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石泉。今天是微課的最后一次線上課,前面我和你分享了如何從自我完善、搭建支持體系和自我超越三個維度來重燃激情,走出倦怠,但左右的道理、方法都要落到這最后一節才會真正的對你產生深刻的影響,產生持久的變化,這就是要養成習慣,讓一切你想要的在你身上自然發生。
你一定有很多想要改掉的壞習慣,如睡懶覺,玩手機,點外賣,也有很多想養成的好習慣,如做多運動、做計劃、工作的日清日結等,你也一定知道,要活得健康,要在職場上表現優異,要讓自己的生活井井有條,一定要多培養好習慣,改掉壞習慣,但這似乎只停留在想法中,或者在堅持幾天之后不了了之了。
為什么明明對我們有益的事情卻那么難呢?美國作家馬克.馬特斯(Mark Matteson)說,好習慣難于培養,但易于生活;壞習慣易于培養,但難于生活。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我們要保持高度的自覺,因為一不小心好習慣就被壞習慣所覆蓋了。
好消息是,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新的好習慣是能夠建立的,頑固的壞習慣也是能夠改變的。其中的關鍵之一是養成習慣的方法。
這一節我將和你分享5個小技巧,來幫助你養成你想要的好習慣,這些技巧有助于你抵抗誘惑,維持動力,做正確的規劃,這些技巧適用于大部分各種不同的狀態,但他們不是一整套的習慣模型,但通過應用這些小技巧,你一定可以養成你想養成的習慣。
養成習慣,不是要達成目標,而是要設計出一套能夠持續的行為來使目標達成。目標是你要達成的狀態,而行為則是你每天要做的具體事項,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具體做什么?有了這些具體的行為之后,這5個小技巧可以讓你更好的堅持下去。當然在行動之前,我必須提醒你,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習慣也不是幾天就能養成的,你要有心理準備,尤其要知道行為在最初是看不到結果的,持續的行為才能產生你想要的結果,你的心態要先擺正,要堅持2-3個月才會有結果,否則不如不做。
技巧1:設定視覺測量的方式
上一節我們談到了游戲為什么吸引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你可以看到自己的進展,可能是生命值,可能是還有幾次機會,這種視覺反饋非常有效。
1993年,一個23歲的股票銷售員Trent Dyrsmid在短短的18個月內,為公司帶來了500萬美元的業績,一年只有,個人薪資到了7.5萬美金,后來以年薪20萬被另一家公司挖走。轟動一時。
他是怎么辦到的呢?靠的是一盒回形針。作為推銷員,他必須每天打很多電話給不同的客戶,打得越多,成功幾率越大。每天開工時,他會在一個盒子里放120個回形針,然后,每打一個電話,他就會移動一個回形針到另外一個空盒子里去。
為什么這個技巧有用呢?因為看得到,摸得著。通過這種互動,讓他感受到累積的效果,而且每次做都帶來了成就感。
視覺測量也可以通過使用白板或者白紙也是可以的,用實體的工具來測量出自己的進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用這類道具是有幾點需要注意:要容易使用,隨手就能記錄;能夠輕易地看到進度,最好用圖表;要放在顯眼的位置上。
技巧2:啟動你的基石習慣
人不是天生平等的,習慣也不是平等的,有些習慣可以對你有連鎖的效果,讓更多的好習慣自然而然的發生。我們稱之為基石習慣(Keystone Habits)。
當你想要培養一些好習慣,從而讓自己的工作、生活發生變化,建議你先培養一些基石習慣,如規律的鍛煉、保持整潔、早睡早起等。鍛煉不僅能讓自己身體健康,降低壓力,改善睡眠,研究表明鍛煉是最好的抗抑郁的方式,這些作用也有助于你有精力完成其他的計劃。
技巧3:把習慣疊加在一起
我們所有的習慣都是在一定條件下觸發的,很多人會為習慣的觸發創造環境,如把每天要吃的堅果放在桌面上,把要戒掉的高熱量食品藏在柜子里或者根本不買回家。你也可以把想做的事情和你已經習慣的事情結合起來,這叫做習慣疊加。
習慣疊加是執行意圖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通過就習慣來拓展新習慣的有效方式。
如每天早上在辦公室倒一杯咖啡后,我冥想60秒;每天回家后脫了鞋,我就換上運動鞋出門鍛煉;每天吃完晚飯,我就做一個俯臥撐。
技巧4: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要養成習慣,很多人會列出清單來提醒自己,但ToDoList經常失效,不一定會做。為什么呢?因為提醒自己不夠,要被提醒的是你當初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通常來說,人們要做某事,是受到了某種刺激,如你想要每天努力工作,可能是看到你的同事被提拔了,而你沒有。
不忘初心,這個觀念很關鍵,初心是你的動力,而初心也很容易隨著時間而流逝,被忘記,你需要常常把它拿出來,最好能夠經常看到,比如記在你經常用的筆記本的扉頁上,不斷的提醒自己。
當然,重要的是行動,如果你提醒了自己,還是沒有行動,那么要反思是不是你設計的行為太難了,不合適?如果是,也不要責怪自己,你需要重新去進行設計,調整你的計劃,從頭再來。
技巧5:眾志成城的力量
改善習慣,還要多利用他人的力量。朋友可以有幾個角色:
第一個角色是同伴。如有朋友喜歡運動,就可以加入他一起去健身房;有同事喜歡每天早到公司,可以每天約一起吃早飯;或者加入一些小組,共同學習,相互間提醒。
第二個角色是監督。要監督就要給權力,比如先放一份你在意的東西在朋友那里,如果你完成了,會還給你,否則可以由朋友自行處理。或者借助朋友圈,現在流行的每日打卡都是可行的方式。我還建議你把這些通過與他人訂立契約的方式落實。
我們總是試圖向他人展示我們好的一面,在意他人對我們的評價,這其實是可以用來幫助我們養成習慣可以利用的資源。
今天是線上課程的最后一次,今天的課后,請你就根據這十次線上課的內容,選擇一個你最想在你的工作中發生的改變,設定一個能夠在2分鐘內完成的行為方式,并把養成習慣的5小技巧融入進去,堅持一段時間,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歡迎你就課程的內容提出你的看法,帶著問題參加我們的線下環節,再見!
-END-
重燃工作激情,走出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如何克服這種職業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情?以最佳狀態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本期微課邀請實戰派職場積極心理學專家石泉老師帶我們科學認知職業倦怠,掌握有效的方法積極進行應對,重燃生活和工作的激情。通過線上授課與線下交流,從尋求支持、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三個層次展開,旨在幫助員工認識自我,理解環境并與之和諧相處,最終為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提供支撐和輔助。
課程模型:
一、【課程綱要】
?主題一:認識“職業倦怠”
主題二:自我完善,提高工作”投入感“
?主題三:職場不孤獨,構建一流人際關系
主題四:重燃激情,快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