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Rosalyn S. Yalow 是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女性,她聯合開發的放射免疫分析技術徹底顛覆了醫學領域。
不過這項得獎研究的論文曾經歷過拒稿,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曾在 1955 年給出以下審稿意見:”文中數據很有說服力,但目前來看研究無法自證其可行性。” Yalow 博士的遭遇不是偶然的,還有 7 位諾獎得主也都曾被拒稿。
諾獎得主的撲街故事讓本就存在爭議的審稿機制雪上加霜,引發人們對審稿必要性的討論。我認為任何機制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瑕疵不該被當成質疑其合理性的武器。同行評審與經費、發文數、評職稱息息相關,更關鍵的是它對研究成果有切實的幫助。具體來講,審稿起著兩大作用:第一,審稿意見對編輯做決定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第二,對需要修改重投的作者來說,或許能從審稿意見中得到改進靈感。經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多番改稿,Yalow 博士的論文最終在 1956 年得以發表。出于自嘲,Yalow 博士還在多年后把拒信放進了 PPT 課件里,把自己的故事將給學生們聽。
對科研新手來說,審稿人多少有些神秘。為了消解這種神秘感,我們決定讓一些頂級審稿人談談各自的審稿經驗。在此感謝 Publons 的市場主管 Tom Culley、通訊經理 Jo Wilkinson、哥倫比亞大學的 John Cooper 博士、伯爾尼應用科學大學的 Maya Zumstein-Shaha 教授接受我們的采訪。
受訪者簡介
John Cooper?醫生持專業醫師資格證,專攻成人髖、膝關節重建的骨科手術。平日里,他通過對住院醫生及其他同事的教學積極參與學術。Cooper 博士的研究興趣涵蓋了髖、膝關節置換手術中與從初次置換到翻修相關的部分,前路髖關節置換手術及其并發癥,包括假體周圍關節感染、骨折和假體裝置可能出現的諸多故障。
Maya Zumstein-Shaha 教授在伯爾尼應用科技大學衛生系教授護理學,目前在該機構擔任護理學研究生項目的副主任。她擅長服務式護理模式研究,跨專業協作,倫理問題,理論研究和腫瘤護理。
采訪詳情
1. 審稿的時候,期刊主編一般會讓你們留意哪些地方?
Cooper 醫生:編輯一般會讓我們總結出論文的研究要點,并就該研究課題是否有價值,是否在期刊的研究范圍進行評價。在研究方法這一章,我們會評估統計方法和實驗設計是否合理。此外,編輯還會請我們幫著看看研究結果是否表述清楚,有沒有漏掉什么研究局限沒講。在討論章節,我們會以現有研究為背景,思考該研究結果是否還有更好的呈現方法。基于以上所有內容,我們最后會綜合評估作者得出的結論是否客觀。
Zumstein-Shaha 教授:老實講我在過去二十年里一直在審稿。各家期刊編輯會根據你在他們那的檔案向你發送審稿邀請,偶爾也會因為作者的要求而受邀審稿。
2. 近年來全球各地的學術論文發表量激增,這對你們當審稿人有什么影響?
Cooper 醫生:我審的期刊一般都采用雙盲審稿,所以我并不知道作者是誰,來自哪里。但我能感覺審稿需求很大,很多時候一次收到幾個審稿邀請。通常我會衡量稿件內容和我專業的匹配度,以及我是否能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再決定要不要接下這個審稿任務。此外,我還需要為審稿預留充足的時間,如果手上的時間只夠我草草了事地看一眼稿子,我寧愿直接拒絕這個審稿邀請,讓編輯聯系當下更合適的人選。
Zumstein-Shaha 教授:完全沒影響。我一般都受邀參加雙盲審稿。
3. 你一般會因為什么原因拒稿?
Cooper 醫生:我的前四名的拒稿理由分別是:1) 對研究方法有疑問,且該方法使研究結果產生了偏差;2) 夸大研究結果或闡述錯的研究結果;3) 寫作中有大量語法錯誤,語句不通;4) 論文本身很好,但研究范圍與期刊不符。
Zumstein-Shaha 教授:拒稿不是件隨便的事,需要謹慎對待。當我不得不拒稿的時候,我會盡可能地把原因寫清楚。一般來講,研究方法存在缺陷是很容易被拒稿的,遇到這種情況我會試著指出缺陷是什么,同時提一些改進建議。
4. 你會如何通過審稿意見提點作者?
Cooper 醫生:不管我審的文章能不能發表,我都希望自己的審稿意見是有建設性的。我會幫作者確認他們在表述研究結果時是否足夠清楚,以及提出的研究問題有沒有得到解答。被拒的稿件里通常都有極具臨床意義的數據,很多時候只是作者沒想好怎么表達出來。有些稿件的結構和研究問題經過調整都會煥發新生。此外,審稿人作為旁觀者提出的觀點可能會令作者耳目一新,讓他們在處理數據上產生新的想法。
Zumstein-Shaha 教授:我的風格是先禮后兵,開頭寫一些文章的可取之處,然后盡可能詳細地列出需要改進的點。有時我也會列出可能對作者有幫助的參考資料。
5. 你認為欠缺發表經驗的作者該如何應對同行評審?
Cooper 醫生:我建議所有作者在投稿前先確認好目標期刊的研究范圍是什么。此外,仔細閱讀期刊的投稿規定,檢查拼寫和語法,投出去之前整體再過一遍。如果不幸收到負評,也請客觀看待。除了極個別情況,多數審稿人都希望提出建設性意見,讓研究利益最大化,促進科研進步。
Zumstein-Shaha 教授:寫論文有時候是一氣呵成的,有時候則需要修修改改來上好幾輪。我個人認為寫完之后的改是很關鍵的,作者在重寫過程中可以溫故知新。改完之后如果能找到同行幫你掌掌眼對稿件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或者你可以加入一些民間論文寫作互助小組,組里的人會互相品鑒文章并提修改建議。最后,記得在投稿前仔細閱讀目標期刊的投稿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