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想象這么一個場景:朋友給你介紹了一位適齡異性,你們雙方約定進行一次會面,地點定在了一家咖啡館,席間你感覺你們的交談還算愉快,但是會面結束后很久她都沒有再聯系你。你詢問朋友后得知她告訴你的朋友,你看起來根本沒法溝通,更談不上進一步的了解,她和朋友抱怨到:
你們聊天的時候,你總是心不在焉,往往她講了一大堆,你卻只是回復一個嗯字而已;
等她已經聊到其他話題的時候,你才回過神來和我談論之前的話題;
當你們針對某個事件的看法不一致時,你會經常性的直接打斷她,并且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等她發表完自己的意見。
? ? 你的朋友默默的聽完她的抱怨后說到:“他其實挺好的,就是溝通能力比較差吧。”
? ? 與之相處能夠讓人感到舒服時一種高級能力,而這種高級能力往往就是一種優秀的溝通能力,人與人相處的核心是溝通,那么人與物相處呢,人性化、好用的物品也應該具備一種優良的溝通能力吧。
? ? 科技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可能性,每個新技術都是為了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同時,越來越復雜的科技也是我們感到更加吃力,特別時針對老年人,“習得性無助”指的是人們在做某事時多次經歷失敗,便認為自己是在無法做好這件事,結果陷入無助的狀態,尤其時當他們覺得別人不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回想一下,我們是否給爸媽買過一些電子產品,最后發現卻爸媽卻一直放置著,根本沒有去使用。或者是爸媽來到你家幫忙時,面對一堆的電器顯得不知所措。當你以為是爸媽老古董不接受新事物的時候,是否想過是產品本身使用起來太過復雜,阻礙了用戶的使用呢?
? ?產品所具備的優良溝通能力,不僅僅能夠彌補制造商和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差異,讓產品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銷量和收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實際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或者說避免了一些事件的發生。
? ? 產品的溝通能力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便是產品的交互設計是否優越,優秀的產品提供愉悅的體驗,體驗非常重要,當家用科技難以理解時,我們迷茫甚至生氣,當與一個產品互動時,我們需要搞清楚如何操作,這意味著我們要搞明白它是做什么用的,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正確操作。這里我通過以下幾方面內容來解讀產品交互設計的可視性。主要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意向符號、對應關系、反饋設計和約束設計。
? ? 意向符號:這個詞指的是能告訴人們正確操作方式的任何可感知的圖形標記或者聲音,它可以是故意設計的,比如門上設計的“推PUSH"標志,但也可能是偶然和意外的,比如我們根據前人走的腳印來判斷登山或者雪地的最佳路線,或者是陌生人給我們指路時的手勢和聲音。不論其性質,有意或者無意設置,意向符號能為自然世界和社會活動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在這個社會化,科技掌控的世界里,我們需要探究物品的內在運作方式,包括它們是什么,以及它們如何運作。
? ? 人與人相處往往缺少明確的意向符號,難以猜測對方需要你下一步做什么,抑或你不應該做什么,所以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是友好溝通與相處的重點,只有當雙方接收到彼此的明確信號,才能夠為之付諸行動,愛情更是如此啊,多少癡男怨女聲聲抱怨對方不夠懂自己,那你想過你有過和對方明確表達么?如果對方真的一開始相處就很懂你的話,要么你就是他之前眾多對象類型中的其中一種罷了。但是在產品設計中,意向符號卻無處不在,當我們低頭看下自己使用的鍵盤家一目了然了,各類符號和字母告訴了用戶它們有什么作用,在這個充滿意向符號的世界中,我們才得以前行,我們來看下幾個產品設計中的意向符號例子,它們的設計有什么值得肯定,又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呢?
? ? 這個世界有多種多樣的門,當我們靠近一扇門時,我們需要弄清楚門應該從那一邊開,以及從什么部位把它打開,有些門上貼有操作說明例如:拉、推、滑動、插卡、輸入密碼、臉部掃描等等來告知你如何開門,但是在汽車的門上面可不允許出現這些丑陋的字符,我們來看下汽車最常見的三種開門情況:上圖中三種把手設計分別代表橫向拉開,橫向滑動,往外推開三種打開方式,那么他們的設計如何呢?
