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育孩子,我們自然無法幫他設想完全,面面俱到,然而,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成功。成功的關鍵在哪里呢?
父母學識?
家庭背景?
經濟能力?
人際關系?
智力表現?
或許,你心里早有答案,但容我告訴你,以上皆非!
心理學家長久以來都想了解:
為什么有些人會成功,有些人會失敗?
我來舉一個大家都認識的學者達爾文(Charles Darwin)和他的表弟法蘭西斯.高頓(Francis Galton)的例子。
高頓小時候就是公認的神童,四歲能讀寫,六歲懂拉丁文會做乘除法,對莎士比亞的劇本更是滾瓜爛熟。對高頓而言,學習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1869年,高頓發表一份探究高成就的起源的研究,他收集了在科學、運動、音樂、詩歌、法律等名人的名單,竭盡所能地收集他們的生平資訊。
他推論,這些人能夠不同凡響、有所作為不外乎三個因素:
非凡的天賦/能力
過人的熱情
努力
達爾文讀了高頓的研究報告后,寫信給高頓,他很驚訝天賦能力竟然是其中一個必要特質,『某方面來說,你說服了我這個原本意見不同的人,因為我一直認為除了傻瓜,人類的智慧其實差異不大,只有熱情和努力有很大的差異。不過我仍然認為那是極其重要的差異。』
其實,達爾文本身就是高頓想要了解的高成就者,他是大家普遍認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率先解釋植物和動物物種的多元性是『天擇』的結果。此外,達爾文也是敏銳的觀察家,不僅擅長觀察動植物,也關查人類。可以說,他的使命就是觀察能讓生物生存下去的微小差異。
但是總結一下,達爾文對于『決定成就的因素』所抱持的觀點是:熱情和努力比天賦智力還要重要。
個人能力
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關于這個課題的研究長久以來不曾斷絕,2013年美國麥克阿瑟“天才獎”公布,共授予24位獲獎者。其中43歲華裔女科學家:Angela Lee Duckworth因讓人了解自律和毅力對學業成績的重要性而獲獎。
Angela Duckworth早年畢業于哈佛neuroscience專業,后進入一所學校教授7年級數學,在她的教學生涯中,她發現:
成績表現高低和智力IQ看起來無關。有些非常聰明的學生,學業成績并不理想;但有些看似文靜的學生,往往卻是最有成就的一位。
帶著這樣的探究,她回到了學校,攻讀心理學碩士,并和她的團隊,開始了關于“自律和毅力對學業成績的重要性”的研究。
他們去西點軍校,這座堪稱美國入學淘汰率最高的學校。通過一些標準,預測那些學員能夠耐得住軍隊的訓練,哪些會被淘汰出局。
他們去觀摩全國拼字比賽,預測哪些孩子會晉級。
他們研究剛入行的老師,記錄哪些人被留下繼續任教,以及他們之中,誰能最快提高學生們的成績。
他們詢問私企任用哪些銷售員,什么樣的銷售員賺錢最多。
種種不同的情境之下,一種性格特征凸顯了出來,這種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指向了成功。
不是社交能力、不是外表、不是情商、不是智力、不是各種技能,而是毅力。
于是,專門針對毅力這一項,Angela Duckworth對上千名初中生進行了關于毅力的問卷調查,一年多以后,那些更具有毅力的學生,在畢業率上占據了絕對優勢。
達爾文又對了
達爾文又對了
達爾文在自傳中曾說:“我不像一些聰明人那樣有極快的領悟力。”他認為自己“理解力有限、記憶力欠佳”……
但達爾文具有一種毅力,會持續思考同樣的問題,即使其他人都已經轉向思考比較簡單的問題,他仍不肯放棄。
感到疑惑時,一般人的反應是“我以后再想想”,但后來就忘了。達爾文讓人覺得他從來不會那樣刻意放掉疑惑。他把所有的問題都擱在腦子里,只要碰到一點相關資料,就把問題抓回來思考。
正是這種品質,讓一個自認為“不夠聰明,理解力有限、記憶力欠佳”的達爾文,依然成為了一個卓越的博物學家。
毅力,是人的一種"心理忍耐力",是一個人完成學習、工作、事業的"持久力"。
過人的才華,可以讓人一瞬間驚才絕艷。而恒久的毅力,才能讓才華長久閃耀。就像每年轟動一時的高考狀元,卻大多數最終平庸無名。
人生無疑是一項長跑,當毅力與人的期望、目標、天賦、能力結合起來后,它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每個人都有多種潛能,一般人通常只用到一小部分的潛力,卻習慣把潛能束之高閣,活力未充分運用,行動也未達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