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熱搜消失了,今天是第三天。
1月27日,北京網信辦發布通報了微博平臺存在的內容管理問題,微博為此將熱搜榜、熱門話題榜、微博問答功能、熱門微博明星和情感板塊、廣場頭條欄目情感版塊下線一周,進行全面整改。
熱搜沒了,很多人表示很不習慣,上微博也不知道該干嘛,只好沒事刷刷青蛙了;當然也有人鼓掌稱快,認為微博早該清理清理這些常年霸占熱搜榜的垃圾八卦。
不過,微博熱搜的消失其實也影響到一部分成天追熱點的新媒體人。雖然微博熱搜近年來質量堪憂,但對不少追熱點為生的新媒體來說(尤其泛娛樂賬號),微博熱搜榜仍然是他們每日追蹤的熱點廣場。
沒了微博熱搜,這些新媒體還可以上哪兒找選題呢?微博熱搜消失的第三天,我們決定為大家盤一盤有哪些基礎的追熱點工具。
小編熱點日歷好救急
推薦指數:☆☆☆☆
使用感受:直白,實用,好救急
即便微博熱搜榜還在,值得追的熱點也不是天天有(那真是高估了微博熱搜)。
對堅持日更的新媒體來說,首先不可錯過的是比較固定出現的熱點,比如圍繞重大節日、活動、比賽、紀念日甚至節氣,都有一些年年不變的關注點。
新榜在月初曾推出一篇《2018年最全小編熱點日歷》,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
比如其中提到即將到來的2月初,值得關注有:春運、世界濕地日、立春、世界抗癌日、美國超級碗、韓國平昌冬奧會、巴西狂歡節等等。
微博熱搜沒了,
熱門微博和微指數還在
推薦指數:☆☆☆
使用感受:信息量豐富,但操作效率低
對于習慣在微博上搜集熱點的新媒體來說,微博熱搜榜雖然沒了,但還是有可挖掘選題的切口,比如熱門微博和微指數。
其中,熱門微博可以按社會、電影、汽車等幾十個類別進行搜索。不過,個人認為通過熱門微博搜集信息,效率非常低下,很難在短時間內摸出個所以然來。
如果有搜到熱度較高的信息,倒是可以通過微指數進行檢驗,輸入關鍵詞查看它在某段時間內的熱搜趨勢。
微指數會提供這個熱詞的整體趨勢曲線,以及在PC和移動端的熱議指數,還可以添加關鍵詞進行對比,并呈現地域解讀和用戶屬性分析。
這些對追熱點的時機判斷還是有一定幫助。比如整體曲線迅速走下坡,說明這個熱點可能已經開始“涼了”;再比如可以根據用戶屬性來選擇適合自己賬號定位的熱點。
關于微博話題熱度的判斷,此前和菜頭在《也談公眾號的衰落》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
在新浪微博的搜索里,選擇實時搜索結果。輸入任何你需要做出判斷的熱門話題,掐著秒表,看一看在60秒之內會產生多少條網友的真實內容。
真實內容說的是,要去掉那些水軍自動產生的內容,也要去掉水軍的相同轉發,而是普通微博用戶自發的討論。
什么叫自發討論,就是關注和被關注數都在100以下的非僵尸號,發布了相關內容之后,在24小時之內有他的朋友跟帖互動討論。
如果這種真實內容的產生速度在每秒鐘2條以上,那么,無論是什么話題,它一定已經開始火爆了。每秒鐘5條以上,那么,它就已經引爆了。這個和經驗沒關系,需要的無非是你像一臺電腦一樣,埋頭數數,專心數數。
除此之外,微博上比較有價值的信息,可能更多來自一些垂直領域的博主和大V。這些行業專家往往能提供一些一手的爆料與思考,相應的垂直新媒體可以考慮建個分組有針對性地觀察(包括這些垂直行業人士的公眾號等其他賬號)。
各平臺的各種熱搜榜
出熱搜榜的當然不只微博一家,各平臺都有一些圍繞熱搜、熱門話題的產品,但實際使用情況又各有不同。
1.?百度的熱搜榜和百度指數
?