1,橫向拉開的門把手設計的是橫向把手,這個意向符號示意用戶拉動把手,當然無論這個把手是橫向設計還是豎向設計都能夠表達這個意圖,但是為了兼顧汽車的腰線,橫向把手更容易與車身設計協調。
2,橫向滑動的把手設計的也是橫向把手,滑動把手有兩個動作需要用戶操作:拉開解鎖以及往后推動滑動門,那么上圖的橫向把手只是做了第一個拉開動作的暗示,對于門的向后滑動卻沒有暗示操作,應該怎么做呢?有兩種辦法:可以將門把手豎向設計,并且把手右側設計一段空槽,暗示用戶需要將把手往右側拉動,用戶拉起把手和向右滑動一氣呵成;或者采用電動門,同樣為了與駕駛位門把手的統一,把手還是保留橫向設計,用戶只需要拉出把手即可,開門使用電動感應完成。
3,這是一個車內的車門把手,這個設計是很有意思的,他充分反利用的意向符合的功能,車內開門的方式是往外推開,如果按照正常的意向符號設計,那應該是增加一個推開的意向符號,比如一個方塊之類的,但是因為出于安全的考慮,門的設計才有的預期相反的往內拉的方式。
用戶并非時刻都會注意到視覺上的意向符號,這時候可以利用聲音作為意向符合,在沒有其他方法時,聲音能夠提供有用的信息,很多物品僅僅是“嗶嗶”或者“滴滴”聲,這些都是不自然的聲音,他們不會傳達隱含的信息,這樣的聲音雖然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是也容易引起負面情緒,我們看上圖右側的產品,早在20世紀 70?年代,Alessi?就邀請了邁克爾·格雷夫斯設計了9093 kettle 水壺,傳統水壺水燒開后會發出刺耳的聲音,雖然提醒了用戶,但是卻也讓用戶產生了緊張感,邁克爾·格雷夫斯設計的這款水壺在嘴部增加了一個小鳥,當水燒開時,會發出類似鳥叫的聲音提醒用戶,并且來帶愉悅的體驗。聲音的意向符合非常重要,寂靜除了讓人不安之外,有時候甚至會成為殺手,想象一下,如果馬路上的車輛行駛起來十分安靜,對于車內來說固然是種享受,但是對于行人卻產生了很大的危險,喇叭的存在雖然尖銳刺耳,但是卻可以為行人和駕駛安全提供了很大的保障。既然意向符號可以成為一家公司外在PI產品識別特征的組成部分,那么聲音是否也一樣可以呢,NOKIA的經典開機鈴聲不知道各位還是否有記憶?還有那熟悉的“HELLO,MOTO。”還有騰訊公司將qq消息的提示音注冊了專利。可見聲音對品牌的價值在未來會逐漸凸顯出來。
? ? 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大多時候迫于成本壓力,很多產品的聲音設計都是采用通用蜂鳴器的滴滴提示聲,似乎無人在意聲音能夠傳達的品牌特征。下一次,當我們設計一種體現用戶達到某種狀態時候的聲音符號時,可以好好考慮下如何讓聲音更加動聽一些吧(郵件發送完成、下載完成、水燒開、面包機烤好面包、系統垃圾清理完成等)或許能夠幫助品牌建設上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 對應關系:對應關系表示兩組事物或要素之間的關系,假設辦公室有很多燈和控制開關,那開關與燈的對應關系決定了那個燈控制哪個開關。如有對應關系不夠明確,操作起來就會非常復雜,就算是添加了意向符號說明也無濟于事。在控制與實現的設計布局時,對應關系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當對應關系用于空間呼應關系來設計控制部分和被控制部分的布局時,很容易確定如何使用控制器,比如操控汽車,我們順時針轉方向盤,汽車往右拐,我們逆時針轉動方向盤,汽車往左拐。當一系列可能的操作是可見的,當控制和顯示是契合自然對應關系時,設備就會容易使用。我們看下下面這組狀態和操控方式的關系圖。
? ?這幾組對應關系橫跨了時間和空間,經過我對身邊設計師的詢問,基本都是認可這個對應關系,設計師在布置產品的對應關系時,需按照大眾理解的方式進行。對應關系是外部知識結合內部頭腦知識的最佳體現,而對應關系關系的設計無處不在,我們常用的燃氣灶一般都是2眼的,控制開關分別位于下方,但是如果是四眼的燃氣灶,爐灶和控制器又該如何安排呢?
