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到了大四學生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了。最近,好幾個學弟學妹私信我,學姐,我爸媽都想讓我考公務員或進國企,我到底該聽父母的,還是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問他們,父母有何建議,你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
結果,我得到了以下回答。
A學妹說:我爸媽托關系給我找了一份輕松的工作。媽媽說希望我能進事業單位,有編制,工作比較有安全感,賺不賺錢沒關系。可我的目標是世界500強外企,我喜歡快節奏的工作,喜歡充滿變數的明天,父母的建議讓我很為難。
B學弟說:我想要創業,可家人建議我考公務員,理由是公務員社會地位高,可以通過這個圈子積累人脈,為以后創業打基礎。我在學校是學生會主席,經常跟學生和老師們打交道,我覺得人脈很重要。我在猶豫要不要花3到5年進入公務員系統,先積累人脈再創業,不知道這條路是不適合我?
C學妹說:我父母建議我考公務員,覺得公務員工作穩定,福利待遇好,女孩子以后找對象容易,他們覺得也有面子。我大學期間開淘寶店賺錢,其實我特別喜歡做電商,但考慮到父母含辛茹苦送我上大學不容易,我又不想讓他們失望,很糾結。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現實。
在中國式家庭里,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進體制,考公務員,進國企、事業單位。
“穩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這些看上去很美好的預期,現實真的如此嗎?
02
第一,想創業,花3到5年在公務員圈子積累人脈,行不行得通?
不建議,理由主要有三點。
首先,創業去市場競爭遠比去官場混人脈要好得多。以創業為目的的朋友,暫且不談考公務員積累人脈行不行得通,這動機就不對。
眾所周知,公務員不能經商,抱著為創業積累人脈的,無非是打算利用權力的關系為自己未來的創業攀關系,找捷徑。但是國家選拔公務員,真正需要的是有理想抱負,敢于為國家奉獻的人,就像《人民的名義》里的侯亮平,而不是拉幫結派,想獲取資源、圖便利、薅社會主義羊毛的人。
其次,這條路太難,成本過大,不見得對創業會有效。曾經有人給大多數基層公務員的職業生涯算過一筆帳:中國公務員689萬,起步22歲+試用1年+科員3年+副科3年+正科7年+正處11年=47歲,大多人一輩子只能到正科。試問,一心想創業的小伙伴,預計要花多少年,達到哪個級別,去積累人脈?
再者,你真的知道人脈是什么嗎?
人脈不同于朋友,朋友是基于感情的基礎上建立的,而人脈是基于雙方都有利用價值基礎上的一種:“價值交換”。
要清楚,這個利用價值是建立在你這個人背后的平臺上的,而不是你本人,假若你離開了這個平臺,離開了崗位,你的利用價值瞬間就會被瓦解,根本無法為你的創業做支撐。
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脈是成功以后的結果,而不是你通往成功的途徑。
況且,國家為了遏制職權腐敗,對辭職的公務員下了緊箍咒,對辭去公職的人員設置了凍結期,在其從業行為上也做了限制,防止權力的余熱作用。
所以,與其花大把時間去積累人脈,還不如把時間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要知道人脈也講究門當戶對啊,只有當你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才能吸引到同等強大的人脈資源。
03
第二,選擇一份喜歡的工作好,還是接受一份看似穩定的工作?
