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可以消費,信貸為什么也可以?
“杠桿”是什么?為什么又要“去杠桿化”?
為何過去十年物價漲了數倍,現在又保持不變呢?
經濟是一臺巨型機器,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其中,但由于距離太近,反而如同盲人摸象。
丸藝建議每個人都看看Ray Dalio的短片——《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對于經濟盲來說,是一堂簡單有效的啟蒙課,短短30分鐘,還你一個完整的經濟觀。
經濟雖然看起來復雜,其實就是以無數次重復的簡單交易組成的。這些交易首先是由人的天性驅動,因而形成三股主要的經濟動力:
1. 生產率的提高
2. 短期債務周期
3.長期債務周期
這三個動力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我們依次來看:
交易:經濟機器的基礎運行方式
交易可以看做是無數交易的總和,交易時刻都在發生,每次買東西都是進行一筆交易。在每次交易中,買方使用貨幣或信貸,向賣方交換商品、服務或金融資產。
貨幣+ 信貸 = 支出總額。支出總額是經濟的驅動力。
好比你去商店買東西時,既可以用現金,也可以用信用卡付款。如果你用信用卡付款,那么你就創造了信貸(承諾未來支付,相當于向未來的自己借款);反之,如果你用現金付款,那么就沒有這種負債。
支出總額÷ 產銷總量 = 價格。產銷總量不變,支出總額越高,價格越高,可能形成通貨膨脹;支出總額越低,價格越低,可能形成通貨緊縮。
交易是經濟最基本零件,所有的經濟周期都是交易造成的。所以理解了交易,就理解了整個經濟。
個人、企業、銀行和政府都在從事交易,用貨幣和信貸,去交換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
政府是最大的買方和賣方,而政府有兩個組成部分,即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中央政府參與收稅和支出,進行財富再分配;中央銀行則通過利率和發行貨幣,控制著經濟中的貨幣和信貸數量。
信貸:神秘而重要的一部分
信貸是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人們最不了解的部分。貸款人和借款人,與市場交易中的買方和賣方沒有兩樣。
借款人保證償還借款(本金),并支付額外的款額(利息)。
利率高時借貸就會減少,因為利息昂貴;反之,利率低時借貸就會增加,因為利息便宜。如果借款人保證償還債務,而貸款人相信這一承諾,信貸就產生了。任何兩個人都可以通過約定,憑空創造出信貸。
信貸一旦產生,立即成為債務。只有等到借款人之后償還了貸款,并支付了利息,這些資產和負債將會消失,交易才得以完成。
借款人一旦獲得了信貸,便可以增加自己的支出,而支出是經濟的驅動力,因為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如果某人的收入增加,其信用度就會提高,從而將更容易得到貸款。
收入增加,借貸增加,支出就增加,由于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導致借貸進一步增加,并不斷循環。這一自我驅動的模式導致經濟增長,從而產生了經濟周期。
周期:經濟周期和信貸的關系更密切
長期來看,你得到多少取決于你生產了多少。我們的知識隨時間而逐漸增多,知識水平的提高,從而導致生產率的提高。
一個善于創新和勤奮的人,會比那些自滿且懶惰的人更快提高生產率,雖然在短期內不一定體現出來。
生產率在長期內最關鍵。信貸在短期內最重要。
這是因為生產率的提高不會劇烈波動,因此不是經濟起伏的重要動力。
債務量的波動有兩大周期,其中一個周期持續大約5-8 年,另一個大約持續 75-100 年。雖然每個人都在波動中,因為距離太近,往往意識不到。
因此,經濟波動不是取決于創新,而是跟信貸關系更大。
我們想象一個沒有信貸的經濟運行。在這樣的環境里,增加支出的唯一方式是增加收入,因此必須提高生產率和工作量,提高以后經濟就會增長,而且是一個穩步增長。
但由于信貸,于是產生了周期。通常,一旦你借錢,就制造了一個周期。對個人是這樣,對整個經濟運行也是這樣。這就是為什么需要我們理解信貸。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所謂的錢,其實都是信貸。美國國內的信貸總額大約為50 萬億美元,而貨幣總額只有大約 3 萬億美元。
在有信貸的經濟運行中,不僅可以通過提高生產率提高支出,還可以通過借貸來提高支出。因此信貸可以使收入增長在短期內超過生產率的增長,但長期并非如此。
信貸并不是壞事。信貸如果造成超過償還能力的過度消費,就是不良信貸。但是,如果信貸高效率地分配資源產生收入并償還債務,就是良性信貸,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比如你貸款買了一臺電視,看電視并不能給你帶來收入,這種信貸過度,就是不良信貸;如果你貸款是為了買一臺收割機,以便更有效率地收割小麥,提高生產率,產生了更多收入,這種信貸就是良性信貸。
短期經濟周期
隨著經濟活動的增加,信貸增加,出現了擴張,這是短期債務周期的第一階段,支出繼續增加,價格開始上漲。即通貨膨脹。
央行在價格上漲時就會提高利率,隨著利率的上升,有能力貸款的人就會減少,同時,現有的債務成本也會上升,每個月信用卡的還款額會增加。
由于人們減少借債,支出將會減少,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環環相扣,導致人們的收入下降。
由于支出減少,價格就會下跌,即通貨緊縮,經濟活動減少,經濟便陷入衰退。
如果衰退過于嚴重,而通貨膨脹不再成為問題,央行將降低利率,使經濟活動重新加速。
在短期債務周期中,如果信貸易于獲得,經濟就會擴張;如果信貸不易獲得,經濟就會衰退。這個周期主要由央行控制。
短期債務周期通常持續5-8 年,在幾十年里不斷重復。
但是請注意在每個周期的低谷和高峰后,經濟增長和債務都超過前一個周期,這是人促成的。說白了就是,人有借錢不還或者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天性,所以在長期內,債務增加的速度超過收入,從而形成長期債務周期。
長期債務周期
收入一直在增加,資產價值不斷上升,股票市場欣欣向榮,用借來的錢購買各類資產(如股票),很劃算。當人們過度借貸消費時,泡沫便產生了。
人們大量借錢來購買資產,因為投資促使資產價格日益升高,人們感覺自己很富有,因此即使積累了大量債務。
幾十年來,債務負擔不斷增加使償貸成本越來越高,到了長期債務的頂峰,債務負擔就會變得過重。日本在1989 年和美國在 1929 年就發生了這一情況。同樣地,現在經濟進入了去杠桿化時代。
去杠桿化
在去杠桿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消失,資產價格下跌,銀行發生擠兌,股票市場暴跌,社會緊張加劇,整個過程開始下滑并形成惡性循環。
在衰退中,可以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借貸。但是在去杠桿化過程中,由于利率已經很低,低至零,從而喪失刺激功能,因此降低利率不起作用。
美國國內的利率在1930 年代的去杠桿化期間下降到零,在 2008 年也是如此。
那么應該怎樣應對去杠桿化?可采用四種辦法:
1. 削減支出(緊縮)
2.減少債務(債務違約和重組)
3.財務再分配
4.發行貨幣
歷史上每一個去杠桿化階段都是如此:
1. 美國(1930年代)
2. 英國(1950年代)
3.日本(1990年代)
4.西班牙和意大利(2010年代)
實際上去杠桿化是一個把高債務水平變化到低債務水平的過程。為了使經濟再次恢復正常,這個通貨再膨脹的階段大約要持續7-10 年,因此有失去的 10 年這個說法。
總結:你需要了解這三條經驗法則
1. 不要讓債務的增長速度超過收入
2.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率
3.盡一切可能提高生產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