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回答對我來說是進行時。女兒八歲,兒子六歲,都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學中文這件事,應該說從懷上寶寶開始就提上議事日程了吧,也走了很多彎路。到現在兩個孩子的中文水平和國內同齡孩子自然完全沒有可比性,和其他海外出生長大的同齡孩子比,應該是處于中上游。最大的體會是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中文學習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語言,對小朋友最省力的方式當然是自然習得。但是在國外缺乏中文語境,自然習得有賴于家長人為創造中文環境。所以海外小朋友學中文的第一步,是家長讓小朋友盡早接觸中文。光是堅持在家只說中文,遠遠不夠,因為日常用語覆蓋的語言內容太有限了。而且在家只說中文,其實也有弊端,我后面再說。為了創造人工中文語境,漂洋過海來到我家的中文童書之多,堪比一個小圖書館。我覺得小朋友的中文學習,是從睡前故事都是念中文童書,電視都是看巧虎之類的中文動畫開始的。海外孩子學中文和國內孩子學中文最大的不同,在于國內孩子學中文基本上是掃盲模式,認字就好了。海外孩子學中文,首先是要學習語言,會說會聽懂,否則認字根本沒有用。我走的彎路之一就是用悟空識字這種識字軟件教女兒認中文字,指望她會多少中文字了就能自己閱讀。實際上在聽說讀寫這四項語言技能中,能聽懂是首要的。沒有聽懂為前提,其他技能的學習都會是事倍功半。
自從發現了喜馬拉雅以后,人工中文環境也包括喜馬拉雅上下載中文故事,一上車就扔手機給娃自己聽。
這個人工中文語境,在小朋友上小學前,在我家還是挺成功的。雖然兩個小朋友都上英文全日幼兒園,但是上小學前一直是中文比英文好。看電視要求看中文版的米奇和多拉,雖然同時也有英文版的。
我家兩個小朋友都是四歲多的時候開始中文啟蒙。只是認字,不包括寫字。給女兒啟蒙的時候我還沒有認識到海外孩子學中文不是掃盲,所以簡單地指望靠識字軟件認識足夠多的漢字后女兒就能進入自主閱讀,自己學習提高的模式。結果在悟空識字上認了兩三百字就進入了瓶頸。第一游戲都很重復單調,女兒很快失去了興趣 ,要靠威逼利誘才肯繼續學,甚至有時候威逼利誘也不管用。第二新字很快超出了女兒聽說的詞匯量和理解范圍,所以新字根本就記不住。我試遍了幾乎所有的識字軟件,結果大同小異。
反省之后,我改用四五快讀作為小朋友的識字啟蒙。 女兒發育比較早,四歲半的時候已經比較有專注力。這套書先教娃認上幾百個字。當然不能指望這些字娃都能記住,但是先認一遍,后面學習中文的時候,基本上就熟字很多,生字很少,學起來會比較容易。四五快讀只認字,讀短句短文,不寫字,沒作業。女兒能專注就比較合作,每天十分鐘就夠了。兒子發育晚,不太合作,我經常被氣得吐血三升。不過磨磨蹭蹭地,上K前,兩娃基本都學到第四還是第五冊,大概有三四百個字過了一遍。與此同時,給小朋友講睡前故事的時候,我會開始讓娃念其中一兩句,逐漸過度到念第一頁,第一頁和最后一頁,一人念一頁這樣。
我女兒五歲上小學的時候,我正式開始系統地教她中文。正式系統教的意思,就是使用一套中文教材,除了聽說讀,也開始寫字做作業。
這里說一下中文教材。研究了國內小學的語文課本后,我果斷放棄。對國外的小朋友來說,一是程度太難,我們這種每天不打算花超過半小時學中文的情況下,根本跟不上。二是意識形態和國外的社會文化環境相差太遠,小朋友沒法理解。
以下都是專門針對海外華裔孩子學中文的教材。每套教材都帶練習本,在每課課文結束后,都有相應的已經編排好的練習給小朋友做,很適合家長自己教中文,很省心。
- 暨南中文,在網上可免費下載。中文 這套教材是國內編的,所以意識形態的東西也很多。教海外的小朋友有時候比較費勁。比如有一課游香港,主要講的是香港回歸中國和香港特區特首啥的。女兒學這課的時候還不到八歲,根本沒法理解。另外作業量非常大,難度編排也不是很合理。雖然我對女兒的作業完成數量和質量都睜眼閉眼,每天做作業也不會超過半小時,但是女兒還是經常會造句說“我最不喜歡寫中文作業。”這套教材原定的進度是一年兩冊,共十二冊,六年學完。但是海外中文學校用這套教材的,基本都是一年只教一冊。
