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識?
想起那一本《宋詞選》,塞在一排當代小說的夾縫里。
也許是晾得太久了。
昨晚托夢,喚我重拾。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晏殊說:
我填上一曲新詞,倒上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與去年相同。當夕陽西下,何時才能回轉?令人無可奈何,看見花兒又殘落了;似曾相識,春燕又飛回。美好的事物無法挽留,只不過是似曾相識而已,想到這些令人感傷。我獨自在小徑里徘徊,感覺很傷感。
只此一句!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詞,據說是運用了對偶的手法。
前后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內容有一定關聯。這就是對偶。
因對偶工整,作者對此頗為得意,曾把它用到自己的七言律詩里。
古往今來,喜歡這句詞的讀者數不勝數。你一讀,是不是也覺得道出了你的某一種人生感慨呢?
人世間,有多少美好的過往隨著時間的流逝,無法追回。哎,這般無奈。
好的詩詞,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引發了你的共鳴。
算是感言。
人生有多少無可奈何?
一去不復返的童年,一幕錯過的煙火,一場沒有等到的聚會,一趟未曾趕上的飛機,一張沒有中獎的彩票,一絲爬上額頭的皺紋,一片來不及付諸行動的孝心,一個實現不了的理想......
更令人隱隱作痛的是,燕子又飛回來了。物是人非,時過境遷。
小園香徑獨徘徊。徘徊中,你在思索?你在回味?你在追尋?你在自我寬慰?
你在憂傷孤獨?
還是“且行且珍惜”?
人生有多少似曾相識?
那年青春飛揚,化作“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如今鬢已斑斑,吟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門前幾度桃紅柳綠,屋后數重草長鶯飛。
又一批少年一路歡歌笑語奔入學堂,再一波驕子意氣風發敲擊理想。
月亮還是那一輪月亮。
你是否在裊裊炊煙里望見笑語盈盈的模樣?你是否暫時沉浸在李代沫的歌聲里,咀嚼細雨中青澀滋味長?
風兒有沒有帶走你林子里的放聲歌唱?
明天你是否像昨天一樣,眼神里尚留一絲迷茫?
再念彼時。
月朗。
星稀。
蛙聲鳴。
荷香。
風涼。
人獨立。
也許,沒有答案才是最好的答案。
似曾相識才是最好的相識。
寫作精進人生!余老師陪你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