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現實工作生活中看待事物過于片面,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見局部未見整體,如何系統思考,見樹又見林,又能俯瞰全景式視角森林的大背景?既有正反兩方面,二元對立思考,也有三位置感知法,或者四象限思維,五位置感知法,六頂思考帽,邏輯六層次。
此文重點探討一下五位置感知法:
第一位置需要我們帶著“第一人稱”的觀點,以自己的眼睛體驗某種事物。第二位置需要我們仿佛處在“另一個人的位置”來體驗某種事物。第三位置需要往后退一步以“觀察者”的視角去感知我們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第四位置的概念與系統整體感或“關系場域”“我們”的集體感)相關,它源于其他三個位置的綜合體。第五位置是時間線的視角,歸零思考或以終為始,用發展或進化的眼光看事物。
1、第一位置:從我的視角,從你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這是我們都最擅長的、最常用、最主觀的視角,每個人看待事物都有其視角,都有其局限性,一個人是不能做到360度視角,都有其盲點和誤區,受其心智模式、思維模式的影響,受到其限制性信念及視野、見識、格局的影響。
第一位置是你,以你習慣的身體姿勢站在自己的物理空間。當你完全與第一位置結合時,你在涉及自己的感受、知覺和想法時會使用“我”和“我自己”這類詞語。在第一位置,你是從自己的視角體驗關系:從一個關聯視角看、聽和感覺在那個體驗中你周圍和內在發生的一切。如果你真的處在第一位置,你會看不見自己,但會通過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向外看世界。你會完全沉浸在你自己的身體和你看世界的心智地圖中。
2、第二位置:從其他重要人物角度看,現在別人的身體/關系角度,從他或她的角度看自己。比如顧客、投資者(利益攸關者)、員工或合作伙伴。進入到第二位置,關鍵是換位思考和同時做到同理共情,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
采取第二位置有不同的層面和程度。在一個人的家里或工作場所是在環境層面進入第二位置的一個途徑。模仿和表現得像另一個人是在行為層面進入第二位置。了解一個人的思維策略和心智地圖是在能力層面進入第二位置的一個途徑。接納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則是在更深的層面進入第二位置的方式。認同另一個人并且接納他的個性需要在非常深的身份層面進入二位置。體驗另一個人的熱情或者他的愿景和目的感會帶來最深厚的第二位置。
第二位置能夠讓我們代入另一個人的視角。在第二位置上,你通過另一個人的眼睛、想法、感受、信念等體驗這個世界。在這個位置上,你出離了你自己并且代入了另一個人。你會把你的“第一位置”自我處理成“你”(與“我”相對),使用“第二人稱”語言。暫時代入另一個人的位置是一種絕妙的方法,來評估在關系中處在你那一方的你有多實在。(在你體驗完另一個人的視角之后,很重要的是要確保你完全徹底、干凈利索地做回你自己,并且帶上會有助于你與那個人互動的信息。
假設處在該合作者的角色,并且在邏輯層次各個層面呈現其特質。
1)想象你處在合作者的環境中。
問你自己:我的合作者的環境有什么特質?
我的合作者有哪些環境需求是我可以幫忙解決的?
我可以幫助他克服哪些局限?
我可以提供什么機會?
2)想象你處在合作者的位置上。
問你自己:我的合作者的行為特質有哪些?
我的合作者的哪些行為和行動需要我的幫助、支持或促進?
我可以提供哪些戰術?
我可以幫助他避免哪些反應?
3)想象你采用合作者的頭腦。
問你自己:我的合作者的技巧和能力有哪些特質?
哪些技巧和能力是我的合作者需要而我可以幫助他開發或學到的?
4)我可以分享哪些策略或知識?
問你自己:我的合作者的信念和價值觀體系有哪些特質?
我的合作者具有或需要哪些信念是我可以幫忙推進、強化或實現的?
我可以如何幫助他變得充滿動力或保持積極?
我可以如何幫助他感覺到他需要冒險,他有權冒險?
5)想象你處在合作者的身份或角色里。
問你自己:我的合作者的身份特質有哪些?
哪種使命感或身份是我可以贊助的?
我可以如何對他的自尊感做貢獻?
我可以如何幫助他更清晰地看見或感覺到他的角色?
6)想象你處在合作者更大的系統里。
問你自己:我的合作者的愿景和目的有哪些特質?
哪種愿景和目的感是我可以幫忙更充分喚醒的?
我可以如何幫助他達到更高境界的企業家精神層面?
3、第三位置:從攝像機或旁觀者的位置看向在場的每個人。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抽離旁觀者的視角讓你保持中立、公正,不受情緒、壓力、立場、利益的影響。看問題會更加理智、公正、客觀。
第三位置,或曰“觀察者”位置,暫時將你置身于關系之外以收集信息,仿佛你是互動的見證者而不是參與者。你的姿勢會對稱而放松。在這個位置上,你會從一個感興趣卻又中立的觀察者位置去看、聽和感覺這關系看起來怎么樣。當你涉及你在觀察的人(包括看、說和行動的方式都像你的那個人)時,你會使用“第三人稱”語言,如“她”和“他”。你會從互動中解離,進入一種“元”位置或者反思的位置。這個位置能夠帶給你互動行為中關于平衡和適當的有價值的信息。從這個視角收集的信息,連同在第二位置收集的信息,可以被帶回你自己的第一位置使用,以提升互動或關系的品質和效果。
4、第四位置:從我們的視角看,從內部認為的、體驗的和感受的角度。第四位置涉及其他三個視角的綜合體,它創造出一種“完整系統”感。它需要對系統和關系本身的認同,產生成為一個集體的一員,并以“我們”(第一人稱復數)這樣的語言為特征的體驗。第四位置是產生“群體思想”或“團隊精神”的基礎。
5、第五位置:從時間表的上方或外部的教練位置看,縱覽整個時間框架。從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視角去審視事物的動態發展演化過程。
總之,感知位置是指你對自己和另一個人或一群人之間的關系所持有的基本觀點:
·第一位置:代入你自己的觀點、信念和假設,通過你自己的眼睛—“我”位置或者說自我位置看外在的世界。
第二位置:代入另一個人的觀點、信念和假設,通過他的眼睛——一個“你”位置或者說另一個位置看外在的世界。
·第三位置:代入你與另一個人之間的關系以外的觀點,作為互動的見證者—一個“他們”位置或觀察者位置。
·第四位置:代入整個關系或系統的視角——一個“我們”位置或場域位置。
第五位置:代入你與時間線關系的視角。——一個“時間線”位置。
多重視角思考,全景式觀察事物。整合五位置感知法的力量,助推你的通透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