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這是古往今來亙古不變的真理!作為一個人,不管你是否活的成功自在,又或者你活成了一個人物,都免不了吃東西。從近代史文明史來看,食物種類的遞增與創造,也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延續與發展,是食物見證了時代的進步,進而讓他們在閑暇之余去發展他們的精神追求。所以說,食物是人類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與根本。
對于這兩個字,平時是不會有過多疑問的,其實想太多難免有些無聊。
在生活中,我聽到最多的就是討論美食。比如我們去某個地方旅游,會覺得那邊某個特色某個招牌讓人流連忘返;日常朋友聚會之類的,會找商業區某家好吃的餐廳。這是對于美食的追求,重在美味;美味之余,讓人心靈愉悅,配點美酒,更是錦上添花;人內心深處的靈魂緩緩釋放出來后,暢所欲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這是一種進階的美食享受過程,更多的是偏向于精神層面。其實可以看出,以討論美食為主的,美味有余,高談論闊為上。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呢?
昨天我準備一個人去吃麥當勞,屁股剛粘上凳子,腦海中閃過一個疑問,“我們吃東西的目的是什么?”其實我很早就想過這個問題,正如上所說。
但其實我吃東西的目的特別單純,沒有多大的想法,能讓我吃飽就行,當然你的食物要讓我下肚的原始欲望。跟身邊的朋友不同,我對于美食的追求并沒有那么大,對我來說,吃是為了讓自己有能量維持自己所有的生命活動,僅此而已。所以,每次對于聚餐這類事情,類似于某家美食餐廳吃飯,我都不太感冒。
也許我有輕微胃病的關系,曾幾何時,年輕氣盛,傷了胃粘膜,饑腸轆轆的時候對于油膩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太敢碰,一旦吃了可能就會難受好幾天,更加影響食欲。
所以——
我對于食物的認知只有兩點。
第一,先能夠“安撫”我胃壁,就如嬰兒般吹彈可破的肌膚來觸摸我滿目蒼夷的胃壁;
第二,暖胃之后,讓“溫柔”的食物充盈我的胃部空間——果腹感。
其實這是對于食物最基礎的訴求,這正是印證了我的思想,繁事化簡——想要擁有幸福就必須拋棄一切拾取簡單;食物真正的幸福感來源于它本身,自身對于食物訴求滿足;而非外界因素,價格、就餐環境、餐廳檔次。
也正如這個社會現象,當你被這個花花世界迷亂了雙眼的時候,反而令你找不到真正的愉悅感——越簡單越幸福。
食物對于我而言,它是一種幸福,更是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