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參加工作已經將近五年。在山美水美的貴州也已經待了將近五年。
每年過年,我和丈夫都要輾轉多地,回我的老家湖北襄陽和他的老家山東菏澤過年,這一南一北,一來一去,幾乎穿越了大半個中國。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毫無察覺。直到這兩年回老家時感覺不適應,才驟然發現,我們已經成為了詩人筆下“兒童相見不相識”的異鄉人。
身體是誠實的,最大的不適應就表現在身體上。剛回山東,老公第一個生病,不僅嚴重感冒,而且喉嚨紅腫,鼻子和嘴唇都干裂褪皮。
接著小閨女生病,小家伙還不會說話,只會用哭聲表達她的不適,她一個噴嚏接一個噴嚏,喉嚨嗚啦嗚啦,好像裝著一大堆吐不出來的臟東西。
剛給閨女看完大夫,我就病了,鼻塞頭疼,口干舌燥,不停地喝水也沒用。
其實很好解釋,我們在溫潤的南方待慣了,回到一片“灰黃”的北方過冬,難免接受不了。
一是實在太冷,這還可以忍受,多穿點就行。第二點就沒辦法了,空氣干燥不說,到處都是灰塵。尤其是農村土地很多,又有放鞭炮、燒秸稈、燒煤取暖等習慣,又沒有種多少樹,空氣自然叫人受不了。
看著每天重度污染的天氣數據,每天早上被家人用玉米棒子燒水的煙氣熏醒,我只能長嘆。東西放在桌面上,不一會兒就一層灰。也懶得換衣服了,因為大家的衣服都是一拍一陣“煙”,早已習慣。
我的老家和丈夫的我家離得不遠,雖說不在農村,可也是同樣的塵土飛揚,經常被霧霾襲擊。
老家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們太脆弱,或者矯情,甚至會批評我們“忘本”,因為他們已經習以為常??墒?,要知道,我們都被每天空氣質量都為優的青山綠水給慣壞了。
北方,說起北方你會想到什么?我想到的是一片蒼茫。這蒼茫曾經代表沃野千里,曾經代表豪邁奔放。而今當我們這些被這方水土養育大的人再回到北方,竟然只覺得矛盾和失望。
我們小時候,也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嗎?我竟然沒有一點印象了。
思緒飄遠,那個曾經讓我們打滾的麥田,那些曾經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開的明媚燦爛,外公家的枇杷樹結滿果實,我們曾在抱懷的老樹下乘涼……這些,如今全都不見了。
丈夫老家是農村,已經被年輕人所拋棄和遺忘,沒有建設的必要了。我的老家也曾是農村,被選中蓋了工廠,一座座整齊劃一的樓房掩蓋了曾經生活過的印記,只有堆成小山的垃圾和嗡嗡的蒼蠅還在宣誓“主權”。
這就是我的北方的家鄉,一個我充滿鄉愁,渴望回去尋找溫暖的地方。每一年我們都懷著無盡的眷戀回家,卻一年又一年帶著同樣的失望巴望著離開。
此時的貴州,陽光明媚,朋友圈里盡是同事們曬出的春游美景。還記得到仁懷的第一天,道路整潔,交通有序,人人都在為創文鞏衛工作出力。
回到老家,發現竟然也張貼著和仁懷同樣的標語,創文,河長制,但似乎都只是一路空口白話。經過的每一條散發著臭氣的河,都在印證著我的想法。
就要走了,親人殷切地問,暑假還回來不?明年過年還回來住多久?已經轉化為嚴重感冒的我和老公不知該如何回答。
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到時的我們,該不該回,能不能回,想不想回。
回不去的是故鄉。未來,貴州將變成女兒的故鄉,只盼那時,貴州不會成為和我們的故鄉一樣的,回不去的地方。