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說的張老師,其實就是我在《老張》這篇文章說過的老張的女兒,她是一位老師,在鎮上教小學。她的班級人數很多,100多人,她又是班主任,家里有兩個孩子,大的上高三了,小的剛上二年級。平時忙于家庭和工作,她很少進城。可是今天她必須進城一趟。
說起這事兒,還真有點怨老張,自己只知道去建筑工地掙錢,明明自己都70多歲了,還不服老。老張整天不在家,老伴兒得了病,有兩個月了,對他說了,他總說:“我再干幾天活,我再掙點錢。”這次,老張的老伴兒生氣了,親自對她當教師的女兒說:“妮,我這眼前總有像小蛇一樣的東西在掛著,擋住我看東西了,還有很多像蚊子一樣的東西飛來飛去。”
聽到這話,張老師慌了,眼睛生病可不是小事,必須盡早看好。可是去哪里看呢?張老師任教的鎮上有一個診所的醫生會看眼,并且相當有名氣。
一個周六下午,陽光明媚,張老師洗完衣服就騎著電車飛快地回娘家了,她要把媽媽帶到鎮上看看。在家里照顧孫子孫女的張媽媽,看見大女兒回來了,臉上露出了笑容。當聽說女兒是帶她看眼的,她更高興了。
張媽媽坐在女兒的電車后面,望著田野里綠油油的麥苗,對女兒說:“明年還是好收成。”聽到這句話,在前面騎車的張老師也樂了,是啊,媽媽家收麥子多了,也能賣錢。
張老師和媽媽兩個人邊走邊聊,不知不覺來到鎮上。診所里的人真多,等了一會兒,輪到張老師的媽媽了,張老師說明來意。沒想到,那個醫生直接說:“這病需要去市里的醫院好好檢查,我擔心眼底有毛病,我這里沒有那種儀器。”
張老師有點猶豫地說:“必須去市里的醫院嗎?”那個醫生堅定地說:“最低也要去縣里的醫院。”
張老師默默地帶著媽媽走了。
去縣城,應該去縣城。張老師已經半年沒去縣城了,一個月前,聽人說,住縣城的姑父腸癌動了手術,比較嚴重,需要化療。說起這個姑父,張老師很感激。這是她的小姑父,她師范是在縣城上的,當時,家里條件不好,為了省錢,父母給她小姑拿糧食,讓她每天中午和星期天去小姑家吃飯,這樣也省去了回家的路費。
有一個星期天,張老師坐車回家了。張媽媽讓她給她的小姑又帶了一袋子面,到小姑家天已經黑了。
城里燈火輝煌,各旅社門口招攬生意的人熱情地向張老師打招呼,她為了趕上學校的晚自習課,拒絕了那些人。她一溜煙地跑到了學校。謝天謝地,張老師沒有遲到。
第二天中午,張老師又去小姑家吃飯,小姑笑著問:“昨天晚上,你姑父在你后面跟著你,你知道嗎?”
“啊?有這事兒?”
小姑認真地說:“你一個女孩家,你姑父不放心你,他看著你進了學校大門才回來。”作為長輩,姑父很操心張老師。
三年師范學習結束了,張老師回到了鎮上當了一名老師。
半年后,張老師遇到了她現在的老公,又半年,張老師結婚了。婚后,小夫妻倆經常因為言差語錯拌嘴,這還是小事,有時候她老公就會拳打腳踢。最厲害的一次是,張老師的老公與同事打牌,不管孩子,張老師需要洗衣服,就抱著孩子來到了牌桌上,嘴里不干不凈地說著什么,臉色難看,她老公呢?不吃這一套。起身回來,關起門就打了張老師。那一次,打得張老師順嘴淌血。
張老師哭著走了。去哪里呢?回娘家吧?父母知道自己受委屈會更難受。張老師想到了小姑家。那里也可以算上是自己的第二個家了。姑父,小姑,表姊妹對她都好。
到了小姑家,張老師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姑父沒有多說什么,打電話給侄女婿讓他去做客。小姑做了一桌子菜,姑父又是敬茶又是倒酒,笑談中把婚姻的道理講出。說什么,小兩口過日子,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飯后,張老師跟著老公回了家。
以后每年春節,張老師都會去小姑家拜訪。如今聽說姑父生病,張老師正想去看望呢!
天冷了,在縣城上學的兒子已經一個月沒回來了。這次進城,不如也給兒子帶雙厚被子。
第二天早上,四點多,張老師就醒來了,她今天要進城了!但是,她需要先把媽媽接到鎮上坐車。五點多,張老師騎車回娘家走。
道路兩邊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見,只有電車前面的車燈發著微弱的燈光。走到一條公路旁邊,張老師嚇一跳:電車前面怎么一直有個黑影在走動?并且那黑影離電車的距離不變,電車走,她也走,個子不高,太可怕了!
張老師匆匆忙忙地騎車,驀然回首發現那個黑影是自己的影子,因為不遠處在施工,那里的燈徹夜亮著。
張老師回到家,老張和老伴都起來了。他們也決定順道看看妹夫。
張老師把媽媽帶到鎮上,又回去把給兒子拿的厚被子背上,急急忙忙去趕八點去縣城的車。張媽媽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還暈車,張老師幫她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張老師準備好了袋子和衛生紙,等張媽媽吐了好用。
還好,因為張媽媽貼有暈車貼,沒有吐。
一個半小時后,汽車到了縣城,張老師和媽媽下車了,張老師一手扶著媽媽,一個肩上挎著被子,張媽媽一手掂著兩袋奶粉,妹夫動手術了,不能吃硬飯,所以給她買點奶粉。張老師決定先去醫院。
在醫院里,經過醫生的診斷證明張媽媽得了玻璃體混濁,黃斑病變,輕微白內障,醫生開了藥,張老師花了二百多元去買藥。
從醫院出來,張老師和媽媽又向小姑家走去。到了小姑家,見到姑父,張老師坐到病床前陪他聊天,臨走時,拿出200元錢,表示心意。飯后,又把被子送給了上高三的兒子。
辦完這些事兒,張老師就和媽媽回來了。這次去縣城的車費沒有白花,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