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媽媽分享,她會使用一些精美的小貼紙獎勵孩子。
每次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時,她一定會及時給予貼紙獎勵。
“你今天刷牙非常認真,刷完牙變帥了呢,希望你繼續保持。”
“這張貼紙,是獎勵你自己收拾玩具,你開始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東西了,真棒!”
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她會為作業準備一份獨有的貼紙,每次檢查孩子的作業時,她都會鄭重其事地在榮譽榜上貼上貼紙:
“今天的作業,字跡非常工整,看得出來你非常認真啊。”
“這張貼紙,是獎勵你今天專心完成了課后作業,學習效率很高呢。”
你看每次獎勵,媽媽都會點出孩子好的行為:刷牙認真,學會自己收拾玩具,字跡工整、學習效率高。
這樣不斷的正向強化,孩子才會知道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正確的,并且為自己感到驕傲,這份價值感才是孩子保持良好習慣的動力。
所以外部獎勵一定要配合正確的引導,不要唯結果論,也不要把獎勵與行為的關系顛倒。
我們獎勵孩子,應該是獎勵孩子的努力過程及行為,讓他們在做某件事時嘗到甜頭,感受樂趣。
而不是為了得到獎勵,有目的地去做這件事,這樣功利在前,樂趣全無,孩子強化的不是行為,而是獎勵哦。
獎勵與懲罰,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當我們設立獎勵方式時,其實也是在懲罰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只考慮到獎勵對孩子的激勵效果,卻遺忘了沒有獲得獎勵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當我們迫切地希望孩子變好時,往往需要慢下來。細心留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很可能就藏在其中。
善用獎勵方式,才會讓孩子在期望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