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芒耀的油畫世界》連載13
【回顧(七)進少體校練體操】
從小生長在上海的徐芒耀,十六歲離家前往杭州求學。
自進入浙江美術學院附中起,徐芒耀接受了為期四年嚴格的專業訓練和全面的文化素質教育。
教學即教與學,學生的任務顯然是學習,為學練本領而盡力。教師的傳授則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所具備的繪畫技藝高低與文化素養的深淺,是教學的成敗關鍵。
浙江美術學院附中的師資隊伍,由一批多年來學院各系所培養的優秀畢業生所組成。他們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在造型藝術基礎訓練方面優秀且出眾。這對進入附中學習的每個學生來說,都必將接受更高要求的教學訓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術學院附中的專業教學,主要設有素描、色彩與創作課程,并且在第五學期開設人體解剖課程。素描與創作的系統教學中,造型能力訓練是重中之重,因而,附中教學中對布置課外速寫作業極為重視。接受專業訓練的學生,每年要下農村體驗生活一個月,期間有速寫作業量的規定,除幫助農民田間勞動之外,其余時間幾乎“瘋狂”作畫,尤其是速寫,還必須完成十五幅左右水彩畫。從農家到農田,從集市到聚會少不了附中學生的身影。
徐芒耀由于素描基礎扎實,經過美院附中的專業訓練后,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徐芒耀在素描上出現了一次飛躍,一躍成為全班第一。這不能不歸功于大姨父前期的精心培養和科學的技藝傳授。
癡心于畫畫的徐芒耀,與同學不同之處,他為自己開辟了兩個課外課堂。一個是美院附中的閱覽室,里面大量的蘇聯進口畫冊就是學習工具。一到晚上完成文化課作業之后,徐芒耀就泡在閱覽室里,臨摹與琢磨圖書館里的大量蘇聯畫冊中的素描與油畫,如癡如醉。通過畫冊,徐芒耀認識了前俄羅斯古典主義和蘇聯現實主義各派畫家們的優長與特點,大量的摹寫使徐芒耀獲得課堂中還未能觸及的知識與技能。
后來,美院附中還曾組織數次與列賓美術學院和蘇里科夫美術學院附中學生作業的交流畫展。蘇聯學生的素描基礎與水彩畫技法為所有附中學生所驚嘆,一時間也曾成為徐芒耀和同學們學習的范本。
另一個課外課堂就是美院油畫系大樓的走廊。那里常年舉辦學生課堂作業展示。徐芒耀經常光顧,幾乎每天午餐之后必兜一趟“畫廊”。徐芒耀常被展出的畫作所折服,也總細細賞析,力圖有所收獲。
這兩個課外課堂,都是徐芒耀長期光顧的老地方,日積月累的,也因此收獲不小。
三年級第一學期,上人體解剖課程中,老師通常結合講課,要求學生需面對頭骨和全身骨骼進行寫生,也對石膏手、手臂、腳、腿的肌肉分析模型寫生。老師曾帶領徐芒耀全班到醫科大學的人體標本館里,對浸泡在藥水中的被剝了皮的手臂和腳腿標本進行寫生。進入第二階段,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間互相進行手與手臂,腳與腿的寫生。
經過慢寫與速寫交錯練習,數周后,全班同學在造型能力上均有程度不一的飛躍。
那段教學過程對徐芒耀而言受益匪淺,讓徐芒耀獲得了扎實的人物繪畫的基礎造型能力。
【誠邀關注連載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