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這是曾子殺豬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用來告訴家長,以及教育孩子要守信,做一個有誠信的人,會得到人們的尊重。
中國文化中有很多與守信有關的成語,如一諾千金,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行行必果等等
其實在國外文化中也有這樣的格言:
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誠實者既不怕光也不怕黑暗。——托馬斯·富勒
要我們買他的誠實,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沃夫格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
隨便在網絡上一搜索就會發現很多關于守信的例子。
守信已經是一種植根于靈魂里的印記,它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
守信就是做出承諾,然后保持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大多跟個性強,智力出眾掛鉤,它是邏輯性,穩定性和誠實感的核心。
信仰,言語和行為前后不一,會被看成腦筋混亂,表里不一,不值得被信任,被委以重任的人,同時也會失去很多機會。
從這種社會文化來看,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同時也顯得言行一致)的愿望。
正因為有這種愿望的存在,只要我們做出了承諾,就會有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來迫使我們去遵守這個承諾。
有效的承諾包含四個特征:
1,公開
人們在公開場合做出的承諾,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也更容易去完成這種承諾。比如婚禮,男女雙方邀請各自的親朋好友,在一個公開場合面對著世界,公開宣布這個承諾,讓所有人見證兩個人的婚姻。
2,主動
主動的選擇,主動做出承諾,更容易去遵守。書中有一個實驗,研究員要在業主的草坪立一塊公益告示牌,因為這張告示牌會擋住房子的正面視線,所以只有17%的業主答應。
而另一對照組卻有76%的人答應,原因竟然是兩周前他們答應在院前,豎一塊三英寸的“做一個安全駕駛員”的警示牌。
因為這是他們主動答應的,做出了承諾就改變了自身的形象,為了維持這一形象,他們接受了豎一塊更大的告示牌。
3,付出努力
為一個承諾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對承諾者的影響也就越大。非洲南部一個叫“聰加”的部落有一種成人禮,部落的男孩需要完成這種成人儀式才能真正算是男人。
成人儀式中主要有6種考驗:挨打,挨凍,挨渴,吃難以下咽的東西,受罰,承受死亡的威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儀式,是因為這樣可以增加部落的忠誠和奉獻精神,能極大地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增加生存概率。費盡周折才得到某樣東西的人,比輕輕松松就得到的人,對這件東西往往更為珍視。
4,發自內心
社會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一點,只有當我們認為外界不存在強大的壓力時,我們才會為自己的行為發自內心地負起責任。
有時我們會為了獎勵,迫于壓力,或者威脅,而去做一件事情,但是當這種外界因素消失的時候,我們失去了繼續的動力,也就止步不前,就可以告訴自己那是做這件事的理由。
而當沒有借口沒有退路的時候,還是去做了同樣的事情,就是發自內心,這樣的堅持更加持久。
承諾和一致在商業領域有很多應用,作者舉了自己的例子,圣誕節前是玩具最容易賣的時候,可是過了圣誕玩具的銷量就會下滑很多,為此玩具制造商運用承諾一致原則拉高了銷量。
他們會在圣誕前為玩具打廣告,這種玩具都是孩子特別喜愛的,很有特點很好玩的玩具,但是他們制造的很少,所以當孩子嚷著去商店買時就買不到這種玩具,作為家長只能買一些其他玩具來安撫孩子,當然這種玩具有很多。
等圣誕過后,電視上又會出現那種玩具的廣告,然后孩子會對父母說你答應過的,你要給我買這種玩具,家長沒有辦法只能陪著孩子去買。
承諾和保持一致是人類的優秀品質,季布一諾也是文化典故,教育人們要講誠信,但是我們要了解背后的原理,不加以辨別就會被別有用心之人所利用,而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