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后知后覺的故事
高中時候,班級里的學霸帆姐一直是我們敬佩的對象,她家距離學校非常遠,每天需要花費一個多小時時間來到學校,回家自然也是如此。平時在班級下課該玩玩,該吃吃,喜歡運動,喜歡看各種娛樂八卦雜志,那會兒她最喜歡的就是SHE。
大家總是好奇,帆姐哪有時間學習呢?居然還學得這么好?她的時間都是從哪來的呢?我直到現在才明白當時她為什么拆雜志,剪雜志。
帆姐有個習慣就是讀雜志的時候從來都是只閱讀SHE的部分,其他的都不看,分給其他同學看。這樣其實買了很多雜志但是她總是能以最快的速讀看完,并且把屬于SHE的部分找到,減下來貼在本子上,專屬的偶像記事本。
現在回想我們閱讀最快的應該就是雜志了吧,八卦雜志里面我們只關心自己喜歡的明星,其他人都漠不關心,所以總能最快找到閱讀的頁碼開始讀故事。
只怪我當時愚笨不能理解其中奧妙啊!我們讀書也該這樣才對吧?
二 自己挖的坑 自己跳
你的讀書效率決定你的時薪。
記得你決定買書的時候嗎?你一定會翻看目錄,看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的或者是喜歡的吧,你買一本書,絕對不是因為整本書都喜歡,只是有幾個章節或者內容比較吸引你罷了。對的,閱讀也該如此,我們往往覺得花了幾十塊錢買的書,就應該全部閱讀完才對得起買書的銀子。
但是,你卻忽略了,你消耗的時間成本遠遠超過了買書的錢,你本應該在這些時間里面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結果你的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就只這么幾十塊錢,也就是買書的錢。
你本來是時薪500的教練,或者時薪1000的翻譯家。但是現在你可能變身為了圖書的囚犯。你的時薪可能就是幾塊錢。
你根本不需要讀完整本書
我們常說,讀書其實根本不需要把整本書讀完,原因有三。
1、書中相當多的知識是我們不需要學習的。
比如,《刻意練習》你根本不必閱讀那些所謂的實驗研究,你只需要知道如何通過刻意練習提高你的學習效率,你只需要知道方法,不需要知道如何佐證,因為,科學家已經幫助你做好了研究。
2、讀的越多,不見得用的越多。
你也許閱讀了很多詩詞歌賦,但是并非所有的內容都能用在你的工作之中,當然我并不是說背誦成語或者詩詞沒用,那是小學生和中學生該做的事,作為公司員工,老板不會在意你能背誦幾篇古詩或者理解多少成語,有度娘在呢,用不到你。老板只會考慮你是否能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3、工作和生活上所能夠用到的一點點知識,哪怕只有一點點,都已經超越書價的本身了,所以不用非把整本書讀完才能體現本書的價值。
又比如,你不必學習全部的excel知識,比如函數公式等等,即使是excel大師也不一定記得全部的公式寫法,你只需要知道用的時候找出那本書就行了,或者關鍵時刻問問度娘,一切瞬間見分曉。
知識管理達人or洗腦大師?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出售知識的人,也就是俗稱的知識變現的群體,這些所謂的知識管理達人,其實只不過是把自己讀過的書,通過自身的能力,進行加工分解,就好像媽媽喂孩子吃飯一樣,把所有的知識嚼碎了,再一點點喂給孩子,其實很多職場上的人們也是這樣,大家總是抱怨,沒有時間學習。
所以,他們需要有這樣一些人,所謂的培訓師,或者是知識管理人員,這些人員能夠把最真正的管理學營銷學,溝通等知識,拆解開來,然后把這些知識與自身的經驗結合,就形成了新的可用的知識。這些知識能夠讓職場達人們在工作之中馬上用得上,能夠讓企業在管理過程之中馬上見成效。
所以我們愿意為知識付費,就好像邏輯思維一樣,其實他說的新聞,歷史,和一些見解,是我們在書中完全能夠讀得到的。
只是你不舍得花時間去讀,你不舍得花那三十塊去買這本書?而舍得花幾千塊甚至上萬塊,去參加這種培訓班,比如ppt的培訓班,比如職場溝通能力的培訓班。
二手貨好搶手
其實大家學來學去,學的都是二手知識,甚至是第三手的知識,那些經過了所謂的,學習專家,知識管理專家,整合過的知識,也就是他們認為重要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是否真正適合你來用呢?你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是否真正遇到了這些困境的?