當然是選擇一份喜歡的工作。喜歡和夢想才是王道,比起外界的聲潮,聽從你內心的聲音更重要。
給大家說一個我身邊發生的故事。
我一個發小,男友是名警察,經常旁敲側擊給她灌輸一些思想,宣揚什么女生不要太拼,企業工作太累了,經常熬夜對身體不好,容易衰老,生個孩子還得擔心丟了職位,壓力太大等等之類的。
他覺得女孩子就應該,找一份穩定清閑的工作,結婚生子,照顧家庭。更離譜的是,他無數次鼓勵發小考公務員,之后,鼓勵又變成了要求,最后,居然就成了以結婚為條件的變相要挾。
發小在這樣的高壓態勢下妥協了,她辭去了外企的工作,天天在家備考,高度壓力下卻一直發揮不好,連續考了三年都失敗了,可她還在堅持著。
原本一個在外企拿著高薪,工作特別拼的女孩,現在,為什么明知道不喜歡還要苦苦堅持?也許,她自己都沒弄清楚問題出在了哪里。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而把別人的需要錯誤當成了自己的,這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跟她遭遇剛好相反的,有這么一個在小城市教書的女老師。
她說,在她的周圍,人們都有個工資不高但是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孩子,然后守著微薄的工資到退休。她害怕會和他們一樣,她覺得自己的路子不應該是這樣的,她要考研,她要跳出這樣的格局,要到大城市工作。結果,她真的做到了,現在,她是某著名培訓機構的老師,月薪過萬。
有人說,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很多人連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都不懂,就不管不顧地一頭扎進深井里,把夢想拋在九天之外,一輩子卻困在井中。
有這么一個小故事:
老師提問:“青蛙和癩蛤蟆有什么區別?”學生回答:“青蛙思想保守,不思進取,坐井觀天,負能量爆棚;而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思想前衛,目標明確,充滿正能量”。所以,青蛙上了飯桌成了一道菜,叫炒田雞;癩蛤蟆上了辦公桌被稱作聚財金蟾??梢婇L得美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夢想和目標。
你呢?你愿意當深井的青蛙,還是一只有夢想的癩蛤蟆?
04
第三,都說公務員是鐵飯碗,真的是這樣的么?捧上鐵飯碗是不是就一生無憂了?
沒有哪一份工作是鐵飯碗,你的能力才是你的鐵飯碗,不要因為暫時的安穩放棄努力,警惕成為體制內的井底之蛙,尤其是年輕人!
我一個堂妹小美,從小喜歡穿衣打扮,自己在衣著上也從不含糊,關于穿著搭配,服裝用料,調色和設計,她總能說得頭頭是道,她不止一次跟我提到,將來立志要成為一名高級服裝設計師。
她大學讀的法律,后來自學了服裝設計學,大學四年,她看過的服裝設計書比起她的專業書籍,都要足足高出一個人的高度。
可是,畢業后她遵照父母的意愿考了當地法院,在一個相對清閑的職位,此后我再也沒有聽她再聊起服裝設計的話題。
上周她請我喝咖啡,我給她推薦了一名我很喜歡的設計師,給她分析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服裝特色還有營銷模式,試圖激起她的興致。
我勸她用下班的空余時間提升自己,把服裝設計的夢想重新找回來。然后我嘰里呱啦跟她說了很多,口水都說干了,她聽得特專心,特認真,然后說:你說的方法很好,可我覺得現在的生活也挺好的,安安穩穩,我很知足。
其實我挺為堂妹感到可惜的,不光是因為她放棄了夢想,更多的是,當我看到她沉迷于現在的安穩,不思進取的狀態。
有時候我會回想她的話,她所謂的穩定,究竟是她的自我滿足,還是自我放逐?難道有份公務員的工作,就真的是鐵飯碗了嗎?
真正的鐵飯碗,不是你在這個單位有飯吃,而是你足夠強大,無論走到哪里都有飯吃,這才是穩定的真正意義。
如果你覺得考上公務員就可以順風順水了,覺得自己可以享受了,可以不用改變了,可以不思進取了,那你離被OUT就很近了!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越是看似穩定的工作,實際上就越充滿了危險性。
Spenser曾說過:當你身邊都是翻起的海浪,一艘平靜的船,說這艘船穩定,就是個笑話;你能做的,就是不斷調整船的姿勢,和海浪同頻共振,保持動態平衡。
羅振宇曾提出過一個形象化的概念:U盤化生存。
大致意思是說,不要你經常變換工作,但一旦工作情況有變,你就應該像U盤一樣,隨時能插到下一臺計算機上,隨取隨插、不用緩沖,就能立即投入新工作的狀態。
想要穩定,首先你得把自己培養成這樣的一個超級U盤。
05
還在糾結要考公務員還是找工作的人,不妨先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我為什么要考公務員,我的動機與目的是否正確?
第二、這份工作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還是別人認為我需要的?
第三、長期來看,這份工作是會促進我的能力增長,還是會磨滅我的斗志,牽制未來的發展?
搞清楚這幾個問題,相信你會對自己未來要選擇的路更堅定,更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