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得面目可憎還是有幾分道理的,吃老本總是會被社會更早地淘汰掉。比好讀書更重要的是勤于思考,書就是幫助我們更好的思考事務,更透徹的認識世界。
在中學的時候,除了教科書外,自己會看一些非常厚的玄幻小說,幾百萬字的厚厚一本,紙張都被同學之間相互傳閱多次,顯得破舊褶皺,除了上課,其他時間都沉迷在奇妙架空的修真故事情節之中。
跌宕起伏中不能自拔,那段時間看書真是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有時候晚上會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里小心的翻閱著。那時候比較火的玄幻修真小說《遮天》《斗破蒼穹》等,看里面主人公的修真升級,沖破重重阻難,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巔峰的過程。
其實看著看著,都把自己想象成小說里面的男主人公,把主角的修煉跨級看作是自己的影子,陶醉在小說文字的意淫之中。那些時候就發現小說里面的世界,只需要修煉升級就行,不用去學習,修煉升級越厲害,財富和社會地位就自動而來,人生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條方式。后來成長些,才知道這類題材被稱為YY爽文,就是無限的滿足讀者感受屌絲逆襲的心理過程,讓你看著直呼爽快。
如今看去,依然覺得那時候偷摸看大厚本的武俠玄幻小說,感受里面的刀光劍影,扮豬吃老虎,別有意味,也是那個時候才真正體會到看書原來也可以這么快樂。
到了大學之后,自己開始接觸一些其他類別的文學書籍,開始看文言版本的名著《紅樓夢》賈府里面折射的奢華生活場景,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網絡,外面大社會背景和府內小社會交相輝映,看到詩詞歌賦和恩愛柔情,勾心斗角和人情世故,一個賈府里看到的是清朝百科全書,各中體會,別有滋味。
文言版本的《封神榜》,體會到除卻影視劇之外的文字愉悅感,上三清洞府應劫數出世,武王和姜尚應天命討伐殷商,紂王和聞太師鎮壓叛亂,奇妙玄幻,雖然文言版字數簡潔,但大多數場景都可以在腦海里面憧憬想象出來,文字映入眼簾,在腦海里面轉化為場景,甚是有趣。
再后來開始看一些名人傳記,看《曾國藩傳》,看晚清著名湘軍首領曾將軍的故事,成功鎮壓天平天國叛亂,朝野內外紅及一時,了解到曾國藩的為人哲學,“內圣而外王”的為人處世之道,他只把嚴要求的標準用來對待自己,而不去用自己的一套去要求別人。
手下將軍士兵攻破太平軍城池,他解除軍紀三天,任手下官兵在城池中任意燒殺淫掠,他就是這樣,有人說他是殺人無數“曾剃頭”,有人說他是晚清力王狂瀾的能臣,讓我明白歷史就是這樣,沒有完全是孰是孰非,只有多面孔多角度的人物,善惡就在一念之間而已。
2015年暑期,因為愛好國學和傳統武術,孤生前往 成都拜師學習,老師是江西龍虎山道教正一派神霄遺脈弟子,教授我家傳的心意拳十式,還有國學課程,從那個時候自己開始接觸了道家思想,在老師的講解下開始了解《道德經》和《莊子》的一些無為思想,借用道家思想來指導自己為人處世。
那些時候對經典內容還不是甚解,但是一些柔弱勝剛強的語句就一直在自己的腦海里面回蕩,“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己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時時在口中念叨,時間一長也是一種心靜。
因為練拳的緣故,期間自己也會看一些拳譜,和道家吐納修煉的書籍,記得在《心意拳》理論指導里面,看到一段站無極樁的口訣心法,“由意守而入靜,由靜而入定,入定而心定,心定則神安,神安則清凈無物象,無象則覺明,覺明則神通萬物,萬物歸為一元”。
自己從中提取出一段內容,就是站樁要從“清凈無物象”到“神通萬物”再到“歸為一元”的狀態,也就是要把大腦里面的雜念清空,達到心無旁騖的狀態為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就是從腦海里面什么都沒有的狀態達到演化萬物的繁多場景,第三階段就是再從萬物復歸為虛無的狀態。
