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二,在一系列小的機緣促成下,意識到最近的許多困惑都可歸結為一個根本問題:我需要理清楚自己的價值觀體系了。抽絲剝繭之后,目前能充分表達我最底層信念的一個詞是:赤子之心。
之前看到Susan K.的文章里說到她對自己生活信念的思考。在佩服之余又略有點忐忑。覺得自己的閱歷和知識積累都不夠,談價值觀或思想體系會不會有點不自量力。但通過這一年來以寫作訓練營為契機,與yuling和小葵輔導員的交流,以及小伙伴們推薦的心靈寫作等好書,讓我的閱讀從單純的求知,轉變為自我思考相結合,并體會到寫作來挖掘自己心靈荒野的吸引力。再通過持續鍛煉身體的成功經驗,體會到將書本直接應用于自身的成就感,然后體會到素食、游泳、跑步、囚徒健身這些給自己帶來的身心改變。在這過程中,我對自己業余時間的安排更有規律,也愈加清晰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狀態。同時也體會到,運動從本質上來講是一個人的事情,而且越到后面越是一種本能的力量,并不需要所謂堅強的意志去支撐。總體來講,我更加學會了跟自己相處,能夠知道自己獨處時要的是什么。
再聯想古人所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需要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系,然后像同心圓一樣逐漸擴展,再理清自己與外界環境、與熟悉人、陌生人的關系。所謂治國和平天下,并不是要去做皇帝征服四海。而是意識到,自己的每一點意志和行動都與外在的環境和人物發生牽連。甚至這種牽連會擴展到自己所看不見的空間和時間,這也許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平天下”。當我理清楚了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關系后,鍛煉就不僅是與時間的一種逆向賽跑,也是感知周圍的涼風、夜空和水這些不同介質的無聲對話。當我意識到自己與食物之間的關聯,除了美味、健康以外,還有慢慢咀嚼時安靜的感覺,還有素食帶來的適度饑餓感和神清氣爽的狀態。實際上這些都像在海面上落下的雨滴一樣,看似只影響周圍的很小范圍,從長遠看卻會與整個海面發生關聯。如果唐代的人們就像現在一樣揮霍資源,我們今天還有條件可以趕時髦一年換一部智能手機嗎?柏拉圖和李白對我們的意義何在?我們一代一代人反復研讀他們的著作,難道不是一種遙遠的對話,一種生活的傳承嗎?
可是盡管有上面的覺悟,還是不能解決我面臨的實際困惑,我希望有更多的錢和時間來發展自己的志趣追求,希望把時間投入全心熱愛的事情上,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認可。我希望可以從容應對各種人生舞臺。這些當然需要知識和物質各方面的積累,但是無論我是否已經或正在成功,或者一生都將難以達到預期高度,我都需要理清支撐自己人生的最底層信念了。就像金字塔的底座,無論上面有多高,都回避不了底座的問題。
那么三十而立,在價值觀方面來說,就是該找到人生多種面向的底座支撐了。而且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并不是一句精煉的名言警句所能代表,也不大可能通過苦苦求索然后突然開悟。就像當年對著竹子“格物致知”,不眠不休以致病倒的王陽明。相反,價值觀就是一直伴隨我們成長的內心的聲音,由時隱時現,到越來越強烈,直至成為我們人生的最強音。無論實際境遇如何,都成為人生的支點,正所謂: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按照上面的標準檢視,我排除了諸如誠實、善良、勤儉、上進等詞語,盡管這些品質我都可能有些影子,但顯然都不是內化為足以支撐整個生命的信念。雖然不可否認一直存著“作世間一等人,做世間一等事”的執念,但我也不敢用宏圖大志來武裝自己。
無獨有偶,在最近兩次看到叔本華的哲學。一是Susan K.在文章中提到了叔本華的哲學。二是在小伙伴分享的作者為@劍飛的思考@的另一篇文章,提到了叔本華的《美學論集》。有句話真是振聾發聵,叔本華說:讓自己沒有思想的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在空閑的每一分鐘馬上隨手拿起書本。這種習慣解釋了為何死記硬背的書呆子變得比原來更加頭腦簡單和愚蠢。這些機緣都令我更加清醒認識到,答案不在書本中,我需要靜下心來梳理。
再次回到原點,我只敢放言,目前在自己獨處方面略有心得。目前培養的習慣都為自己積累了可以復制的經驗。例如:從五公里跑步開始,循序漸進完成了半程馬拉松,接下來充滿了對鐵人三項賽的期待;從學會蛙泳開始,對其他三種泳姿,甚至自己第一個混合泳都充滿期待;還有對寫作馬拉松的期待等等。這些成功的經驗都有兩個共同要素,一是誠實不自欺地面對自己,二是感知自己與某樣事物產生了新的關聯。可以是全新的事物,也可以是對以前熟視無睹事物的重新發現。
我想“誠實面對自己”就是價值觀的起點,也是一顆赤子之心的本源。這種內在的充實就像生命之泉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它帶給我們的是緩緩流淌但卻綿長溫暖的充滿希望和喜悅的情感。在這樣的狀態下獨處,并不需要排遣孤獨,也不需要借助美酒佳肴和燈火輝煌來營造快樂,甚至也不需要用書本來填補頭腦的空白。剛好讀到《傅雷家書》里的一段話: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之心,除了純潔清新的心靈,還有建立在了解自己了解別人基礎上的愛。希望繼續探索更多生命的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