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以來,閱讀了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童年,瓦爾登湖,羅生門,人間失格...
一直不想下筆記錄,今天讀罷悲慘世界,頓時想動手寫點東西
悲慘世界,是雨果先生的得意之作,故事發生于十九世紀的初期,在法國大革命之后。隨著主人公“冉阿讓”的一生世事,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法國社會有了一定的了解。
阿讓從監獄中來,走到“天堂”中去,監獄,本應是罪惡之地,但從其中來的阿讓,經過教堂主教的感化,終究脫胎換骨,變為了人間的天使。主教完成了善良的傳遞,喚醒了阿讓心底最善的沖動。
阿讓的一生可以說是,讓痛苦包圍,不幸裹挾,受盡虐待和欺辱,遭到了數不盡的苦難和折磨,從心靈到身體,處處傷痕累累,但他以德報怨,對于主教的感化一點也不敢忘記。
阿讓人生中活下去的信念也來自偶然,聰明的商業頭腦使他在當時的社會賺了不少錢財,隱姓埋名,遠走他鄉,甚至在當地當上了市場,受到人們的愛戴與尊崇,他也是有過一段光輝時光的。
但是,有俗語言: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當時社會悲慘之人,隨地可見,沒想到,阿讓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女人,竟會讓自己的后半生如此坎坷
這個女人是他工廠的一個員工,這個員工也是悲慘之人,名叫芳汀,這個女主角也是從幸福快樂的巔峰中墜落,跌進了無盡的深淵,被男人出賣,最后自己把另一位女主角珂賽特生了下來。當時的社會,受盡欺辱,卻還要艱難的生活,沒有生活來源的她,選擇將自己的孩子寄養,自己外出打工(去阿讓工廠),卻又受到寄宿家庭的欺騙(騙錢,讓母親給孩子寄錢),孩子也受到虐待,不得兩全。
阿讓在芳汀死后收養了她的孩子,過程太過曲折離奇。。不說也罷,總之阿讓為了這個孩子,他放棄了他的生活,被人們發現他原來的身份遭人追殺,又多了一條潛逃犯的罪名。
又改姓埋名,又幸苦把孩子養大,送她出嫁,珂賽特的老公是他冉阿讓用性命博回來的,當時又有戰爭發生,所以情況之亂,之復雜是不能三言兩語說清楚的。。
總之,阿讓的命運是,噩運貫穿始終,善良從未離去
書中說
心靈奔潰是常有的事。絕望的念頭一旦確信無疑,潛入人心,勢必排除并摧毀往往構成人本體的一些要素。痛苦一旦達到極限,良心的所有力量就潰不成軍了。這是難以避難的劫數。經歷這樣的劫數,還能保持本色,堅守天職,這種人可以說寥寥無幾,痛苦過了頭,最堅定的信念也要迷惑。
罪惡之地成就了一個善良的信徒,朗朗人間盡是豬狗之輩,這也讓我想起了《綠里奇跡》的“咖啡”,
善惡之爭之辯,且不知都是相互成就與羈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