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四月十六日,朱全忠更名朱晃。他的哥哥朱全昱聽說他將要即皇帝位,對他說:“朱三,你也可以做天子嗎!”
四月十八日,張文蔚、楊涉乘坐帝王專用的輅車,從上源驛出發,帶著傳國玉璽和各種表冊,諸司各備儀衛和全副儀仗為前導,百官跟從其后,抵達金祥殿,一一陳列。朱全忠身穿龍袍,頭戴皇冠,即皇帝位。
張文蔚、蘇循奉冊升殿進讀,楊涉、張策、薛貽矩、趙光逢以次奉寶升殿,讀罷,退下,率百官舞蹈跪拜稱賀。皇帝與張文蔚等宴會于玄德殿。皇帝舉酒說:“朕輔政未久,這都是諸公推戴之力。”張文蔚等皆羞慚恐懼,俯伏不敢回答,唯獨蘇循、薛貽矩及刑部尚書張祎盛稱皇帝功德無量,應該應天順人。
皇帝又與宗戚飲酒賭博于宮中,酒酣,朱全昱忽然把骰子投擊盆中迸散,斜眼看著皇帝說:“朱三,你本是碭山一個平民,跟從黃巢為盜,天子用你為四鎮節度使,富貴極矣!為何一朝之間滅唐家三百年社稷,自稱帝王!這是要被滅族的,還在這里賭什么博!”皇帝不悅而散。
華杉曰:
朱溫最后失敗了,歷史就給他記這么一筆。朱三也可以做天子嗎?當然可以!朱重八可以做,朱三為什么不能做?中國歷史的皇帝,有遠超歐洲皇帝的絕對權力,但是沒有血緣上的神圣性,誰都可以做。如果朱三不能做,那現在還是周朝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改朝換代的戰爭,就是這種傳統。
朱全昱這番表演,哥哥教訓弟弟,正是吃弟弟的飯,砸弟弟的鍋。他本來在別人家里做傭工,弟弟發跡了,接他出來,讓他做節度使,后來給他封王,他的三個兒子也都封王。他享盡弟弟給他的榮華富貴,卻保持一副“倚兄賣兄”的驕傲架子,還在史書里惡心弟弟一千年。
朱溫是個好弟弟,朱全昱真不是一個好哥哥。
15、
四月十九日,命有司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四月二十一日,遣使宣諭州、鎮。
四月二十二日,大赦,改年號為開平,國號大梁。奉唐昭宣帝為濟陰王,都按前代慣例,唐中外舊臣官爵一律保持如故。以汴州為開封府,稱為東都;以故東都洛陽為西都;廢故西京長安,以京兆府為大安府,設置佑國軍于大安府,更名魏博為天雄軍。遷濟陰王于曹州,以荊棘包圍,派甲士看守。
華杉曰:
公元907年,唐朝終于滅亡了,從618年到907年,立國二百八十九年。誰是亡國之君?責任人當然還是李隆基,因為他的懈怠,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從此進入一百五十二年的戰亂時期,人民的痛苦拖得太長了!朱溫篡唐,但他并不是一個合格的開國君主,沒能統一國家,恢復秩序,又延續了七十三年的五代十國分裂時期,直到宋朝建立,前后亂世二百二十五年!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前一百三十七年是好日子,后一百五十二年是從皇帝到民間都顛沛流離。從盛世到亂世,剎那間的轉換,都在李隆基一人手里完成。為國君的責任,關系著億萬人民百年命運!這是多么的重大!而他就在驕奢淫逸中把國家玩壞了。李隆基做了什么?他不知道——四個不知道:
[if !supportLists]一、[endif]做之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做之中,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做之后,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if !supportLists]四、[endif]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者不為罪乎?你承擔著那么大的責任,你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這就是最大的罪!