? ? 請試圖說出上圖爐灶的控制開關分別控制哪一個爐灶,很多標準的灶具有四個爐灶和四個控制按旋鈕。原則上來說,記住這些關系很容易,只要多使用幾次即可,但是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比如起火,不明確的對應關系就會讓平時不接觸的人操作失誤,難以第一時間關掉異常的爐灶,針對成組的對應關系,這里有三個層次的對應關系:
1:最佳的狀態是直接安裝在被控制的對象上,這樣一目了然。
2:受限于技術而不能安裝在被控制對象上那就控制組件盡量靠近北控制對象。
3:如果空間距離較大(辦公室燈光)那就控制組件與被控制對象的空間分布一致。
? ?智能產品的對應關系主要是物理世界的操作和軟件系統的顯示是否一致性,我們來看下下面三款溫控器的控制與顯示之間的對應關系,軟硬件相互結合的趨勢帶來了新的產品體驗,現實的物理操作與虛擬界面之間的互動帶來了新的對應關系。有時候你不知道這個按鈕按下去應該軟件界面會給予你何種回饋,你也無法預測不同類型的按鈕能夠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操作。
? ?左側是最傳統的溫控器,按鍵呈現一整排設計,但是軟件顯示界面中的內容確是雜亂分布的,這樣的對應關系讓用戶難以短時間內理解操作的結果。Honeywell的溫控器通過點按進行類別的選擇,同時通過旋鈕旋轉進行數值的調整。相對與傳統的溫控器,Honeywell的溫控器增加了旋轉操作,與按鈕操作進行了區分,消費者對其認知容易進行區分。按鈕—選擇。旋轉—調節。但是這個產品存在的問題便是,單看虛擬界面,無法對用戶進行旋轉的引導。這里我們得出物理操作和虛擬界面的互相關系:物理操作—符合界面的變化和預期,界面設計—引導用戶進行合理的物理操作。nest的溫控器,該溫控器相較于honeywell的溫控器有了更好的改進,取消了按鈕,轉而將操作變為:旋轉和整體按壓。同時界面的設計,圓環的進度條也對物理操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在意向符號這點上更為巧妙。
? ? 反饋設計:反饋是溝通行動后的結果,人類的神經系統具備了大量的反饋機制,失去了所有反饋就變成了植物人了,當你與愛人溝通問題時,他卻沒有任何回應,這是多么可怕。戀愛除了需要意向符號指導行動之外,還需要行動之后給與反饋。而且反饋必須是即時的,延遲的反饋會讓人不安,反饋還必須提供一定的反饋信息包括不限于光、聲音、震動形態變化等沒有信息的反饋就像你和戀人說了一大段話,對方只回復你一個哦字一樣令人不爽。我們最近有個產品在設計的時候就對反饋進行了技術上的調整。
? ?這是一款針對紅酒的電子真空保鮮器,工作原理就是當該產品套上酒瓶的時候,內置的氣壓傳感器會檢測瓶內氣壓,達到氣壓啟動值后會啟動氣泵將瓶內的氣體抽走,使瓶內氣壓達到一定的真空率,有效緩解紅酒繼續氧化,工程師在MCU編程的時候,遵照的邏輯是先檢測瓶內氣壓,再工作。但是在實際的體驗過程中就出現了問題,我們的開關設計在產品底部,當套上紅酒瓶后,瓶口會將開關頂起使產品開機啟動,但是由于氣壓傳感器的檢測需要1到2秒的時間,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我們在試用過程中發現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操作,產品套上后,頂部燈光亮起,但是氣泵卻會延遲啟動,這一點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在MCU的設計上,我們進行了調整以保證產品的啟動反饋是即時性的。這一兩秒的延時會給消費者造成困擾,擔心產品是否接觸不良或者失效,這里其實還有一種反饋由于成本定位的考慮而放棄了,那就是對于當前瓶內空氣的抽取進度顯示。
? ?反饋設計是有時候是針對某一瞬間的狀態,還有一種反饋呈現的是一段時間的狀態,而這種需要等待的反饋設計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即時性和反饋內容的呈現,還需要考慮到用戶的焦急心理,看下面三個例子:
? ?我們常見的下載和發送郵件就屬于針對一段時間內的狀態進行反饋,系統預估時間和進度條來顯示距離人物完成還有多久,一些研究表明有保留的預測是明智的,換句話說—顯示的操作時間應該比實際時間更長,這樣可能就會達到超出用戶預期的效果,對于軟件來說這是一個成熟的設計標準了,但是對于很多硬件來說,這方面做得還相當不夠,比如自行車打氣筒的設計,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是不知道當前輪胎的氣壓值的,這也就讓我們產生的疑惑,需要不斷的去通過捏輪胎的硬度來確認當前的充氣狀態。反饋設計不僅僅是針對正確操作步驟,對于錯誤的操作也需要進行直觀即時性的反饋,避免產品損壞甚至造成人員傷亡。反饋設計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作為產品的核心賣點,在我們去年的一款智能燜燒杯上就有所體現,該款產品最核心的功能就是通過倒計時直觀的告訴消費者,食材的燜熟需要多少時間。