- 馬立平中文教材。可在這里郵購。Heritage Chinese 馬立平中文教材的最大好處,我覺得是這套教材本身就相當于一套中文進階閱讀材料。每課課文都自帶數篇長短難易相當的閱讀資料,前面課文中學過的字,在后面閱讀材料中會反復出現,自然而然得到復習和加強。閱讀材料中也會出現個別生字,幫助學生通過閱讀擴大詞匯量。馬立平教材也自帶電腦作業,對小朋友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這套教材的最大特色呢,是低年級不教漢語拼音。馬立平中文教材的手寫家庭作業量,比暨南大學少很多。手寫家庭作業比較單調,頭一兩年基本就是抄生字。不過它的家庭作業其實還包括了認生字卡片,用字塊拼文等等。我對馬立平中文教材作為進階閱讀材料的價值非常推崇,所以在沒有用來做教材的情況下,也會用來做為小朋友的補充閱讀材料。
- 美洲華語。可在這里郵購。美洲華語 美洲華語有繁體注單號和簡體漢語拼音的不同標本。這套教材,充分結合了北美語言學習的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作業量是最少的,作業方式是最豐富有趣的。課文的編排也是最貼近國外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的。但是美洲華語明顯進度更慢,文字更淺。
- 雙雙中文。可在這里看這套教材的樣篇和郵購。Shuang Shuang Chinese School 這套我沒用過,不能給出詳細意見,希望有用過的朋友能夠補充細節。
這些教材中,馬立平教材最符合我當時的小朋友中文學習的理念,那就是進階閱讀,不學拼音就不會有拼音拐杖的問題,重視聽說讀,寫字只是學習手段,不期待小朋友能手寫中文,期待小朋友有一定中文基礎后電腦拼音輸入作為中文書寫手段。
雖然長遠目標來說,我的期待值是小朋友用電腦拼音輸入作為書寫手段,但是作為學習的過程,一開始我還是希望課本要求的生字小朋友能夠聽寫。馬立平中文學完第一冊后,比較困擾我的問題就是聽寫基本不可能,因為每個生字練習的次數太少了。這里就要說到期待值的問題了,我自己對小朋友中文學習的期待值是不斷調整的,總的來說,調整的方向是不停往下。總之,當時因為聽寫的問題,我換了中文教材,改用暨南中文。那么大的作業量,難為我女兒基本上也都寫了。但是第一冊聽寫勉強還行,后面也都是邊學邊忘。所以我現在完全不聽寫了。兒子更是從來沒有聽寫這回事。
馬立平中文的很多作業,是要求家長帶孩子做的。暨南中文的作業可以由孩子自己完成。女兒后來課外活動越來越多,在家里沒有時間做中文作業的情況下,可以在課外班(after school care)自己做也是我堅持了近兩年用暨南中文教材的原因。不過現在打算新學年開始換回馬立平中文課本。越到比較高的程度,暨南中文和小朋友所處環境脫鉤越嚴重,學習也更困難。
我兒子上小學的時候,我也打算開始給他開始正式系統的中文學習。我兒子發育比較慢一點,專注力和精細動作能力都比我女兒同齡時差很多。當時給他選教材,最主要的標準就是他的學習負擔輕,作業少,所以最后挑了美洲華語。實際使用中,發現還有上面提到的其他好處,比如生動活潑的作業形式,緊貼小朋友實際生活的課文內容。所以我現在一般都會推薦美洲華語作為教材,馬立平中文作為補充閱讀材料。
作為雙職工家庭,兩個孩子都上完全是玩的課外班,大概六點也能接回家,九點半就要上床,還有很多其他事情。所以中文作業我希望兩個小朋友能在課外班寫,每天不超過半小時。沒有家長督促的情況下,完成情況波動很大。不過總的來說,進度比中文學校快。
兩個孩子目前的中文水平:女兒前一陣我用網上找到的漢語標準化考試給她測了一下,比較輕松通過三級。視頻和國內的親戚中文交流比較順暢。能夠自己基本讀懂貝貝熊。但是因為英文閱讀比中文流暢多了,所以自動自發地去自主閱讀中文基本是不太可能。寫就還是不行,學過的字仍然提筆就忘。兒子呢,很慚愧地說,我沒有在女兒身上花的功夫多,目前按步就班學到美洲華語第二冊,可以磕磕巴巴地讀可愛的鼠小弟。