你不知道,因為你并沒有思考,所以也不關心他對你是否有用。我們只是認為它有用,于是就像松鼠一樣把他們囤積起來,認為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我得先囤積好了,在關鍵時刻才能拿出來應用,但是,往往在關鍵時刻你就拿不出來了,因為這些知識根本就不是你的。
腦容量是有限的
很多人在讀書的過程之中,慢慢變成了低水平的努力者,這些所謂的努力者,就是把書畫滿了重點,做了超級漂亮的讀書筆記,把書中的結構、概念和一些辯證的知識整理出來,然后變成了碼農,發表出來,分享給別人,自以為是,做了一件大善事。
福爾摩斯,連地球是繞著太陽旋轉的都不知道,因為他說:知道這些關系對我有毛用,即使是太陽繞著地球轉,我還是照樣生存,這對我的案件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
三 成人的正確讀書姿勢
與知識發生關系
閱讀一本書,不只是要花時間,而且要花費精力,把知識內化,成為自己成長的力量。
單單把書看懂是沒有用的,把里面的字和句子理解了也是沒用的,主要的就是,讓你的經驗和書中的知識發生關系,是的發生關系,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識應用到你的學習和工作之中,讓書本的知識和自己的經驗發生關系產生火花。
1、讀書時變成勢利小人
對的,極其功利的勢利小人。只讀有用的,沒用的一概不要,否則就是浪費生命。
因為,在這個知識通貨膨脹的年代,我們總是想辦法去投資自己,其實收益率最高的投資,就是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我們該選擇什么樣的投資產品呢?性價比最高的就要數圖書了。
無論是在校的學生,或者是職場白領,雖然每個人一天都有24小時,但是我們最缺的還是時間,我們根本沒有那么多的生存余力,利用有限的生存余力,我們必須掌握性價比極高的學習和讀書方法。
別把讀書當作新的生活負擔,讀書不用讀整本讀書甚至不用記筆記既然我們的碎片化時間這么多,那么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碎片化的知識,知識碎片化沒什么可怕的,可怕的就是你不把碎片化的知識當作知識,可怕的勢力,不知道如何學習碎片化的知識。
2、讀書時的拿來主義
盡信書不如無書。
記住你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提升你自己,所以你自己才是讀書過程的核心。重要的不是你今天讀了什么書,而是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讀完書記得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你做了什么?
-2-這書對你有什么幫助?
-3-你用這本書上的知識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
3、讀書不是訓練記憶力
不必記憶知識,而是要提升自我。
讀到書中的每句話,每個事例,每個章節,甚至是每一個重點,你想的不光是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樣的內容。作者想表達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出了什么門道。
因為,作者的想法已經完全展現在書本中了,她寫的每一句話就是他的想法,你不必去揣測,不必去思量,你要做的就是拿來為自己所用。
小結
1、成人讀書學習:把圖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2、生存余力理論模型:需要的精力與可提供的精力之間需要尋求平衡。只有保持一定的生存余力,才能更好地處理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承擔更多的風險,參與探索和創造力的工作,才有可能進行學習。所以你要知道正確的讀書方法。
3、閱讀學習的主體,永遠不是圖書,而是學習者。
4、經驗的價值,經驗本身并沒有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對經驗進行反思之后的個人行為發展,有效的學習就是來自于有效的反思,而非積極的經驗。
5、如何才能創造價值的,閱讀本身是不能創造價值的,理解或者是單純的記憶知識也不能創造價值,只有行為的改變才能夠創造價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讀來的、聽來的知識結合自身經驗進行反思,并改變我們的行為。
6、安利一個:什么是專業,專業的要求就是注重事實關注細節,說話不能只說觀點,要說事實,帶有細節的事實,細節就是力量。
-END-
高大勝,7年時間服務7個隊伍
50個奧運冠軍的國家隊體能訓練師
手繪好且會打爵士鼓的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