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的內容很有意義《為學本原》,傳習錄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問:“知識不長進,如何?”先生曰:“為學須有本原,須從本原上用力,漸漸盈科而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知識不長進,怎么辦?陽明先生說:為學必須有個根本,要從根本上下苦功夫,循序漸進。
自從2021年3月開始,我加入新網師,每天都在學習,也堅持寫作,在簡書平臺已寫一百七十多萬字,學的時間越長,越感覺到自己沒有長進,跟別人說話的時候,還是不能口吐蓮花。上課的時候,想引用一個例子,頭腦里卻空空如也,還是想不起來。這讓我很多時候懷疑自己的學習為什么效率這么低,學了那么多,卻不見成效?今天讀了傳習錄,原來古人也有同樣的困惑啊!
王陽明在這里打了一個很好的比方:譬如,嬰兒在母腹中,純是一團氣,有什么知識?脫離母體后,方能啼哭,爾后會笑,后來又能認識父母兄弟,逐漸能站立、能行走、能拿東西、能背東西,最后天下的事情無所不能。這都是他的精神日益充足、筋力日益強壯以及智慧日益增長的原因,而不是在出生之日就能講求、推究得來的。所以為學要有一個本源。
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有個過程,毛竹的生長規律是這樣的,前三年,每年只長3厘米,然而,到了第五年,竹子就會破土而出,以驚人的速度生長,每天可以長高30厘米,僅用半個月的時間就能長到15米的高度。這是因為竹子前四年都在默默積累,把根扎得又深又廣,吸收足夠養分以加速后續的生長。就像我們做事,開始時可能看不到成果,但只要不放棄,持續努力,積累知識和經驗,總有一天會像竹子一樣,迎來爆發式的成長。竹子定律告訴我們,成功需要時間和耐心,以及不懈的努力。
我們總是埋怨學生不學習,成績不長進,我們總是急于求成,按照自己的期望去要求別人,殊不知,每一個人的成長規律都不一樣,就如花兒一樣,花期不同,自然開花的時間也不一樣了。我們要做的就是靜待花開,相信種子,相信歲月,以日以年。
其實在這幾年閱讀的過程中,我也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從閱讀方面來說,原來坐下來幾分鐘就靜不下心來,現在能坐幾個小時了,這個進步真是可見的。原來寫500字都感覺非常困難,現在寫1000字以上的文章輕輕松松,這也是刻意練習產生的額外獎賞吧!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說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要堅持“四個不停”,不停地閱讀,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實踐,不停地寫作。這其實就是陽明先生說的知行合一,這樣你的進步就非常快了。
什么事情都有其本質,只有抓 住本質,搞清楚自己的短板,才能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