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107期“晚”專題活動。
題目來自于《云中的風箏》,是周深的一首歌,歌詞如下:
十幾歲那年想離開鄉間
去山的那頭海的對面
你沒說太多就送我走遠
笑著揮手紅著眼
故鄉的風啊繞過舊墻檐
千萬里吹到我的身邊
它載著多少迢遙的思念
卻沉默不發一言
飄落在肩頭的雪
也染白你的鬢邊
我這只風箏不怕飛太遠
你始終牽著我的線
這世上所有離別
為何都不能晚些
沒能握住的那漫長歲月,流失的不知也不覺
是不是上天,看苦海人間
才讓你提前,就此長眠
而我卻注定,一生都虧欠
欠你無數個團圓
恍然中看見,昔日的童年
暖黃燈光里,飄出炊煙
你等我回家,守在那門前
多想回到那一天
有一次我在唱周深的《云中的風箏》的時候,把自己唱哭了,朋友說我唱這首歌的時候感覺和原唱周深理解到了同一種東西,一種悲憫情懷,她當時聽的呆呆的,錄完后又反復聽了好幾遍,看來我當時的情感很是洶涌啊。唱完后,當時我還在這首歌的旋律末尾加上了自己的臺詞念白:“是不是上天,看苦海人間,子欲養而親不待”。朋友聽了很喜歡我的這句念白。
“是不是上天,看苦海人間”,同樣是《云中的風箏》的歌詞,是最高潮部分,這是點睛之筆,也是我對于這首歌情感理解的最精華的部分,“世人皆苦,還有什么不能原諒呢?”唱完后,我寫下了關于這首歌的一句感悟。可惜的是,在這句最點睛最高潮的部分,我忽然緊張了,忘記了以情帶聲,一心想著這是重頭戲,就是這句毀掉了,除了這句最要緊之句,其它句子都比這出彩……
閑言少述,其實這首歌的情感,無數人有不同的理解,而我為什么要翻唱這樣一首歌?因為之前看我很喜歡的微信公眾號的一個真實故事:
孤單的老父親一個人孤零零的生活,妻子和他離婚,搬走了幾乎所有家產,女兒因為誤會他,在結婚以后一次也沒有回來看過他,甚至在婚禮上,也沒有邀請她的父親。
可是父親卻如此的思念女兒,他是一個木訥口拙的人,他不好意思直接說想念女兒,卻變著法的想要女兒回來,寫到這里我的淚水已經下來了,我記得他經常說的感覺,類似是:
“我養的狗長大了,你回來看看吧。”
“我想看看我的外孫了。”
最后他甚至帶上了一絲祈求,但是仍是木訥口拙的,她的女兒內心如同石頭,說“再晚點吧,再晚點吧……”
最后,老父親一個人孤單的死去了,因為沒有親屬,他的尸體過了好幾天才發現,當警察通知他女兒來認領的時候,女兒得知了死訊,卻不耐煩,仿佛這只是一件小事,卻打擾了她原本的生活軌跡似的。來到現場后,她的臉上全無一點悲傷之色,甚至還調侃的說了一句什么……最后把警察激怒了,指責她沒有心,她聽了,立刻開始撒潑打滾,歷數她父親的錯誤……原來她懷疑她父親出軌了,所以一直不能“原諒”他。
面對老父親的慘死,民警卻意難平,為他調查出真相:原來當時出軌的,不是老父親,而是,這個女兒的母親。
所以在他死后過了好久,他的女兒終于問出了一句在民警無數的辦案現場家屬都會問出的那句話:“人死的時候沒有痛苦吧?”一句太晚的關心。
任憑老父親的女兒如何的冷硬,但是卻深深的打動了我。我替她的女兒悲傷,關于我唱的《云中的風箏》,聽過的最感動的一句評論是“這位父親想說的話,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感情你都替他唱出來,他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的。”如果我真的能用歌聲和藝術融化人們心中的堅冰和高墻就好了,我一直認為這是藝術的本質之一,就像有一位樂評人說周深“他的歌聲不在于唱功多高,技巧多好,而在于他善于用歌聲和聽眾建立情感上的鏈接。”
這世上所有離別,為何都不能晚些,希望世間的關心和善意,都不要太晚,世人皆苦,還有什么是不能原諒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