這里面含有很深的哲學思想,簡單一點歸納總結的話就是,萬事萬物的演替規律就是從無到有再到無得過程,一株小草的生命周期,是從這一塊荒蕪之地,落下一顆種子,長出一顆小草,再衰老死去,化作春泥成為虛無;我們學習知識,都是從什么都不知道的無知狀態,到不斷學習思考補充知識,再到最后刪繁就簡,總結出自己簡單的規律;生物進化更替,從宇宙虛無一片的混沌狀態,到萬物生長,進化演替,再到若干年后太陽能量耗盡,萬物在歸為虛無一片,無時不刻的充斥著這個簡單的道理。
一本關于道教修行介紹的書籍《大道行-訪王力平先生》,從中窺探了道家吐納修行的一二法門,并由此去深層次的去接觸感受道家思想在日常生活的應用。記得曾經看過馬云的一個演講,他自己說道,“別人老覺得我神神叨叨,我自己研究儒家、道家、佛家和基督教的思想,不是因為我相信它,而是我要知道它是怎么樣的,通過怎么樣的思考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或許這也是我自己接觸學習道教的修行法門和思維方式,不是為了迷信去進行繁文縟節的宗教活動,而是通過這種形式,去深層次感受道家的思想,讓自己生活的更好。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在書的文字中,給我打開新世界的感覺是非常奇妙的,仿佛自己身臨其境,而自己對于新世界的好奇心一旦被激發,就再也無法守住,它在接下的成長歷程當中以種種方式會給我呈現出來,不以功利性的得與失去評價,那些經歷中都會有書的力量。
看《知性合一王陽明》,了解陽明先生的心學,平常大家都說要知行合一,自以為就是知道了方法就要立馬去行動,要言行一致的意思,讀完這本書才知道,知性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只有找到并遵循自己的良知,復雜的外部世界就會變得格外清晰,致勝決斷,了然于心。
這是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力量,這個力量幫助他在江西農場剿滅盤根錯節的土匪,完成圣賢之路的自我革新,留下了“我心之外,別無他法”千古傳唱。
都說買單反窮一輩子,買Kindle富一生,在2016年末入手了自己的第一臺kindle,開始了系統的看書之旅。開始在亞馬遜上買自己喜歡看的書,自己看的圖書類別也逐漸多了起來,《喬布斯傳》,劉念慈的《三體》全集,林語堂的《京華煙云》、《風聲鶴唳》、《愛與諷刺》、《從異教徒到基督徒》、《紅牡丹》,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輩子》,吳軍的《大學之路》,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彼得·梅爾的《有關品味》,武志向的《巨嬰國》,王力平先生的《行大道》等。
看書確實讓自己在思想見識上得以提高,不能足下行萬里的條件下,先讓自己的思想跟隨者這些作家飄向遠去,歷經沉淀。看書也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去和先賢大德交流溝通,因為在看書的時候,只有你和作者,通過書本文字的媒介,得以一窺作者的人生經驗。
書中自有黃金屋,在自己的看書過程,確實不知不覺的會提高了自己的見識和思考閱歷,把自己的大腦比作電腦電腦操作系統的話,也是通過讀書的方式進行升級。
此生愿與書作伴,讀書,寫作,鍛煉,三者誠然不可辜負。在信息轟炸碎片化的時代,安下心來,讀一本書,讓生活充滿趣味。
接下來一個月自己將要讀的五本書,請各位看官一品,同時也借此督促自己。
1、喬治·奧威爾的《1984》
2、清崎、萊希特的《富爸爸窮爸爸全集》
3、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
4、王欣的《在不安的世界安靜的活》
5、黃石公的《素書》
如果你有什么好書推薦的話,也歡迎你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