我們來總結下反饋設計需要有哪些特征:
直觀性:反饋設計必須直觀體現,吸引人的注意力,如果是重要信息,則停留的時間需要適當延長。
反饋必須有針對性的內容呈現:如果任何操作的反饋都是一樣的,那會造成誤解,反饋的內容可以根據產品的成本限制而定,或是設計特殊的反饋內容也可以加強品牌產品的識別性。
即時性:反饋必須是即時性的,延遲的反饋會帶給用戶困擾,進而懷疑產品的有效性和質量。
提供可靠的進度提示:當反饋的狀態是一段時間,那么需要提供操作的進度提示,可以是進度條,也可以是百分比或者其它,以及顯示需要完成的預估時間。
錯誤操作的反饋:反饋不僅僅是針對正確的操作而設計的,對于錯誤的超出同樣需要即時的,直觀的反饋。
約束設計:意向符號告訴你應該做什么,而約束設計則告訴你不應該做什么,或者阻止你做錯誤的操作,這就好比是感情關系中的雙方告知對方自己不能忍受的事情是什么一樣,在相處過程中需要去避免這些雷區。約束設計是產品試用過程中非常有利的線索,它限定了一系列可能的操作,在設計中有效的使用約束設計,即使在全新的情境下,也能夠讓用戶輕而易舉的找到合適的操作方法。約束設計不僅僅告訴你不應該做什么,還揭示了在不同環境或者不同文化背景下你不應該做哪些事情。約束設計大致可以分成兩個類別:
物理約束:物理結構上的局限將可能的操作方法限定在一定范圍內,一根大木栓不可能插到一個不變形的小孔中,物理結構約束因素的價值在于物品的外部特征決定了它的操作方法,用戶不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如果設計人員恰當的利用這種約束因素,就能有效的掌握可能操作的方法,或者只是可能將正確的方法凸顯出來,我們看下上圖左邊的apple鼠標的電池倉設計,當電池按照正確的方法裝入是,兩側設計的C角會減輕電池按壓下去的力度,用戶很容易裝入,但是當電池裝反的時候,那么電池的正極凸起和鼠標的正極互相頂住,導致電池不能順利裝入,這就提醒了用戶電池裝反了,多么簡單明了的操作,有人就會說,為什么不設計一款正反裝入電池都可以使用的電池呢,其實這個道理和mic-usb充電插頭是一樣的,改變一個通用配件的規則僅僅是一兩個廠商的參與是沒用的,反而會造成與現有電池或者設備的不通用,這種改變是需要全行業的一起努力來實現的。當然如果是你強勢到如apple一般可以自己制定規則,在自己制定的規則體系內完成產品供應鏈的閉環,那么你可以設計出自己的一套體系。
? ?物理約束除了在用戶使用層面發揮重大作用之外,在產品制造上也是大量被使用,而且是生產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物理約束,可能產品就無法大批量生產,這樣的物理約束在制造業一般稱之為“工裝治具”如上圖右側,它不限定形式,一般有生產線根據產品裝配的要求設計制作出來,目的是為了限制工人在裝配時候產生的錯誤操作,利用“工裝治具”達到產品生產要求。
文化約束:文化約束或者可以稱為環境約束,每種文化都有一套社交行為準則,因此在我們熟悉的文化環境里,盡管我一家以前從未到過的餐廳,我們也應該知道怎么做,但是當我置身于一種不熟悉的文化環境,原有的行為準則明顯不適用,甚至會招來反感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我們所遇到的困難大多也根植于文化因素,這就好比是你找了一個國外的對象,那么在他們的戀愛文化中,與本國的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樣。文化約束提醒設計師,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要時刻牢記產品的使用人群和使用場景,跳脫出固有的使用場景可能會給產品帶來致命的災難,也提醒市場營銷人員,很少存在完全賣不出去的產品,重點是你是否找到了合適的使用場景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目標用戶。文化的約束除了在產品的市場定義階段起到關鍵作用之外,還貫穿著整個產品的設計過程,針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使用習慣,產品設計應該做出必要的調整。
? ? 做產品就和做人是一樣的,做一個讓人感覺到舒服的人是一種高級能力,做一款讓用戶使用舒服的產品是品牌成功崛起的必要部分。文中介紹了構建產品強大而友好的溝通能力的四個重要部分:意向符號,對應關系,反饋設計和約束設計。分別舉例進行了說明,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也可以回想下還有哪些例子可以表達這四個部分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