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這么臭,太影響發揮了,哥幾個還能不能打球了!?”
“蚊子咬過的小腳和包子一樣,鞋都穿不進去了。”
“咬得我們整個人都不好了。”
“籃球很孤獨,同學們都去哪了?”
原來在明德實驗學校碧海校區校園籃球場旁小沙河變成了小污河。在五2班《發展與探究》的課堂上同學們通過觀察、討論、調查確定了班級公共問題-校園籃球場旁小沙河污水治理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同學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
這個問題是……
說明問題·同學們用情景表演的方式展現小污河對熱血籃球愛好者的影響,通過問卷調查得出數據體現小污河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情況。
他們怎么做的?
可行政策分析·逐一分析組員們查找到的現有可行政策的益處和弊端。薛城小沙河采用非常專業的方法進行雨污分流,但造價非常高;日本的凈化槽效果非常明顯,但工程量太大;北京昌平區在原河道上進行加蓋帶來了美的變化,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怎么做呢?
我們的方案·針對小污河的影響,同學們總結出以下幾個問題并提出具體方案:蚊蟲叮咬-能用手把它們都拍死嗎?當然不行,我們會聯系專業人士來進行蚊蟲消殺;污水處理-通過書信電話或郵件將問題反饋給南山水務局來治理小沙河的水質問題;雨天排水-聯系專業人士進行改善;力所能及-利用手抄報、標示牌和國旗下表演進行宣傳,呼吁同學們共同愛護小沙河等。我們在明德、保護小沙河、人人都有責。
行動起來
我們的行動·“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根據班級方案制定行動計劃。同學們紛紛行動了起來,有負責制作手抄報的、有負責粘掛標示牌的、有負責在國旗下表演的、有負責申請學校設置小沙河管理崗位的、有負責聯系相關部門的等等。
終于小沙河迎來了它的春天,南山水務局有了行動,第一現場進行了報道,水質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當然目前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同學們表示“只有持續的關注和解決,才能根治問題。”
現場聽證員們聽完學生的回報紛紛表示贊揚,看到校園里的孩子們已經開始關注公共問題并付諸行動,為問題的解決做出了自己努力。
聽證員提問
聽證員-學校教務 鐘主任提問:小污河的現象是否普遍呢?
學生:較為普遍,我們調查到深圳其他河流如大梅沙河也有相似的問題,我們也了解到其他河流對于這樣的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法,為我們解決小污河問題提供了一些參考。
聽證員-熱心居民 王阿姨提問:同學們你們是通過哪些渠道得到這些信息的呢?
學生:我們用關鍵字在網上進行查找,利用相關書籍摘錄有用的信息,咨詢相關人員等方式。
聽證員提問
聽證員-特區報社 王叔叔提問:你們的經費來源是?
學生:通過班級捐款或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總結說明
指導老師張洋帆老師對孩子們的表現感到十分欣慰:“給予了我許多的感動,每個孩子在成長,我也在成長。”
點評指導
最后福田教科院劉曉老師進行了點評和指導,為孩子們的表現點贊!
用客觀的態度關注身邊的事
用友好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
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問題
用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