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鄉土社會,在費孝通先生看來,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 ? ? 據后記可知,《鄉土中國》是費老先生過去所講的“鄉村社會學”的課程中所整理出來的十四篇論文組成的。每一篇論文都分別有不同的立意,但又相互聯系、緊密相關!在老師的推薦下讀完這本書,對于其中的幾個方面頗有心得,所以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觀點略有不成熟之處!這一次,我將就鄉土社會的地方性展開一番闡述。
? ? ? 在開篇章中,費老先生便提出了“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一見解,同時,他認為“鄉土”就是中國基層社會的代名詞,意指中國鋪陳在土地上的廣大農村。臧克家曾在《三代》中如是寫到,“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爺爺,在土里埋葬”。詩人用自己平凡而又樸實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對泥土的執著!短短的三句話,寥寥數字,折射出的是舊中國世世代代生活在土地里的農民生活。這樣的生活始于農業時期的中國,甚至更早,它早已深深根植于我們的記憶之中,以及生活之中。人和泥土的關系其實很簡單而且密切,人向土地散播他的勤勞和汗水,土地則在適當的季節向人們回饋它的恩情。“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是鄉土人的一輩子,農耕使人們無法遠離居住地太遠,正因為如此,一些生活習慣養成并潛移默化地在一代代身上傳承,直至今時今日,這樣的思想依舊在我們腦海中根治。
? ? ? 不禁感嘆:這何嘗不是社會的鄉土性?
? ? ? 時間太短,還不能將費老先生的文字好好研讀,總的來說,這本書將會讓你了解中國社會的鄉土性,讓你懂得自然和歷史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塑造中國人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