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先生一起看《前任3:再見前任》,看完以后問先生作何感想,先生仔細思考了一下說,電影里有幾個搞笑鏡頭還比較出彩。再問,其他的呢?答曰,沒了。然后又低下頭玩手機去了。
事實上,先生在整個觀影過程中都與手機為伴,偶爾才抬頭看看劇情,我倒是認真看完了全場,對電影里有幾幕鏡頭印象還頗為深刻。
小姑娘王梓忍著眼淚對孟云說:“大叔,你人特別好,但我總覺得像是自己撿了個大便宜,因為是林佳把你變得這么好的。”小姑娘眼里的淚水簌簌地往下掉,難過得讓人心疼。
我想起我和先生在一起的時候,他生活健康,熱愛運動,跑得了全馬,也玩得轉騎行,重要的是,溫柔體貼,做得一手好菜。有一個知乎問題是:“你為什么喜歡烹飪?”在一千多條回答里他只贊了一個答案:“想做給愛的人吃。”身為大學同系同學,我曾在QQ空間看到過他轉發學做菜的帖子并@前任,也在微博看到過很多次他濃情蜜意的秀恩愛,他們倆是我們眼里公認的默契合拍的一對,也是我們認為應該會走到結婚生孩子的一對,可是,最終他們還是因為現實而分開,令人詫異。
再后來,我出現在先生的生活里。和先生從相互了解,到在一起,再到結婚,我都相信,先生現在的好和過往的經歷不無關系,可是我卻從沒有過“撿了個大便宜”的心酸感。
我想,可能是因為先生的態度讓我打消了這樣的疑慮。我從未在先生眼里看到過對過去一絲一毫的留戀,即便是在看這種分分鐘就能勾起前任情結的電影,他也從不入戲,甚至常常出戲做自己的事情。
對于過去,先生總是很坦然,哪怕是曾經想過要共度一生、不惜為之對抗自己父母的人,現在也絕不能讓他在夜里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更不會閑來無事憶苦思甜。他曾和我說,從前那段感情走向那樣的結局是因為兩個人都太幼稚,互相陪伴嬉鬧多過于共同成長,扛不起現實的壓力也就必然會被其壓倒,他也常和我說一句話:“錯過的人肯定有不對的地方,對的人永遠不會錯過。”而我想,王梓之所以要離開孟云,也并不是真的因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孟云的好是林佳造就的,而是因為她總能在孟云的眼里看見林佳的影子,彼時的孟云并不是她那個對的人。
這部都市愛情電影破下了十個億的票房,說明它真的戳中了很多年輕人的淚點和痛點。年輕的心不懂什么是愛,卻要一次次去嘗試其中的滋味,體驗了痛苦、失落和遺憾,然后再在電影里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可是,真正的愛絕不是電影里那個模樣。
孟云和林佳從一無所有到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兩個人在事業上成長迅速,可是在感情里卻都止步不前。他們真正愛的其實并不是對方,而是自己。因為太愛自己,所以不愿意設身處地地體諒對方、挽留對方;因為太愛自己,分手后,兩個人盡管痛苦不堪卻仍不肯低頭認錯;因為太愛自己,所以想要找新的對象來填補心中的空白,卻不管這樣的行為會否給他人帶來傷害。他們演繹出了現實生活中很多真實的感情狀態,卻也是畸形的感情狀態。
很多人說,孟云和林佳五年的感情無疾而終,陪伴自己成長的人卻沒能陪自己到老,太過遺憾。而我卻以為,錯的不及時止損,對的永遠只會在路上。只有當人們意識到愛情里必須包含有互相包容、互相體諒、共同成長時,對的人才會出現在眼前。每一段經歷都自有其意義,我們要讓錯的錯得有價值。
也有人說,影片最后林佳和他人結婚生子,多少有些委屈心酸。我想起金玟岐的一首歌,名字叫《新娘阿花》,歌詞就是一個故事,唱的是二十八歲的阿花經歷了感情的起伏,最終相親嫁給了合適的阿發。歌里寫道:
就算王子不是騎著白馬/也值得去擁有幸福啊/少女的夢就寄存在昨天啦/那些愛的代價扎成捧花拋出去換個新的她。
而歌詞的最后一段描繪的是一個頗為溫暖的畫面:阿花今年六十八/她最近愛上了種花/阿發清晨買早餐回家/豆漿熱熱的開霧花。
也許就像歌里所表達的那樣,等到我們垂垂老矣,我們回顧這一生,那些陪伴過的三年、五年,確實不算短暫,但與一輩子都在成長的漫漫人生路相比,也終究只是一段經歷而已。而身邊這個真實存在,一起構筑半載記憶的人,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感謝的人。對的人不會用離開讓我們學會成長,他們會陪伴我們長大,給我們前行的力量。
我的先生學會做的第一道菜,不是因為我,我也沒能品嘗到那道菜的滋味如何。可是在相處的這幾年里,只要是我想吃的,會的他就做,不會的他就學,他始終沒負了他點贊的那句“做給愛的人吃。”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堅持做他說的“對的人”,漫漫長路,我們不離不棄,彼此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