推薦指數:☆☆☆
使用感受:PC搜索為主
雖然遇到來自微信搜索的挑戰,但百度搜索仍占據國內信息搜索的主流。上個月百度曾發布百度熱搜2017,公布了一批熱搜關鍵詞,基本上都是被我們追逐了一年的熱點。
由于新媒體需要對一個事件受關注的程度進行更全面的預判,與上文提到微指數的用法類似,百度的熱搜榜和指數查詢也適合搭配使用。
百度搜索風云榜的熱點排行主要分為實時熱點、今日熱點、七日熱點,并按民生、娛樂、體育等三個領域區分。對于這幾個垂直領域的新媒體還是比較實用的。
除了同樣可以添加熱詞進行對比,提供人群畫像,百度指數還可以反映不同關鍵詞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用戶關注度”和“媒體關注度”等。
不過,由于社交媒體上熱門話題基本引爆在雙微,所以榜妹使用百度熱搜的頻率并不高。(經常使用的歡迎評論區繼續聊五毛感受)
2.?微信搜索和微信指數
?
推薦指數:☆☆☆☆☆
使用感受:使用頻率高,離話題中心近
微信已經是大多數人離不開的超級應用。對新媒體人來說,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看一看熱點話題搜羅選題,其實是比微博熱搜更實用且常用的一條路徑。
如果一個話題能短時間內在真實的小圈層中引起熱議并迅速傳開,往往具備引爆的潛質。這個不僅適用于微信群聊,還適用于比如知識星球這樣的線上小圈子,以及各種線下的真實社群。
微信指數的用法參見微指數和百度指數。而看一看的熱點話題,也能協助我們找到一些值得關注的話題。
3.?今日頭條熱點欄目和頭條指數
?
推薦指數:☆☆☆☆
使用感受:有個性分發,也有大數據
今日頭條也有相應的熱點欄目,不過熱點內容主要是根據個人搜索情況作差異性的個性化分發,也就是說每個人的熱點欄目都有不同,所以更適合關注垂直領域的新媒體人去搜集信息。標配的當然還有頭條指數。
值得關注的還有頭條號后臺,還有一個“頭條號實驗室”功能,會幫助提供熱詞分析、以及熱門事件、飆升事件的相關文章,還可以按地域和行業類別進行搜索。
與熱點欄目不同,頭條號實驗室參考的是頭條全平臺的數據表現,囊括的話題范圍更廣。
4.?知乎熱榜與熱搜
?
推薦指數:☆☆☆☆
使用感受:更快融入高質量討論
知乎也有自己的熱榜和熱搜,而且不僅是App版,還有小程序版。知乎的優勢是可以找到這些熱門話題比較高質量的討論,為新媒體人追熱點提供角度參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榜妹比較熟悉的,其實還有非常之多。比如雜七雜八的論壇貼吧,再比如大魚數據中心,包含突發爆料、熱門事件、地區熱點等板塊,也提供熱詞排行。
不論采取哪些平臺的熱點數據,往往還是需要在其他平臺進行搜索驗證,以及運用文圖、圖悅等在線數據分析工具進行后續處理。
總的來說,除了微博熱搜榜,新媒體人找到熱點的方式大概還有一百種。
各大平臺的熱搜榜、熱搜指數產品,各垂直領域的大V言論,以及官方的發布與報告,都能給我們提供思路和參考。
當然也僅僅是參考。在經歷了日更訓練的新媒體人面前,一個值得追蹤的選題,應該像一塊擺在獵豹面前的生肉,幾乎是不可錯過的。
也有一種可能,失去了過去的微博熱搜榜,或許反而有助于我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熱點,以及追熱點的意義是什么。畢竟數據負責結果,但給不了答案。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大牛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