16、
四月二十五日,封武安節度使馬殷為楚王。
17、
任命宣武掌書記、太府卿敬翔為知崇政院事,以備顧問,參預謀議,在禁中接受皇帝旨意,宣告宰相,然后執行。宰相除非在朝會時有所奏請,或者已經接受旨意需要再次向皇帝請示的,其余事務,都得撰寫報告,送請崇政院轉奏,得到皇帝旨意,再宣告給宰相。
敬翔為人深沉,有智略,在幕府三十余年,軍謀、民政,皇帝全都委任給他。敬翔盡心勤勞,晝夜不寐,自稱只有騎在馬上時才得休息。皇帝性格暴戾,難以接近,高深莫測,只有敬翔能讀懂他的心意。有時皇帝的看法不對,敬翔從不明說,只是稍微顯示有所遲疑;皇帝就能醒悟,多次為之改變。禪代之際,敬翔出謀劃策最多。
華杉曰:
敬翔是唐朝侍中敬暉之后,少年英才,科舉不第,亂世中遇上朱溫。朱溫對敬翔絕對信任,稱他為“天降奇人,以佐于我。”專門設一個崇政院,居于宰相之上,差不多成了代理皇帝。敬翔也視自己為朱溫家臣,對他絕對忠誠,鞠躬盡瘁。可惜,朱溫死后,敬翔得不到新君信任,又被奸臣排擠,再也不能報效國家。梁亡之時,李存勖攻破大梁,以敬翔名望,完全可以歸附李存勖,做新朝之臣,但是他忠于朱氏,為之死節,可以無愧朱溫于九泉之下了。
18、
追尊皇高祖考、妣以來皆都為帝、后,皇考朱誠為烈祖文穆皇帝。皇妣王氏為文惠皇后。
19、
當初,皇帝為四鎮節度使,凡倉庫賬冊,設置建昌院管理;至此,任命養子、宣武節度副使朱友文為開封尹、判院事,掌管全國錢谷事務。朱友文本姓康。
20、
四月二十九日,下制削奪李克用官爵。這時,惟有河東、鳳翔、淮南還用唐朝的“天祐”年號,西川則稱唐昭宗的“天復”年號。其余各道都稟梁朝正朔,稱臣奉貢。
蜀王王建與弘農王楊渥移檄諸道,聲稱要與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會兵興復唐室,沒有一個人響應。蜀王于是謀劃稱帝,下教諭給統內吏民;又寫信給晉王說:“請各自稱帝一方,等平定朱溫,再訪求唐朝宗室立之,退歸籓服。”晉王復書不許,說:“誓于此生,不敢失節。”
唐末誅殺宦官時,詔書抵達河東,晉王李克用藏匿監軍張承業于斛律寺,斬一個罪犯冒充以應詔。至此,再次任命張承業為監軍,待遇加厚,張承業也為他竭心盡力。
岐王李茂貞治軍很寬大,待士卒平易近人。有人告部將苻昭謀反,岐王直接到他家里,把左右侍衛統統打發走,自己在那熟睡一晚才回,由此眾心悅服。但是治軍沒有紀律。聽聞唐亡,因為兵弱地窄,不敢稱帝,只是開岐王府,設置百官,把自己居所稱為宮殿,妻子稱皇后,將吏上書稱箋表,出門開道戒嚴及揮鞭出聲的儀式、儀仗扇子、號令多模擬皇帝規格。(自己稱王,妻子稱皇后,大王沒有王后,皇后沒有皇帝,掩耳盜鈴,不倫不類,也是笑死人了。)
鎮海節度判官羅隱游說吳王錢镠興兵討梁,說:“就算不成功,猶可退保杭、越,自為東帝;何必自綁雙手,事奉賊匪,成為千古之羞呢!”錢镠開始時以為劉隱在唐朝不受待見,必有怨心,等聽到他這番話,雖不能用,心中很敬重他。
21、
五月一日,任命御史大夫薛貽矩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22、
加授武順軍節度使、趙王王镕為守太師,天雄節度使、鄴王羅紹威為守太傅,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兼侍中。
23、
契丹派大臣袍笏梅老來通好,皇帝派太府少卿高頎回訪。
當初,契丹有八部,每部各有大人,相互盟約,推一人為王,建旗鼓以號令諸部,每三年則輪流替換。咸通末年,有一位名叫習爾的為王,疆域開始擴大。其后欽德為王,乘中原多難,經常入侵盜邊。等到阿保機為王,尤其雄勇,五姓奚及七姓室韋、達靼都被征服,歸他驅使。阿保機姓邪律氏,仗恃強大,不肯接受輪替。過了很久,阿保機攻擊黃頭室韋回來,七部在邊境將他劫持,要求如約替換。阿保機不得已,把旗鼓傳給下一任,并且說:“我為王九年,俘虜漢人很多,請率種落居于古漢城,與漢人一起鎮守,再另立一部。”七部許諾。他所說的漢城,是北魏時期的滑鹽縣。土地適宜耕種五谷,并且有鹽池。其后阿保機逐漸以兵擊消滅七部,再合并為一國。又北侵室韋、女真,西取突闕故地,擊滅奚部落,再立一個奚王,派契丹將領做他們的總督,東北諸夷都畏服于他。
本年,阿保機率眾三十萬入寇云州,晉王李克用與他連和,在東城會面,約為兄弟,請入帳中,縱酒,握手盡歡,約定今冬共擊梁國。有人勸李克用:“趁他來,可以將他生擒,”李克用說:“仇敵未滅而失信于夷狄,是自取滅亡之道。”阿保機停留十天才回去,李克用贈以金帛數萬。阿保機留馬三千匹,雜畜數以萬計,以酬報李克用。阿保機回去之后,背叛與李克用的盟約,歸附于梁,李克用由此對他深為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