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生,我來找你了?!?/p>
這句臺詞,電影《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的女主角楊昭對陳銘生說了三次。
每次,楊昭說“陳銘生,我來找你了”,不僅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也完成楊昭和陳銘生之間短暫的愛情故事。
(一)
楊昭第一次說,在什么時候?
那夜暴雨,楊昭讓陳銘生到家里避雨。
可是楊昭感冒了??s緊身體卷在沙發上。
等陳銘生處理好那條因執行任務而意外截斷的殘腿和吹干一身濕衣,他看見沙發上卷縮著的楊昭,他知道她病了。
他出去買了姜蔥紅糖袪寒食材,用燒水壺燒開。
楊昭從迷糊的視線中,見到陳銘生忙碌的身影。她幫不了什么,渾身無力。
姜蔥紅糖水備好,陳銘生輕輕搖搖楊昭。楊昭不加思索都喝了。
清晨的陽光,照進臥室。陳銘生坐在靠椅上,睡了一夜。
光線照在陳銘生臉上,將他臉部輪廓照得分明清晰,有立體感……
那天,楊昭主動去找陳銘生,她特意換上一條黑吊帶裙。
車子停在一幢老舊的樓房下。楊昭走上樓,有兩戶。她相信自己敲門的那戶,就是陳銘生的家。
果然,開門正是陳銘生。他穿著一件黑色背心,拄著拐杖,一條空洞的褲腿,還有目瞪口呆的表情。
楊昭說:“陳銘生,我來找你了。”
……
陳銘生需要這樣直接與直白的表達。在他那個幽暗的角落里,大家都是隱蔽的,他不能有自己,要活下去,要完成任務,只有融入無邊無際的幽暗里。
小說原著是這樣總結楊昭對于陳銘生的意義。
“像陳銘生這種人,看著堅不可破,其實只是個包著硬殼的軟饅頭。任何的不堅定,任何的迷茫,都會拖住他的腳步。只有最坦白的人,只有最直接的人,只有最赤luo的人,才能把他從那個幽暗安靜的角落里拉出來。
她拯救了他,在那個下著大雨的夜晚。
用她的自我。
雖然無人知曉,也無人在意。”——摘自原著小說
(二)
當楊昭再次說:“陳銘生,我來找你了。”陳銘生已經安靜地躺在病床上。
陳銘生的緝毒警察的身份被暴露后,喪心病狂的毒販給他注射大量的高純度海luo因。為此,陳銘生身心受重創。
楊昭接到電話趕到醫院。推開病房門,注視著靜默的、氣若游絲的陳銘生。隨時,他都會收回最后一口氣。
楊昭對陳銘生說:“陳銘生,我來找你了?!?/p>
他們最后的告別。這段剛開篇的愛情故事,就要戛然而止。
(三)
最后一次,那句“陳銘生,我來找你了”,是楊昭雋秀的字跡。
陳銘生因公殉職的第四年。
那一年,楊昭發現自己忘記了陳銘生的忌日。
“就算全世界忘了你也沒關系,我不能原諒我也忘了?!?/p>
從墓地回來的第二天,楊昭做出自己的選擇。
“陳銘生,我來找你了?!憋h起的紙條,在風中翻轉。
(四)
關于電影的結尾,小說原著寫過一段話:
“除了楊錦天,沒有人知道楊昭為什么自s。很多人把這個行為歸結為一個藝術家的極端追求。只有楊錦天知道,不是這樣的?!?/p>
原著作者Twentine說,這并不算悲劇。
那么,這個結尾想要表達什么呢?
不同的人,不同的體會。
關于愛情。
世上,其實并不缺乏愛情。只是,常常在愛情里,缺乏“真的”。
所以,最初美好的愛情,有一天,突然變成另一種荒誕的糾葛。
真愛是直擊心底最深處的柔軟。
楊昭對陳銘生也說過:“陳銘生,我的欲望是真的,我的感情也是真的。我坦坦蕩蕩?!?/p>
若這世間有真愛,楊昭和陳銘生便是了。因為他們有“真的”。
關于遺忘與被遺忘。
小說原著寫道:
“那是第四年。
那一年的夏日,就在楊錦天的車里,楊昭忽然想起一件事——她錯過了今年的忌日。
等她匆匆忙忙趕去的時候,她發現,照片還是那個樣子。
她已經過了三十歲,可他還是那個樣子。
他的笑容不明顯,平平淡淡的神色,她跑得直喘粗氣,可他,還是那個樣子。
在那一刻,楊昭恍惚了。
她慢慢地走出墓地,臨走的時候,她去找了記錄員。她問他,這幾年有沒有人來祭拜他。
記錄員查了查,隨口說:‘沒有,就你?!?/p>
楊昭點點頭,離開了?!薄栽≌f
楊昭寬容了別人。但她對自己說:“就算全世界忘了你也沒關系,我不能原諒我也忘了?!?/p>
如果楊昭能夠對自己寬容一些,放過自己,找到心靈真正的自由。那么,這個故事的結尾,又是不一樣了。
最后,說說關于本小說原著的《后記》。
小說作者Twentine說,本文起始于一個夢。這個故事的雛形,只是臆想出一個女主角楊昭。為了故事的設定和發展,作者需要定位另一個男主角,而這個男主角是可以襯托女主角的性格。他就是陳銘生,一個緝毒警察臥底。
“楊昭是我自己臆想的,她的心理、她的故事都是我編出來的,可陳銘生不是,陳銘生的沉重,有很多很多的原型?!薄孕≌f原著作者《后記》
小說作者Twentine在創作過程中對陳銘生心軟過。
可是,現實中還有很多很多個“陳銘生”。普通的人,一份不尋常的工作,讓他們變得不平凡。
作者Twentine說:“它是條隧道,過程黑暗,但盡頭有光?!?/p>
這個故事,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