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寶正在玩一玩具,因為某一零件拿不出來,她生氣的把玩具一丟,剛好砸到我的腳丫上,我很疼,但他并沒有任何表示的坐著自己生氣。李先生很生氣,他覺得孩子該跟我道歉,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沒有任何的歉意。于是李先生拉起孩子要對她進行質問的。孩子很抵觸,哭著要媽媽,我當下的想法: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尊重自己、尊重孩子,尊重環境。于是:我抱過孩子,跟他說“你哭吧,媽媽等你,你哭完了,感覺好一點了,我們再來看看怎么解決這件事”李先生生氣的在說教(腦蓋子打開了,說教是聽不進去的)我跟我先生說你先走開一會,我來跟他說,李先生走開時撂下一句話“你如果沒辦法讓她道歉,把這問題解決了,我就要用我的方法-打”我回他“可以,不過你那么生氣要打他,目的是為了打他,還是要教會他怎么處理問題”。
我抱著潼寶“你感覺好一點了么?”她還是哭,“我很愛你,我等你,你準備好了,告訴我,我們再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隔了一會她沒在哭了,我又問他“感覺好一點了么”“好一點”“爸爸生氣、媽媽腳丫疼、潼潼難過,我們要怎樣才能都感覺好一點呢”她開始說“我要親親媽媽”親完之后,我又再說“媽媽很愛你,我知道你因為玩具打不開,你很生氣,所以把玩具丟掉,砸到媽媽的腳丫很疼,我很難過,我需要安慰”“媽媽,對不起”又親了我一下,“那我們要怎樣才能避免玩具砸到腳丫”“這樣子放”“是的,這樣子輕輕放”
那你現在感覺怎么樣?你還會很生氣很難過么”“好一點”
那爸爸為什么生氣?“爸爸,生氣”
然后她自己跑過去跟他爸爸說“爸爸,我要去吃飯”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