下面的計劃:目前為止小朋友對學中文有喜歡的部分,有不喜歡的部分。媽媽講中文故事,手機上聽中文故事,電視上看中文動畫,這都是娃喜歡的部分。學自己沒法理解的課文,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中文作業,是娃不喜歡的部分。但總的來說并不抗拒學中文,對自己能讀中文還是挺驕傲的。所以呢,打算繼續堅持下去,看看能堅持到什么時候。我的希望呢,是娃的中文能夠學到可以看進去有趣的中文讀物,然后中文的使用(閱讀,上網,社交平臺交流)成為娃生活的一部分。這個目標可能挺難達到的。如果達不到,那么通過年幼時的中文學習,也打下了對外國人(兩娃的身份認同都首先是自己是加拿大人)很好的中文基礎,將來需要的時候,學起來會比較快。
最后再說說我對中文學習的一些觀點和想法。大家可以看到這些想法都是不斷變化的,將來可能還會變。
中文學習的優先級
娃首先是個人,成長目標是身體健康,生活愉快,自立自強。在加拿大出生長大,學不學中文對這個目標沒影響 。所以中文在我這里優先級并不算高。不過我覺得父母都說普通話的家庭,學中文的成本其實挺低的,干嘛不能學一點是一點呢。另外我自己除了中文母語外,還學過德語,當時達到了在德國大學上學的水平。英語呢,現在是我的生活和工作語言。但是這兩門語言,對我來說最難的都是聽說這兩部分。英文口音重影響交流,成為我在國外工作發展中最大的問題。所以我另外的理論是小朋友小時候接觸的發音元素越多,長大以后學外語的能力越強。所以我家小朋友中文英文法文都學一點,現在兩娃小舌音都發得很溜,比笨老媽強多了。中文雖然跟老媽學了一口不辨前后鼻音,不分卷舌的非標準普通話,但是四聲都掌握得很好,說中文不象小洋鬼子,還是象個中國娃。我覺得他們長大以后如果需要學其他語言,一定會比我自己順利很多。
除了中文之外,對小朋友身心健康發展很重要的其他課外活動也很多,作為媽媽來說,也必須有所取舍。所以中文學習目前在我家是努力爭取每天都至少能接觸幾分鐘,但是學習目標,進度都在不斷調整。
中文學校
我家小朋友沒有上中文學校。沒上中文學校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對中文學校的進度不滿意。剛開始教娃學中文的時候,我的目標是英文自主閱讀前中文能自主閱讀。國外中文學校普遍進度慢,英文能讀harry potter的娃,中文可能小蝌蚪找媽媽還讀不下來,對中文學習能有興趣才怪。當然結果大家也知道了,這個目標并沒有達到。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本地沒有找到我從教材到理念我比較認同的中文學校。臺灣人開辦的中文學校都教繁體字和注音符號。其他中文學校很多是一年才教一冊暨南中文的。還有進度不錯的中文學校,但是看起來非常象國內的學校搬到加拿大,很懷疑我家自由閑漫的娃能適應。
如果能找到比較好的中文學校,比如使用馬立平中文教材,教學風格又比較貼近北美的,我是非常建議送娃上中文學校的。如果能有教中文的課后班,就更好了。我家小朋友不上中文學校其實是很無奈的選擇。這幾年學下來,我自己覺得中文沒有比中文學校學得差,也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個選擇不算錯誤吧。
拼音拐杖
先學拼音,還是先認字,大概仍然是個很有爭議的問題。正方主要觀點是學會拼音小朋友可以通過閱讀帶拼音的讀物自主學習,反方主要觀點是很多小朋友只認拼音不認字,丟掉拼音拐杖就不會讀了。對國外小朋友來說,還有一個可能的問題就是拼音學習和母語學習差不多是同一時間,容易混淆。
容易混淆我可以肯定地說不是一個問題。我家小朋友英文法文閱讀一起學的,都是自動切換。拼音沒學過,但是自己蒙了個五六成。如果說混淆的話,是會用英文的發音來蒙漢語拼音的發音,但是馬上自己也知道不對。
