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歷了好多的失敗,我也慢慢地體味到了塞翁失馬的道理,福倚禍,禍倚福,有些事情表面不是很好,實際上在給你打擊的同時又很好的激發了你的內心的某種力量;表面上很是幸運,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你從來沒有想過的煩惱。
我總是聽到有些人勸自己佛系一點,干嘛那么斤斤計較呢;還有一些人胸懷大志,卻總是抱怨不斷,每天在朋友圈發泄著自己的不快。我們沒有辦法去評判什么,也沒有辦法去改變什么,可偏偏就是這樣,有些人就受著他們的影響,朝著她們的方向發展,慢慢地,變得和他們一樣,是福是禍,不能想象,可能有人因此得到了什么,也有人因此失去了什么。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只是沒有辦法回想當初的你討厭過什么,因為你已經變成了自己所討厭的人。
無法回首過往,因為你很害怕,原來你曾經擁有。
到底什么是禍,可能在普希金的眼里,是絕望的前途,在杜甫的眼里,是戰事不斷,流離失所,在余光中的眼里,是常年與祖國隔著長長的海峽。但在這禍的背后,才焠出了他們心中的火花,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安慰著每一個失意的人;杜甫的“三吏三別”成了千古絕唱;余光中的鄉愁誦哭了多少臺灣兒女……他們的故事,讓人同情,他們的才情,讓人仰慕。我們所記住的是最美的詩歌詞話。所凝望的是他們沉重的面容。
福兮禍兮,沒有人能給出二者的明確界限,在我眼里,他們是相互交融的,你看到的結果可能只是他們調皮作怪,在和你開玩笑,你所要做的就是認清自己,踏實做事。
沒有誰是天生的預言家,沒有誰會死在未來的黑暗里,因為未來沒有黑暗,只有光明。你所接受的痛苦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幻化成你的微笑,陪你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