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教授的新書《易中天中華史之鐵血蒙元》已經出版半年了,直到最近我才有幸拜讀,讀的過程我發現這部書的寫法和以前不太一樣,這又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盡快讀下去。
不一樣的地方,在敘述上面。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分為四章,其中前三章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大元王朝》,總體是在敘述歷史事實,講的是成吉思汗的成長歷程和他及其他的子孫征服世界的過程。而我說的不一樣的地方,也在這三章里,這里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敘述部分全部引自各個文獻,比如《東方風暴》《草原帝國》《元史十八講》《劍橋遼西夏金元史》等權威著作,作者甚至都不自己加工一下,注明出處后全盤拿來。
這在以前我是根本無法接受的。我一直以為,一本書要全是自己的東西才叫寫書,否則就和抄襲差不多。今天這本書給我不一樣的看法,易中天教授告訴了我什么叫“站在巨人肩上寫書”。
易中天教授站在巨人肩上寫的書的主角是蒙元帝國,蒙元的歷史可以說是當時的世界史。這個世界史在我大中華的正史體系里記載的很不全面,于是這部分歷史需要從西方----那些被成吉思汗及其子孫侵略國的國家----的歷史中去尋找。而作為當代修撰通史的第一人,易中天教授又秉承了中國修史嚴謹的傳統,自然不肯輕易去用自己的的文字將那段歷史概括一遍,更何況這些著作已經有了非常好的譯本,原文引用能更原汁原味的展現那段歷史。
敘述之后的第四章《崖山之后》,才是易中天在本書中的精華之作。在這一章里,易中天教授全面闡述了中華帝國對中華文明的影響,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在這部分里易中天教授的敘述大體按照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幾大板塊來闡發觀點,但又不完全按照這個方式進行。易中天教授重點介紹了蒙元帝國將大一統的中華文明圈的重新建立,并將之地理范圍推向極致。在大一統之下形成的多元文化與隋唐時期又不盡相同。隋唐是混血文化,漢化的胡人和胡化的漢人共同創造獨特的隋唐文化。而蒙元文化則是“兼收并蓄,包容寬容,相對獨立”的多元文化,這是中華文化在歷史上的新特點。雖然蒙元帝國早已滅亡,但這樣的文化特點一直影響至今。而基于此形成的文化心理,也是深深根植于人們的心中。
讀完全書,我想起了牛頓當年謙遜的一句話:“如果我看的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上”,而中國也有一句古詩說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話讀起來都不陌生,但真正做到的只有“站在巨人肩上”或“更上一層樓”,而并沒有“看得遠”或者“窮千里目”。而《崖山之后》便是易中天教授“站在巨人肩上”或“更上一層樓”之后“看得遠”或“窮千里目”的所思所想,這也正是易中天教授要傳遞給我們的內容,也是易中天能在這么多大學歷史教授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