我以前是不用先學拼音,認字最重要那一派的。畢竟絕大多數的中文書都不帶拼音。但是現在我的觀點有所改變,覺得其實先學拼音挺好的。拼音拐杖這個問題,我覺得如果小朋友不是局限于課本和注音讀物的話,其實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但是學會拼音之后,對于寫字嚴重落后的海外小朋友,就多掌握了一條用中文書寫表達自己的方法。做作業造句,也可以用拼音代替不會寫的字,不用象馬立平課本上那樣造句讓小朋友想,家長寫了。
學好中文的關鍵
在沒有中文語境的情況下,我覺得方法,課本之類都不是關鍵,關鍵是必須持之以恒,每天小朋友都有一點中文學習的時間。不一定是讀課文做作業,可以只是一起猜一個中文謎語,可以是看一段中文動畫,可以是親子共讀一本中文童書。不過這也是最難做到的。我自己的經驗,堅持得比較好,每天再忙再累也抽五分鐘和娃一起學點中文的時候,娃的中文進步會比較快。太忙太累不能堅持的時候,那就別說進步了,退步起來絕對一日千里。
持之以恒當然也必須包括系統地學習一套中文教材。通常大家會說只要能堅持,用哪套中文教材無所謂。但是不同的中文教材,能夠堅持的難易程度也不同。所以用哪套中文教材其實是有所謂的。當然這要根據自己和孩子的情況。我朋友用的是我不愿意用的人教版中文教材,她的孩子是我女兒的好朋友,中文比我女兒強多了。但是她家每天中文學習的時間絕對不止半小時。所以對她合適的教材,對我不一定合適。
怎樣讓中文課本變得容易
閱讀,閱讀,閱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對海外小朋友來說,閱讀不一定是非要小朋友自己讀,他們會有非常大的挫折感,非常抵觸,從而對中文學習失去興趣的。從親子共讀開始,不只是學中文,也是和小朋友一起沉浸于美麗多姿的童書奇幻世界之中。我相信我的孩子長大以后,周末早上和媽媽擠在媽媽大床上暖暖的被窩里,聽媽媽講一個又一個美妙的故事,會永遠是他們對家,對母親最溫暖最美好的回憶。
而通過閱讀,小朋友擴大了詞匯量,增強了理解力,也和很多漢字成了熟人。我兩個孩子用的教材雖然不同,但在學習每篇課文的時候,共同的一點就是這課的生字他們已經有一半以上的字已經認識了。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中文學習的難度,小朋友不容易有挫折感。
小朋友在家必須說中文嗎?
我沒有要求小朋友在家必須說中文。其實我和我先生在家也很多時候是中英文夾雜。我覺得小朋友的成長環境,想說的話必然會有一些只知道中文,有一些只知道英文,就像我們自己一樣。自己都是中英夾雜的情況下,要求小朋友必須說中文,好象不太公平。另外對我來說,和小朋友保持交流的暢通,才是最主要的。我不希望因為要求小朋友在家必須說中文,導致小朋友因為表達能力不夠而閉嘴。另外如果小朋友沒有其他人工中文語境來擴大詞匯量和語言深度的話,家里的日常交談比較局限于吃喝拉撒睡,對學習中文也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小朋友中文夠好的話,用中文表達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家小朋友目前來說,和外婆,姑姑說話會自然而然說中文,和父母說話中英文都有,兩個孩子自己交談也是中英文都有。
小朋友必須學寫字嗎?
有朋友說不要求小朋友學會學漢字,只要求小朋友能夠閱讀,那是不是可以不寫字了呢?畢竟愿意寫中文字的小朋友很少。我自己的經驗是,不寫字光認字的話,到四五百字的時候會出現瓶頸,形近字小朋友很不容易分了,而且認新字會越來越困難。我的理解,寫字不是為了將來小朋友能夠用手書寫,而是為了幫助小朋友理解漢字的結構,造字方式,更好地區分形近字,認字才能認胡更快更準。所以我覺得一定數量的抄寫生字是中文學習不可缺少的部分。
學中文真是路漫漫而修遠兮。這里算是我上下求索的一孔之見,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