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悟心齋正念商學院 創始人 張林寶 正念領導力教練 正念減壓教練 正念冥想引導師
著有 《2017歐美正念匯編》(中英文對照版),《正念英語高級閱讀教程》,《父愛的智慧與力量:兒童正念踐行錄》。
正念與教練可謂一對龍鳳胎, 陰陽互補。
不過正念可是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 可是教練技術(西方的),卻只有30年的歷史。
西方的心理學家把正念融入了認知療法(CT)中去了,形成了 正念認知療法流派MBCT 。
8周正念MBCT以其獨特的設計結構,涵蓋了正念禪修里面最經典的練習, 通過8周的練習,讓你循序漸進掌握正念的智慧, 邁入正念的大門。 是學習正念最好的路徑之一。
為什么說 MBCT 可以提升的教練的內力, 尤其是專注力、覺察力呢,培養好奇心呢?
以下部分內容摘自《抑郁癥的正念認知療法》,從心理學(認知療法CT)解釋正念, 林寶梳理, 提煉出的對于教練朋友提升內力有幫助的部分。
首先 MBCT 通過8周的練習, 幫助我們突破一些限制性的信念和一些習慣性的反應模式。
大腦的自動導航模式的7個特征 和 正念改變我們的限制性信念和正念的存在模式的7個特征 (括號里面標識的)。
括號里面也可以認為是 正念(存在模式)行為模式的7個特征:
1,大腦自動的運轉著(正念:是有意識、清醒的選擇)
2,通過思維建立與體驗的聯系(正念:直接的感覺)
3,反復想著過去和未來( 正念:活在現在的時刻)
4, 試著躲避、逃避或者擺脫不愉快的體驗(正念:帶著興趣,接近它)
5,期待事情與現在的狀態不一樣, 期待改變(正念:如其所是)
6, 將想法看成是事實。? (正念:? 想法不一定是事實)
7,對自己很嚴厲和苛刻! (正念:培養對自己的寬容和慈悲)
正念認知療法MBCT的核心技能是什么?
是教會學習者如何退出并擺脫自我維持的認知慣例。最基本的方法是正念(覺知、覺察),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放棄卷入到這些就有的習慣中去,是自己從那些依賴某些事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
MBCT到底要學習什么?
- 全神貫注
將注意力放在某一個focus上, 并維持一段時間,當意識到走神兒,再把意識拉回來。 這是MBCT的訓練核心:專注力的培養。 這種注意力,專注力是持續的、有質量的,它使得注意力可以聚焦。
- 對想法、情緒/感受、行為沖動和軀體感覺的覺知/正念。
- 此時此刻,活在當下的態度
- 去中心化
意味著,要將想法、情緒、軀體感覺以及行為沖動作為其心理和身體經歷的事件,而不是將他們作為事實 。? 觀察它們的發生,發展,頂峰,下降,回到原點的過程。
- 接受/不厭惡、不依戀、友善的覺知
充滿好奇心,接納現實,冷靜,客觀!
- 順其自然
正念呼吸是順其自然的一個練習手段。
順其自然是身體掃描和正念呼吸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關鍵的原因是因為它是最困難的事情,也是最有用的東西。人們進行練習時,他們的內心想法反復的從呼吸或身體上走開,開始走神兒到其他的東西上面,覺察到走神后又會回來,然后再重復這一過程實際上,這個過程比把注意力百分之百的保持在呼吸和身體上更加重要。
- 存在模式,而不是行動模式 ,不依賴目標,不用達到特定的狀態(放松開心,平靜)
- 覺知反應在軀體上的問題。
8周正念MBCT課程安排:(從大腦的自動導航模式轉化為存在模式)
第一周:從自動導航模式轉化為有意識選擇和覺察的生活模式。? 練習: 身體掃描冥想、葡萄干禪修,日常活動引入正念練習
第二周:從經由思考來連接經驗轉化為直接感知經驗:身體掃描冥想練習
第三周:從沉浸于過去和未來轉化為全然的活在當下:正念運動瑜珈,正念呼吸
第四周:從力圖回避逃離或消除不愉快體驗轉化為有興趣的接近:聲音禪修
第五周:從試圖改變事物轉化為允許事物如其所是:面對困境練習
第六周:從看想法為真實和實際轉化為將想法看作不一定反映現實的心理世界,也就是想法,僅僅是想法,不是事實。? ? ?
第七周:從苛刻的對待自己轉化為懷著寬容與慈悲照顧自己:慈心禪的練習
第八周:規劃一個充滿正念的未來。
正念是如何能讓我們從行動模式轉換為富有覺察的存在模式呢?
第一,正念讓我們從頭腦中跳脫出來,沉浸于此時此刻的實際體驗中,而不是無盡的思考
第二,正念接納我們以及我們的體驗,而非關注于我們的不足和需要改變的。
第三,正念認為想法未必反映現實,他只不過是心智中的事件而已
第四,正念允許我們在當下的時刻全然的與我們體驗共處
培養教練的深度聆聽能力:
日常的正念練習可以使我們全然的存在于生活工作中,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際關系
對于培養ICF11項之第四項:教練狀態,有幫助!提升我們教練的覺察力(awareness)
正念可以讓我們全然的臨在,因此能夠幫助我們辨識那些對日常事件的習慣性和自動化的情緒反應,正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科學實證基礎的方法來培養我們的清晰性,洞見和理解覺察。
正念意味著我們可以每時每刻知曉自己的心智模式,意味著當我們落入被迫行動模式的掌控時,我們是能夠有所覺察,在那一刻正念自己就會開啟存在模式的大門。
正念可以幫助教練善待自己的不足:
正念并不會消除生活中的痛苦和壓力,但它可以幫助我們使用一種對自己和情境更加寬容慈悲的方式來對此加以回應。
真正的正念,強調溫暖和慈悲,還通過接近接納照顧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來進行,這正是存在模式的特征
參考文獻:
《抑郁癥的正念認知療法》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