,首先找一個你習慣的記錄方式,可以用筆,可以用手機,也可以用電腦;每天用10分鐘的時間記錄下自己當天5件“成功的事”,即使小到整理衣柜、給陌生人指路、認識新的朋友等,也是你的“成功”。日積月累,你會發現自信心正在生長,而自信恰恰就是啟動安全感的命門最關鍵核心。
第六種方法是把內心最深的恐懼找出來,實現觸底反彈。作者古典在書中告訴我們,恐懼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最淺表的層次,恐懼的是事情本身,第二層次是恐懼失去背后的價值,第三層次就是最深一層,代表真正的恐懼,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應對這種失去。
比如,很多人害怕得罪領導,這是第一個層次;但其實你害怕的不是領導不高興,而是怕領導不高興之后,讓你失去升職加薪的機會,這是第二個層次;但其實你真正害怕的是自己沒有能力去應對失去前途的局面,這就是第三個層次,源于你內心深處的不自信與恐懼。有句話說得好:“背對恐懼最可怕,當你真的轉過臉去面對,會發現其實沒有什么好怕的。”找出內心真正的恐懼,勇敢接受事情最壞的結果,當你擔心害怕的時候,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如果我這次失敗了,替代我的人會怎么做?”,二是“既然他會這么做,為什么我不能這樣做呢?”在這兩個問題之后,就是你觸底反彈放手去做的時候。
我們生命中的安全感從來不是他人賜給我們的,而是自己內心深處那被需要的感覺。如果你發現自己通過嘗試了以上6種方法仍然缺乏安全感,說明你最應該做的,是到一個自己最恐懼的地方,去支持和幫助那些人。就像美國心靈女王奧普拉曾經說過的一樣:“如果你受了傷,就去幫助他人療傷;如果你感覺痛苦,就去幫助他人減輕痛苦;如果你發現生活非常糟糕,就去幫助困境中的人們脫離困境。”
因為安全感是拿不回來的,但是可以通過付出來獲得。
好了,以上就是《拆掉思維的墻》這本書的第一部分內容:不做安全感的奴隸,相信自己的潛能。
下面我來帶你回顧一下:
首先,我們了解到不自信和依賴會讓你成為安全感的奴隸。外在事物和他人給不了你真正的安全感,習慣性的依賴會讓你的能力變得低下,從而導致不自信,同時伴隨恐懼的產生,逐漸變成安全感的奴隸。能力=天賦*時間,我們想要獲得安全感,前提是相信自己的潛能,然后通過時間加倍努力,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強,只有這樣安全感才會真正地在你身體里生長出來。
其次,我給你介紹了提升安全感的6種好方法。第一是在安全范圍內冒險,第二是遠離太容易獲得的安全感,第三是遠離讓你陷入負面恐懼的事物,第四是把恐懼鎖進恐懼保險箱,第五是嘗試記錄“成功日志”,第六是把內心最深的恐懼找出來,實現觸底反彈。安全感是自己內心深處一種被需要的感覺,無法從他人身上得到,但是可以通過付出和給予來獲得,選擇一個自己最恐懼的方面去幫助他人,從對他人的支持中獲得自己的安全感。
明天,我會繼續給你講解本書地第二個內容:真正的成功從做一個有趣的人開始。
最后,留下一個問題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從你身邊找一個親人或朋友,分析一下他最近害怕或擔心的事情,從第一層次到第三層次分別是什么?幫他找出內心深處真正的恐懼。
今天是周一讀書日,打卡與其他時間不同,今天打卡分享到朋友圈,朋友也可免費收聽今天的內容哦!
蘭心書院,愿與你一起分享。
成長比成功重要,我們下期再見。
關閉
內容簡介
你認為堅持就一定會成功?
你覺得應該為了家人犧牲自己的幸福?
你時常覺得沒有安全感?
你時常會抱怨別人?
你對現在的工作提不起興趣?
只有有錢才能夠幸福嗎?
如果上面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是YSE,那么這本書就是你需要的
目錄
全部課程 >
同學們還在聽這些課:
換一換
精選學習筆記 / 39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